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目的总结采用跖肌腱编织缝合法治疗跟腱断裂的方法和经验。方法采用此法修复跟腱断裂10例,先将跖肌腱在远端止点处切断,用取腱器将其在近端切断,将取下的跖肌腱编织缝合于断裂跟腱远近端,同时将跖肌腱膜片包绕缝合跟腱形成光滑面。结果 10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1.5年,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结论跖肌腱编织缝合修复跟腱断裂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Pilon骨折三种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Pilon骨折的三种不同治疗方法临床适应证及其疗效评价。方法对2000年2月至2006年3月间治疗的63例Pilon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开放性损伤15例,闭合性损伤48例。根据骨折类型与周围软组织损伤程度,分别采用三种不同治疗方法:跟骨牵引加小夹板固定组(29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内固定组(23例),外固定器组(11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8~31个月(平均15.3个月),骨愈合时间8~14周,平均10周。按Helfet疗效评价标准,本组优良者57例(90.5%),其中Ⅰ型骨折优良者26例,Ⅱ型骨折优良者15例,Ⅲ型骨折优良者16例。结论根据骨折类型及软组织条件,恰当选择固定方法是取得Pilon骨折满意疗效的关键,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丹芪饮胶囊对全髋置换围手术期血浆中BMP-2水平的影响,探讨活血益气法对全髋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干预.方法:将7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成A、B 2组,每组各35例.A组(对照组)采用淀粉胶囊治疗;B组(治疗组)采用丹芪饮胶囊治疗,并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1、2、3、4周进行血浆BMP-2水平测定.结果:A、B 2组间比较术前血浆BMP-2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2组分别于术前与术后1天比较血浆BMP-2水平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A组术后1、2、3、4周血浆中BMP-2水平分别与术前有极显著差异(P<0.01).B组术后1、2、3、4周血浆中BMP-2水平分别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A组术后1天与术后1、2、3、4周血浆中BMP-2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B组术后1天与术后1、2、3、4周血浆中BMP-2水平有极显著差异(P<0.01).A、B 2组间比较术后1、2、3、4周血浆中BMP-2水平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丹芪饮胶囊对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血浆中BMP-2水平有明显降低作用,活血益气法对干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三种固定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对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法治疗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及其临床适应证。方法:137例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男85例,女52例;年龄3~12岁。分别采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A组)38例,小夹板外固定(B组)67例,石膏托外固定(C组)32例。观察3组骨折愈合时间、肘内翻的发生率及肘关节伸屈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本组随访6个月~5年,平均29个月,参照Flynn疗效评价标准:A组,优29例,良7例,差2例,优良率为94.74%;B组,优12例,良49例,差6例,优良率为91.04%;C组,优9例,良16例,差7例,优良率为78.13%。A组疗效分别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固定方法以闭合克氏针固定疗效最佳,但三种固定方法各有其适应证:对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可采用石膏托固定或小夹板固定;对严重移位或旋转,极不稳定型骨折可采用闭合交叉克氏针穿针固定或小夹板固定。临床应根据骨折类型、皮肤条件以及是否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来合理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综合疗法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 8例跟骨骨折病人均用综合疗法治疗,进行临床观察,随访1~6年。结果:治愈2 6例,治愈率96 .4 3% ,好转2例,好转率3 .57%。愈合时间最短1 0周,最长1 3周,平均1 2 6周。结论:综合疗法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三踝骨折的独立分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并总结与三踝骨折的独特移位规律相对应的独立分型,改进其复位与固定方法。方法:根据42例三踝骨折患者的术前x线片,根据其有无距骨移位和移位方向以及有无下胫腓分离进行分型,并与传统分型进行比较。结果:三踝骨折可分为稳定型(12例)和非稳定型(30例)。非稳定型又分为3型:Ⅰ型(距骨外脱位型)16例,其中,Ⅰa型(无下胫腓分离的距骨外脱位型)5例;Ⅰb型(有下胫腓分离的距骨外脱位型)11例;Ⅱ型(距骨外后脱位型)8例,其中,Ⅱb型(无下胫腓分离的外后脱位型)5例,Ⅱb型(有下胫腓分离的外后脱位型)3例;Ⅲ型(距骨后脱位型)6例,其中,Ⅲa型(无下胫腓分离的后脱位型)2例,Ⅲb型(有下胫腓分离的后脱位型)4例。结论:根据X线片可对三踝骨折进行独立分型。三踝骨折的独立分型突出了距骨脱位和下胫腓分离两个反映踝关节损伤程度的重要因素,深化了对三踝骨折移位规律的认识,并对其手术适应证的选择、预后判断、手术顺序的安排等均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 (PCL )重建术 ,要求技术难度更高 ,设备更昂贵 ,我们近 4个月来在关节镜下采用人工韧带修复PCL损伤 4例 ,取得良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2 1~ 4 5岁。均为车祸伤所致。左侧 1例 ,右侧 3例。 L achman均为阳性 ,膝关节向后失稳 ;术前均行 X线片和 MRI检查 ,手术在伤后 2周内进行。合并伤 :4例均合并内或外侧半月板损伤 ,其中 2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 ,2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手术先行常规关节镜检查。将碎烂的半月板切除 ,观察PCL的股骨及胫骨止点并清除 PCL残端及周围瘢痕组…  相似文献   
18.
手法在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踝骨折脱位是一种严重的复杂性的关节内骨折。自2003~2005年,我们采用手法复位,改良lizarov外固定器固定治疗经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固定治疗失败的三踝骨折36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就其手法应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于关节面下植骨,并采用钢板固定治疗。手术时间平均为65 min(70 min~120 min),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5周(12周~17周)。关节面解剖复位率为92.9%。采用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8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2.3%。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为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检查直观、复位精确等优点,患者功能恢复满意,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股骨髁部骨折是一种严重创伤,因其相邻较大的膝关节,骨折常呈粉碎性,骨折愈合后常见关节屈伸活动及行走时疼痛,影响患功能锻炼。采用切开复位,股骨髁钢板内固定,术后3周中药薰洗、自体按摩及功能锻炼治疗52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