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81.
82.
目的:分析老年绞窄性肠梗阻的影像学特征,探讨老年绞窄性肠梗阻的影像学诊断.材料和方法:对照分析本院近年来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老年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X线、CT、DSA的影像资料和病理结果.结果:16例老年绞窄性肠梗阻中,血运性肠梗阻8例,肠粘连3例、肠套叠2例、嵌顿疝2例、阑尾包块1例.16例X线立、卧位摄片,均见腹部肠腔扩张,积气、积液,CT有12例见节段性肠壁增厚、黏膜下水肿呈"靶征",7例见大量腹水.5例行肠系膜动脉CTA多平面重建(MPR)见局部肠系膜动脉分支狭窄变细.2例行DSA见肠系膜上、下动脉纤细、远端分支显示不清.结论:老年性肠梗阻X线见局限性肠壁增厚,CT见肠壁黏膜下水肿呈"靶征"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可能,CTA见局部肠系膜动脉分支狭窄变细或闭塞,有助于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  相似文献   
83.
鼻腔灌流实验在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药物对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建立一种客观有效的大鼠鼻腔灌流模型。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卵蛋白(OVA)和氢氧化铝凝胶混悬液,使大鼠致敏;第18天进行鼻腔灌流,测定灌流液中的伊文氏蓝的浓度。结果BN大鼠模型组灌流液中伊文氏蓝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SD大鼠模型组和对照组灌流液中伊文氏蓝浓度无差异(P〉0.05)。结论鼻腔灌流实验结果在BN大鼠鼻炎模型中优于SD大鼠大鼠鼻炎模型。  相似文献   
84.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征是皮肤广泛性瘀点、瘀斑,严重者可有胃肠道出血和颅内出血等。引起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多种多样,不同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方法有所不同。现将我科自1999~2003年间共收治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托吡酯(TPM)单药对难治性癫痫(R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RE52例,添加TPM治疗后逐渐撤去原服用的抗癫痫药物,而用TPM单药治疗。以添加TPM前12周平均每4周发作频率为基线,与评价前12周平均每4周发作频率进行自身比较,统计完全控制率和有效率,并进行不良反应观察。结果:完全控制率23.1%,总有效率50.0%。不良反应16例次,但绝大部分轻微,可自行消失。结论:TPM对RE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6.
前外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颈椎4~7肿瘤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前外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中下段颈椎肿瘤的方法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4-2008年共治疗16例中下段颈椎肿瘤患者,其中转移瘤12例,骨髓瘤3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穿刺入路采用前外侧穿刺法,所有患者均在X线透视引导下完成穿刺和骨水泥注射.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 共穿刺和注射21个C4~C7段椎体,穿刺和骨水泥注射技术成功率100%.16例疼痛都得到了明显缓解,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平均7分,降低到术后平均1.7分,颈椎运动功能优良.结论 前外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中下段颈椎椎体肿瘤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的颈部病灶经皮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CT引导下对15例颈部病灶经皮穿刺活检.结果 CT证实15例穿刺活检针均在病灶内,穿刺成功,全部取得病理结果,其中13例与临床诊断相一致.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颈部病变是安全、准确、微创的介入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88.
目的 为颈椎C2~C7后入路椎体成形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CT下测量上海地区成人C2~C7 40例,测量项目为颈椎左右椎弓根的横径及上下径.结果 C2~C7椎弓根左右径为(5.13±1.13)mm,上下径为(6.61±1.23)mm.结论 本文数据测量为颈椎椎体成形术选择新的入路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骨水泥混合与注射一体化装置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操作技术、临床疗效。方法2002~2004年间共计治疗了108例诉有严重疼痛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85例,椎体恶性肿瘤31例。穿刺入路采用双侧椎弓根穿刺法,所有患者均在透视监视下双侧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注射设备为骨水泥混合与注射一体化装置。术后随访患者6个月。结果共计注射116个椎体(腰椎69个,胸椎47个),双侧穿刺和骨水泥注射成功率100%,99例患者(91.7%)术后疼痛明显缓解,6个月内疼痛无复发95例(95.6%),9例患者(8.3%)术后疼痛无缓解。发生骨水泥外漏12例(11%),有临床症状5例(4.6%)。结论骨水泥混合与注射一体化装置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而且止痛疗效显著,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介入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0.
胃复安致锥体外系症状24例临床分析顾一峰(通州市人民医院儿科,通州226300)胃复安是普鲁卡因酰胺的衍生物,自作为止吐药应用于临床以来,国内外均有因其大剂量或正常剂量导致锥体外系症状的报道。鉴于胃复安在基层医院临床应用较广泛,为引起临床重视,现将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