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004年8月收治的166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病例,并以同期住院的65例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脂水平、血纤维蛋白原水平、血糖水平、发热、白细胞增多、平均动脉压、糖尿病史和CT早期梗死征象进行比较。结果:进展组患者的糖尿病史(P〈0.05)、CT早期梗死征象(P〈0.05)、发热(P〈0.01)和白细胞增多(P〈0.001)的比例显著较高,血糖(P〈0.05)和纤维蛋白原(P〈0.0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史(P=0.029)、发热(P=0.0146)、白细胞增多(P=0.005)和CT早期梗死征象(P=0.0027)是缺血性卒中早期病情加重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糖尿病史、发热、白细胞增多和CT早期梗死征象是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2.
李红云  韩迪  王乃东 《山东医药》2007,47(34):65-66
应用常规疗法(对照组)及常规疗法+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分别治疗脑血栓患者30例,于治疗前,治疗后1、3、6、12个月观察其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结果与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各时段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降低(P均〈0.01),6、12个月颈动脉斑块面积及IMT减少(P〈0.05,〈0.01)。提示阿托伐他汀可降脂、减少颈动脉斑块面积及IMT,逆转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23.
研究PLAU基因启动子区变异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根据NINCDS-ADRDA标准收集196例SAD患者,以201例正常人作为对照。采用PCR-RFLP结合直接测序的方法,筛查PLAU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位点,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PLAU启动子区多态位点分型,采用病例-对照相关性研究方法,研究其与SAD发病的关系。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的比较及它们与疾病的关联分析。结果:中国人群中的PLAU启动子区存在两个多态性位点-25C/T(rs2227579)和 43G/T(rs2227580)。-25C/T多态性位点CC基因型增加了SAD发病风险,43G/T多态性位点GG基因型增加了SAD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化浊通络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63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1例)采用DN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化浊通络方,疗程3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GF-β1,MMP-9,TIMP-1水平,同时观察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TGF-β1,TIMP-1水平下降(P<0.05,P<0.01),MMP-9水平、MMP/TIMP-1比值升高(P <0.05,P<0.01),β2-MG,UAER指标改善(P <0.05,P<0.01).同时治疗组治疗后TGF-β1,MMP-9,TIMP-1及Ⅳ型胶原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益气养阴化浊通络方可能是通过改善血清TGF-β 1,MMP-9,TIMP-1水平而影响细胞外基质(ECM)代谢调控系统,延缓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25.
26.
米非司酮与利凡诺联合用于中孕引产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红灵  韩迪 《右江医学》2007,35(2):136-137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利凡诺联合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自2004年5月-2006年3月住院妊娠14-27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12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43例)。观察组在进行利凡诺羊膜腔注射术前,予米非司酮口服;对照组不予米非司酮口服。观察两组注药到宫缩开始时间、宫缩到胎儿娩出时间、胎盘胎膜残留、子宫出血量及宫颈撕裂伤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从注药到宫缩开始时间、宫缩到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缩短(P<0.01);胎盘胎膜残留、产后出血及宫颈撕裂伤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米非司酮与利凡诺联合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是较为理想的引产方法。  相似文献   
27.
韩迪  唐福玉 《医疗装备》2002,15(5):59-59
ECG-6511心电图机是由日本NEC公司九十年代初期生产的单导心电图机。该机电路结构紧凑、性能稳定,仍是我院应用最广的一种心电图机。本文就笔者工作中遇到的两例故障进行分析介绍(电路图略)。  相似文献   
28.
肺纤维化是严重威胁生命的间质性肺疾病,统计资料显示诊断后五年的生存率低于50%,10年的生存率约30%,超过大部分恶性肿瘤.目前所有的抗纤维化治疗措施疗效甚微,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难治性疾病.从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文献报道中,可以看到其疗效是肯定的,综合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肺纤维化的临床报道,从中医病名认识,病因病机特点阐述,临床治疗方法等方面,对肺纤维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9.
韩迪  程永现  晏永明 《中国现代中药》2022,24(12):2501-2513
虫类中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历代都善用其克顽疾,表明其临床疗效独特,异于植物来源中药,故有“虫类通络”理论。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收载的常用虫类中药有22种,土鳖虫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长期以来受到了众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土鳖虫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骨折、急慢性腰扭伤、肺纤维化、冠心病、高血压、肿瘤等,应用和开发日益广泛,对于土鳖虫的药理作用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对土鳖虫的药理作用进行系统全面的综述,以期为土鳖虫及其他虫类中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目的:比较头穴丛刺与常规体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头穴丛刺并加电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进行操作;10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两组进行疗效对比,并比较治疗前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1.7%),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P〈0.05)。结论:头穴丛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