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观察探析周氏芪凌汤、艾迪注射液联合疗法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收治的51例CRPC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联合组(26例)。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双侧睾丸切除及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另外,对照组静脉滴注艾迪注射液50 mL,每日1次。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自拟“周氏芪凌汤”,随症加减。经过4个疗程(2个月)的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血清PSA、最大尿流速、KPS、VAS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前列腺体积显著缩小(体积缩小约10%),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血清PSA、最大尿流速、KPS及VAS指标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病人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联合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现,除了恶心呕吐、贫血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联合组在骨质疏松、骨髓抑制、去势综合征及下肢水肿上与对照组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连续4个疗程的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和病情控制率分别为12.00%和48.00%,而联合组则分别为23.08%和5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氏芪凌汤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CRPC可有效改善病人相关临床指标,提高疗效的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病人的预后具有一定意义,临床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疾病感知、应对方式对社会参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选取214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采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医学应对量表(MCMQ)、自主参与问卷(IPA)进行调查。采用Bootstrap法分析疾病感知、应对方式与社会参与之间的关系。结果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社会参与得分(51.74±16.50)分,疾病感知总分为(49.74±12.61)分,面对应对得分(22.87±5.18)分,回避应对得分(14.96±3.05)分,屈服应对得分(10.80±3.93)分;疾病感知与社会参与呈正相关(P <0.01),应对方式中面对与疾病感知和社会参与呈负相关(P <0.01),屈服与疾病感知和社会参与呈正相关(P <0.01)。面对和屈服在疾病感知和社会参与间起平行中介作用(P <0.01),分别占总效应的29.65%、16.05%。结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的社会参与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应对方式是疾病感知与社会参与的中介变量。医护人员可以通...  相似文献   
23.
新型酮康唑喷膜的制备及其对湿疹和体癣豚鼠模型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新型酮康唑缓释喷膜,观察其对湿疹和体癣豚鼠模型的疗效.方法:以壳聚糖盐酸盐为成膜辅料,研制新型酮康唑喷膜,采用HPLC法测定其含量.色谱条件:Waters Symttry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磷酸二氢钾缓冲液(4∶1);流速为0.6 ml/min;检测波长为239 nm;柱温为(22±2)℃.建立新型酮康唑喷膜的质量控制标准.观察新型酮康唑喷膜对豚鼠湿疹和体癣模型的疗效,以喷膜基质作对照,并分别与地塞米松止痒霜和复方酮康唑霜的疗效相比较.结果:酮康唑和醋酸地塞米松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2.0 mg/ml和0.02~0.20 mg/ml;回收率分别为98.41%和97.84%;两者日内RSD和日间RSD分别为1.17%和1.26%、1.57%和1.40%.皮肤刺激性实验表明其对豚鼠皮肤无刺激.新型酮康唑喷膜对湿疹和体癣模型疗效分别与地塞米松止痒霜和复方酮康唑霜相当.结论:新型酮康唑喷膜制备工艺简单,对湿疹和体癣模型疗效确切,具备复方制剂的优势.  相似文献   
24.
本文对55例尿路感染进行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值的测定,上尿路感染的临床符合率为88%,下尿路感染的临床符合率为90%,认为尿NAG酶可作为上、下尿路感染定位诊断的一项指标。尿路感染的诊断,单凭临床症状及中段尿培养细菌计数每毫升尿在10万以上,只能说明是尿路感染,但不能说明是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还是下尿路感染(膀胱炎)。近两年来,我们对55例尿路  相似文献   
25.
慢性肾炎130例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治疗慢性肾炎1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30例均符合1977年北戴河肾炎座  相似文献   
26.
目的比较一次交叉验证和多次交叉验证对PLSDA最优模型的影响,探讨在个体正确分组和少数个体错分时,多次交叉验证对PLSDA最优模型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打乱数据集中个体顺序进行多次交叉验证,通过一次交叉验证和多次交叉验证的方法对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进行分析,使用成分数和MSEP等参数值来评价模型变异性和稳定性。结果模拟数据结果,仅进行1次交叉验证结果成分数为3,MSEP值为0.3792;在不打乱数据标签时,5000次交叉验证结果中,成分数范围是2~6,MSEP值的范围0.2569~0.5794;打乱5%的标签时,5000次交叉验证结果中,成分数范围是1~8,MSEP值的范围0.2061~0.6463;真实数据结果,进行1次交叉验证结果成分数为4,MSEP值为0.1376;10000次交叉验证成分数范围是4~10,MSEP范围是0.0802~0.3761。结论一次交叉验证结果不稳定,在应用PLSDA建模时,多次交叉验证在少量个体错分时能够获得稳定模型,建议使用多次交叉验证确保PLSDA模型稳定性。  相似文献   
27.
李磊  韩华  金坤  刘磊  吴晓玲  高人焘 《肝脏》2013,(10):667-670,679
目的评价血红素加氧酶-1(HO-1)对HBV复制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分子克隆的方法分别构建人H()_1真核表达载体——pH0和HO-1RNA干扰质粒——pHi,同HBV可复制性克隆pHBV1.3体外共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uh-7,检测HBV抗原分泌情况和HBV相关mRNA含量。利用HBV急性感染小鼠模型,腹腔注射钴原卟啉(CoPP)IX和锌原卟啉(ZnPP)IX分别诱导和抑制HO-1表达,检测血清HO~1水平、HBV效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HBcAg在肝细胞内表达情况。分别在细胞水平和动物体内水平,评价HO-1表达对HBV复制的调控作用。结果同空载体共转染细胞相比,pHO共转染后HO-1的分泌水平明显上调(P〈0.01),HBsAg/HBeAg的分泌受到抑制(均P〈0.01);pHi共转染后HO-1的分泌水平下降(P〈0.01),而HBsAg/HBeAg分泌增加(P均〈0.01);但各组HBV相关RNA水平无明显差异。CoPPIX注射后诱导小鼠血清H0—1高表达(P%0.01),ZnPPIX则有效抑制了HO-1表达(P%0.01)。同对照组相比,CoPPIX组小鼠血清HBVDNA含量降低,肝脏内HBcAg阳性染色信号也随之明显减弱(P均〈0.01);而ZnPPIX组小鼠血清HBVDNA含量增加,肝脏内HBcAg表达明显增强(均P〈0.01)。结论上调HO-1表达可有效抑制HBV复制,而下调其表达有利于HBV复制,且其可能是在转录后环节上发挥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 构建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的真核表达载体pTIMP-1,并在中国仓鼠卵母(CHO)细胞中表达.方法 从大鼠肝组织提取总RNA,RT-PCR扩增出TIMP-1基因的cDNA片段,将目的 片断克隆至pMD18-T载体,酶切和测序鉴定,然后将目的 片断酶切回收后插入pcDNA3.1,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TIMP-1,将该载体转染到CHO细胞后24~48 h,收集细胞上清同时制作细胞爬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组化检测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 扩增出了长约654 bp的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酶切和测序鉴定无误;将pMD-TIMP-1中TIMP-1基因亚克隆至pcDNA3.1载体,酶切鉴定无误;pTIMP-1载体转染CHO细胞后,ELISA法可检测到细胞上清中有大量TIMP-1的表达,同时细胞爬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胞浆中存在明显的阳性棕染.结论 成功构建了大鼠TIMP-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TIMP-1,为进一步探讨其功能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0.
1986年9~10月,我院对3000名干部进行健康查体,其中≥60岁老年人1879人,将查体情况分析如下: 对象及方法 男性1678人,女性201人,共1879人。60~64岁1069人;65~69岁546人;70~74岁175人;75~79岁78人;>80岁11人,最大年龄86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