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踝关节的横及冠状断层影像解剖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为踝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①观测15例干性胫、腓及距骨的关节面。②成年男尸右足标本7例,先依骨性标志画线,新鲜2例画线后,各行轴位CT、MRI扫描及冠状位MRI扫描后冻硬,再切制横断层4例,冠状断层3例。结果:①距骨上关节面前、后宽为30.2、23.5mm;距骨内、外踝关节面矢状径与垂直径分别为30.8、14.9mm与27.5、23.7mm;外踝关节面前缘至距骨颈后缘间距为9.3mm。胫骨内踝与腓骨外踝关节面矢状径与垂直径分别为21.8、14.7mm和16.9、21.6mm。②观察了每一断层内关节及周围结构的形态、毗邻及其在连续断层的变化规律,并匹配相应CT及MRI。距骨滑车上关节面前宽32.9mm,距骨上、胫骨下关节面软骨厚1.7mm与1.8mm,胫距关节、内踝处及腓距关节腔径值分别为2.4、2.8、1.4mm,骨间韧带长1.8mm。结论:踝关节的断层解剖,为影像学诊断及关节镜技术等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定量测试前路螺旋融合笼 (AFC)对腰骶椎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管容积的影响。方法 在人尸腰骶椎节段标本 (8具 )、新鲜牛腰骶椎节段标准 (8具 )及临床病例 (5例 )上用特定方法定量测量AFC放置前后的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椎间孔高度、椎管容积的变化 ,对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上述三种实验对象在AFC放置后 ,三组测量值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P <0 0 5 )。后侧椎间隙高度与椎管容量的变化、椎间孔高度的变化相关性均较好。结论 AFC的适当使用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及椎管容积 ;增加程度与实验对象的退变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存在状况。方法收集住院患者中分离的62株MDR-AB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检测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traA、trbC),插入序列(ISaba1、IS1133、ISEcp1),转座子遗传标记(merA、tnsA),整合子遗传标记(intⅠ1、intⅠ2、intⅠ3)等可移动遗传元件,并将先前报道的转座子遗传标记新型转座酶基因tnpU、tnp513合并总结分析。结果62株MDR-ABA中,4种可移动遗传元件基因ISaba1、tnpU、tnp513和intⅠ1阳性株数分别为55株(88.7%)、34株(54.8%)、35株(56.5%)和34株(54.8%),其余8种基因均阴性;55株(88.7%)至少检出1种基因,33株(53.2%)同时4种基因阳性。结论MDR-ABA存在严重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等多药耐药状况可能与ISaba1、tnpU、tnp513和intⅠ1等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携带率高有关,在MDR-ABA中检出ISaba1、tnpU、tnp513等3种基因插入序列和转座酶基因为国内首次。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银质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近远期疗效,初步探讨该疗法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效果。方法:将颈肩腰腿痛患者160例,男75例,女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运用密集型银质针+中西药物,对照组采取普通针灸+中西药物。结果:在治疗完成后3~6个月,按宣氏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86.25%,对照组总有效率73.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宣氏软组织外科理论指导的密集型银质针针刺治疗,能解除炎症致痛、缺血致痛、痉挛致痛等问题,在临床上有较高的推广和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26.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PFNA组27例和外固定支架组28例,分别釆用PFNA和外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对髋关节进行功能评定。结果与PFNA组比较,外固定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PFNA组术后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外固定组(P0.05)。2组半年后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与PFNA各有优势,多数粗隆间骨折可选用PFNA,对于不能耐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选择外固定支架。  相似文献   
27.
28.
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1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子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1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半夏泻心汤加味;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HP根治率、胃镜、病理检查积分变化。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95.00%,对照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治疗组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对照组各项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无变化;胃镜、病理检查积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仅浅表性胃炎积分降低;HP根治率治疗组93.33%,对照组为81.67%,两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HP相关性胃炎(肝胃郁热证),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HP根治率。  相似文献   
29.
髋关节冠状断层影像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髋关节疾患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冠状断层解剖学基础。方法:成年男性右髋部标本5例(新鲜3,常规固定2).先以解剖骨性标志画线.1例先作髋部冠状位MR1扫描.所有标本冻硬后.切制髋部冠状断层标本.结果:观察每一断层标小髓关节的主要结构、殴骨头韧带,髂股韧带和其周围组织的形态.位置、毗邻的特征及在连续断层的变化规伴;测量结果如下:股骨头垂直径41.2mm,冠状径42.9mm.髋臼冠状径52.7mm.髋臼深度29.6mm.股骨头及髋臼节软骨厚各为3.3mm与2.5mm,股骨头韧带长25.1mm,厚2.6mm.髂股韧带厚7.7mm。结论:髋关节的冠状断层解剖各结构形态、位置及变化规律.为临床骨科、影像学及髋关节镜技术诊断与治疗髋关节疾患,提供了有价值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国人寰椎形态的观察和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100例国人寰椎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其主要结果如下:1.寰椎椎孔的形态可分为六型,其中高梯形多见,占总数的54±41.98%。2.横突孔有园形、椭园形、三角形和逗点形四种。3.侧块滋养孔位于其内侧的前部、中部或后部。数目少则一个,多则四个。4.测量了寰椎的重量、矢径和全宽等项目,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和标准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