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113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143篇
预防医学   77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87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621.
白头翁为临床常用中药,主治热毒血痢、阴痒带下、肛门灼热等。本文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源,发现白头翁含有很多种化学成分,例如三萜皂苷类、三萜酸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脂肪酸类以及小分子类等,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肠炎、肺炎、肿瘤、流感以及肝损伤等,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抗阴道毛滴虫、抑菌杀菌、杀精、抗氧化、抗诱变、保护肝脏、增强免疫功能以及影响细胞增殖和凋亡等作用。但白头翁除三萜皂苷类以外的其他化学成分并未得到深入的研究,部分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杀精以及对免疫功能和细胞调控的影响等方面并未在临床上得到很好的挖掘和应用。  相似文献   
622.
目的 了解济南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针对性措施。方法 收集济南市2013—2021年两家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哨点医院报告系统中的数据,并对采集的粪便、肛拭子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3—2021年济南市两家哨点监测医院共报告食源性疾病5 417例,主要以0~5岁组儿童为主(48.57%);5~8月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期(53.72%);临床症状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可疑暴露食品以肉与肉制品例数最多(13.89%),暴露场所以家庭自制为主(45.83%);病原体总检出率为38.40%,主要为大肠埃希菌(24.22%),诺如病毒的检出率为17.76%,创卫前后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22,P<0.001)。结论 济南市食源性疾病发病高危人群是0~5岁儿童,夏秋季是高发季节,以大肠埃希菌和诺如病毒感染为主。应继续加大高发季节和婴幼儿的监测力度,提高高危人群的食品安全意识,增加监测哨点医院,扩大覆盖面,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食...  相似文献   
623.
黄芪是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中药黄芪历史悠久,作为中国传统中药之一,具有应用范围广、药用价值高等特点。黄芪的化学成分主要包含黄芪甲苷、黄芪多糖、黄芪黄酮、氨基酸等。近年来药理研究表明黄芪中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病毒、免疫调节、降血糖等多种药理作用,其抗肿瘤作用效果显著,成为近年来学者们广泛研究的热点。文章对黄芪黄酮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检索、查阅、归纳与整理,并进行系统概括与总结,以期为黄芪黄酮类成分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4.
目的:观察小陷胸汤加味联合针刺辅治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观察组加用小陷胸汤加味联合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第3天、第6天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氧合指数观察组较对照组高,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水平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陷胸汤加味联合针刺辅治重症肺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25.
目的:观察宣肺通窍针法联合大椎穴温针灸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疗效。方法: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试验组予以宣肺通窍针法联合大椎穴温针灸治疗,治疗时间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与治疗4周后记录两组患者鼻症状总分、鼻伴随症状总分与症状体征总分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CD4+、CD8+含量,在治疗过程中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鼻症状总分与鼻伴随症状总分、鼻部症状体征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CD4+水平与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或全身不适症状,温针灸组操作过程中无艾条烫伤情况。结论:宣肺通窍针法联合大椎穴温针灸能改善AR患者鼻部...  相似文献   
626.
[目的] 探索中医药治疗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Python语言,对文献数据库与网站检索收集的中医药干预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研究资料进行频次、相关性、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选取核心组合乌梅-黄芪,探索其治疗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相关通路与机制,并在分子层面对其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 纳入了132首治疗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的方药,其中甘草、黄芪与白术的使用频次居前3位,使用频次≥20的20味核心中药以解表药与补虚药为主。桂枝-白芍组合在相关性分析中结果最优,77条关联规则中2、3、4阶中药关联规则分别为53条、23条和1条。乌梅-黄芪组合为核心组合,其作用机制主要与钙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叉头框蛋白(forkhead box protein,FOX)信号通路等相关、与信号转导、新陈代谢及神经系统等机制相联系。分子层次的验证显示乌梅-黄芪组合能够多成分多靶点,较好地发挥治疗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作用。[结论] 中医药治疗肺脾气虚型过敏性鼻炎患者主要以解表与补虚为主,中药的功效多与肺脾两脏的病症相适应,体现了中医“肺脾同治”的施治理念与“标本兼治”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627.
摘 要目的:分析自拟化瘀汤联合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 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 88 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4 例。在宫腔镜下子 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给予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自拟化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差异。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7.73 %,比对照组的 81.82 % 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性 激素〔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孕酮(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 患者的性激素(E2、LH、FSH、P)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血红蛋白(Hb)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ER、PR、VEGF 水平均比对照组低,Hb 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 %,与对照组的6.82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 %, 比对照组的 18.18 % 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行宫腔镜下子 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给予自拟化瘀汤干预,可以很好地调节激素水平,促进子宫内膜 ER 和 PR 的表 达平衡,子宫内膜息肉情况明显抑制,月经量得到很好的恢复,且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628.
<正>咳嗽本不是大事,但有些患者的咳嗽症状顽固不愈,甚至发展成慢性咳嗽,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众所周知,许多慢性咳嗽的治疗手段是针对肺部进行的。根据中医理论,如果能正确运用健脾之法,善调整体脏腑功能,可以有效治疗慢性咳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长时间困扰患者的慢性咳嗽慢性咳嗽一般指病程超过8周,并且没有明显的肺部病变迹象。  相似文献   
629.
目的 了解山东省MSM的HIV暴露前后预防(PrEP/PEP)用药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为PrEP/PEP工作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2年4-7月在山东省7个城市监测哨点招募MSM进行问卷调查,每个城市样本量为400人。收集MSM社会人口学、性行为、PrEP/PEP用药等信息,并采集血标本做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研究对象MSM共2 815人,以≤30岁(55.7%,1 569/2 815)、未婚(68.6%,1 931/2 81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56.5%,1 590/2 815)为主。PrEP用药者占9.2%(258/2 815);PEP用药者占10.8%(305/2 8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SM中PrEP用药的可能性较高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30岁(aOR=4.04,95%CI:1.25~13.01)、自我认知HIV感染风险较低(aOR=1.76,95%CI:1.16~2.68)、最近6个月发生群交行为(aOR=1.51,95%CI:1.10~2.09)、最近6个月发生同性商业性行为(aOR=1.69,95%CI:1.16~2.47)、使用新型毒品(aOR=1.53,95%CI:1.11~2.11)、接受同伴教育(aOR=1.56,95%CI:1.03~2.37)、知晓别人PrEP用药(aOR=3.29,95%CI:2.48~4.36)、HIV抗体阴性(aOR=8.40,95%CI:1.12~63.12);MSM中PrEP用药的可能性较低的相关因素为主要性伴为临时性伴(aOR=0.67,95%CI:0.49~0.90)。MSM中PEP用药的可能性较高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50岁(≤30岁:aOR=2.41,95%CI:1.02~5.69;31~49岁:aOR=3.33,95%CI:1.42~7.85)、自我认知无HIV感染风险(aOR=1.87,95%CI:1.12~3.11)、最近6个月发生群交行为(aOR=1.68,95%CI:1.23~2.29)、使用新型毒品(aOR=3.86,95%CI:2.94~5.07)以及未接受同伴教育(aOR=1.54,95%CI:1.12~2.12)。结论 山东省MSM的PrEP/PEP用药比例较高。应加强同伴教育和自我认知HIV风险教育,提高MSM中PrEP/PEP用药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6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