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三踝骨折(Cotton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例失访,优良率达83.33%, 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平均93.67分,合并踝关节脱位者术后Baird-Jackson评分较未合并脱位者低(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疗效满意,但须规范操作、合理选择,伤后合并踝关节脱位是影响三踝骨折疗效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 探讨老年粗隆部骨折的治疗方法.评价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2例粗隆部骨折患者经DHS固定前后X线片、肢体功能和全身情况.经8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 术后24h能坐起.4~6周能扶拐下床活动.除3例骨质疏松螺钉切割致髋关节轻度内翻(内翻≤15°),3例80岁以上因原发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外,其余均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按赵氏法评定,优良率在93%以上.结论 采用本文介绍的手术方法,固定坚强,有利愈合,能早期关节活动,降低威胁老年患者生命的并发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4.
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随着经济发展 ,工伤和交通事故不断增多 ,大肢体的完全和不完全离断以及大血管损伤的患者逐渐增多 ,而肢体血管损伤后的处理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现将我院1995— 2 0 0 3年收治的 2 3例典型病例资料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3例中 ,男 2 1例 ,女  相似文献   
55.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全髋置换围手术期D-二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全髋置换围手术期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4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成A、B2组,每组20例,A组采用速碧林治疗,B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并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天、3天、7天、10天、14天进行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测定。结果:A、B2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2组术前与术后1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极显著差异(P〈0.01);2组术后3、7、10、14天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2组术后1天与术后3、7、10、14天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2组之间术后3、7、10、14天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有降低作用,对干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益气活血法在全髋关节置换术36例中的应用效果并加以分析。结果 36例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未发生肺部感染与尿路感染。术后住院时间为15~42d。结论益气活血法在围手术期的应用是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肘前内侧手术入路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至2011年3月,采用肘前内侧手术入路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25 ~ 65岁,中位数43岁.左侧3例,右侧5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桡骨头骨折按Mason分类:Ⅱ型5例,Ⅲ型3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按Regan - Morrey分类: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2例.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6 ~24.6个月,中位数12.2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8.6 ~12.5周,中位数10.3周.均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按Broberg - Morrey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4例,良3例,可1例.结论:采用肘前内侧手术入路内固定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临床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目前对青壮年有移位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仍存在许多争议,被认为尚未完全解决难题之一,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常导致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法 2003年1月2008年6月,收治青壮年新鲜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12例,年龄17~55岁,平均36.3岁。所有患者在受伤后1周内采用牵引下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加股方肌骨瓣移植术治疗。术后随访1~5年,平均3.5年。结果 12例患者均达骨性愈合,随访期内未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术后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估,获优良10例,一般1例,差1例。结论青壮年新鲜有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牵引下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加股方肌骨瓣转移术治疗效果良好,均能达到骨折愈合,且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  相似文献   
59.
舟骨骨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腕骨骨折,在8块腕骨中其骨折发生率最高,舟骨骨折又以腰部和近端骨折最为常见。由于解剖结构的原因,舟骨腰部及近端骨折最易发生骨折不愈合及近端骨折块的缺血坏死,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自1992年以来,作者采用桡动脉茎突返支为蒂桡骨茎突骨瓣植入术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不连16例,以重建腕舟骨血液循环,促进骨折的愈合。术后随访1~13年,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髓内损伤与围手术期失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本组行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3例,根据术中所使用的髓内钉型号分为10号组:31例;11号组:32例。通过Gross方程及Nadle计算方法得出患者失血总量及隐性失血量。结果10号组平均失血总量为(746±66)ml,11号组平均总失血量为(798±7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号组平均显性失血量为(106±11)ml,11号组平均显性失血量为(104±9)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号组平均隐性失血量为(640±68)ml,11号组平均隐性失血量为(694±6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隐性失血是PFNA术围手术期失血的主要因素, PFNA型号大小可能是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后隐性出血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