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目的:观察蜘蛛香环烯醚萜类成分ZXX对小鼠腹泻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番泻叶致小鼠腹泻模型、应激加番泻叶致小鼠腹泻模型和利血平致小鼠腹泻模型,观察ZXX对腹泻模型小鼠排便的影响。结果:ZXX高剂量可显著延长番泻叶模型小鼠和应激加番泻叶模型小鼠的排便潜伏期;ZXX的3种剂量均可显著减缓利血平化模型小鼠的肠推进率;ZXX各剂量有增加利血平化小鼠自主活动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ZXX高、中剂量组对利血平慢性给药所致体温下降均有明显拮抗作用并可明显逆转利血平化小鼠闭眼状况。结论:蜘蛛香环烯醚萜类成分ZXX具有止泻作用,提示其可能是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蜘蛛香环烯醚萜类成分ZXX对慢性应激所致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雄性SD大鼠72只,分为空白组、模型组、ZXX高、中、低剂量组(1.2、0.6、0.3 mg/kg)、氟西汀组(2.5 mg/kg)和匹维溴铵组(25 mg/kg)进行研究。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加孤养的方法造模,观察ZXX对IBS模型大鼠AWR评分、排便潜伏期和粒数的影响,评价对IBS的治疗作用,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和结肠中P物质(SP)、血管活性肽(VIP)和生长抑制素(SS)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ZXX高中低剂量均可不同程度降低IBS模型大鼠AWR评分,其大剂量效果更显著;各组大鼠血浆中SS、SP和VIP无统计学意义;ZXX各剂量组对结肠中3种胃肠激素均显现出一定的改善作用。结论 ZXX对IBS模型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可改善血浆和结肠中的P物质、血管活性肽和生长抑制素的分泌水平。  相似文献   
23.
中药南沙参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南沙参的植物来源复杂,本文对来源于沙参属11种植物的南沙参进行了药材性状及显微组织的研究,并提供了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检索表。  相似文献   
24.
南沙参去皮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炮制经验要求南沙参去皮后入药。本文用有生理活性的化学成分为指标,对南沙参的根皮、去皮根及带皮根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β-谷甾醇、总皂甙、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成分的含量均为带皮根最高,多糖的含量带皮根与去皮根相近。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蜘蛛香成分11-ethoxyviburtinal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肠嗜铬细胞(EC)及肥大细胞(MC)表达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匹维溴铵(25 mg/kg)组和蜘蛛香成分11-ethoxyviburtinal大、中、小剂量(1.2、0.6、0.3 mg/kg)组。采用孤养复合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法建立IBS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结肠5-羟色胺(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EC数量的变化,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大鼠结肠MC数量的变化。结果孤养复合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可造成大鼠结肠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EC数量显著增加(P0.01),结肠MC数量显著增多(P0.05)。蜘蛛香成分11-ethoxyviburtinal大剂量可显著减少结肠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EC和MC数量(P0.05)。结论蜘蛛香成分11-ethoxyviburtinal可抑制IBS大鼠结肠EC和MC的表达。  相似文献   
26.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闪式反相C_(18)柱色谱以及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和方法,从链霉菌CPCC 202950大米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借助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为3-[(3'-氨基-3'-氧丙-1'-烯-2'-基)氧]苯甲酰胺(1),间位-羟基苯甲酰胺(2),leptosphaepin(3),5-methyluracil(4),feruloylamide(5),对羟基苯乙酰胺(6),vanillamide(7),环-(L-缬氨酸-L-丙氨酸)(8)。其中化合物1为1个新的苯甲酰胺类化合物,2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8对HIV-1蛋白酶均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Hela,HepG2和U2OS 3株肿瘤细胞株也未显示出明显的毒性(IC_(50)10μmol·L~(-1))。  相似文献   
27.
袁炜  高增平  杨建波  王爱国 《中草药》2017,48(4):631-634
目的研究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DM-8型)、Sephadex LH-20、反相硅胶柱色谱和液相制备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何首乌提取物55%乙醇洗脱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hunberginol C 6-O-β-D-glucopyranoside(1)、对羟基苯甲醛(2)、反式-N-咖啡酰酪胺(3)、(Z)-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4)、(E)-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5)、白藜芦醇-3-O-β-D-(2″-O-没食子酰)-葡萄糖苷(6)、(E)-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3″-没食子酰)-葡萄糖苷(7)、苜蓿素-7-O-β-D-葡萄糖苷(8)、torachrysone-8-O-β-D-glucoside(9)、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10)。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何首乌丁素。化合物3和8为首次从何首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8.
29.
彭冰  高增平  何薇  王宏  韩旭阳  曾祖平 《中草药》2014,45(15):2136-2138
目的研究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通过理化鉴别及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香鳞毛蕨全草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异丙基-5,7-二羟基-1′-O-β-D-吡喃葡萄糖基色原酮苷(1)、(6R,9R)-3-酮-α-紫罗兰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2)和红豆杉苷(3)。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香蕨色原酮B,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0.
间苯三酚类成分是一类以间苯三酚为基本母核衍生而来的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多种植物中,常是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抗肿瘤、抗菌、消炎、止血及子宫收缩等药理活性,本文对间苯三酚类成分的植物来源及化学结构类型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