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1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52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213篇
内科学   11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389篇
预防医学   143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149篇
中国医学   72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观察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特异诱骗寡核苷酸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和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特异诱骗寡核苷酸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并转染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特异诱骗寡核苷酸,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转染后不同时间点对照组与实验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及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划痕法测定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距离。结果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及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的mRNA和蛋白在对照组、诱骗组及诱骗对照组中均有表达。在不同时间点,诱骗组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及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转染后48 h,对照组、诱骗组及诱骗对照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距离分别为105.23±7.81μm、58.65±12.68μm、106.47±7.60μm,诱骗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距离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转染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特异诱骗寡核苷酸可以抑制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及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的mRNA和蛋白表达,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42.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抑郁症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文彬  韩伟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5):2952-2952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第二代新型抗抑郁剂,常见SSRIs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西酞普兰、氟伏沙明、舍曲林等。本文重点对上述SSRI的疗效、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肥胖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肥胖哮喘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其中,肥胖哮喘组、地塞米松治疗组、辛伐他汀治疗组小鼠采用卵蛋白致敏、激发的方法和高脂饮食诱导建立肥胖哮喘模型。地塞米松治疗组每日给予地塞米松(0.5 mg/kg)饮水干预,辛伐他汀治疗组每日给予辛伐他汀(40 mg/kg)饮水干预,其余两组正常饮水。治疗4周后,计数存活小鼠,采外周血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血脂、肝功能水平;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及各炎症细胞所占比例;肺病理切片观察小鼠气道炎症和结构变化。结果  肥胖哮喘组、地塞米松治疗组、辛伐他汀治疗组气道炎症评分、回抽收集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升高,其中辛伐他汀治疗组上述指标较肥胖哮喘组、地塞米松治疗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总胆固醇水平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 =0.724,P =0.020)。结论  辛伐他汀治疗可以减轻肥胖哮喘的气道炎症,改善哮喘病情,这一作用与其降低血脂水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4.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技术(2DS)探讨正常左室扭转及径向位移运动特征,构建左室-扭转位移环。方法健康成人志愿者58例,取胸骨旁左室心尖和心底短轴观对各水平旋转及径向位移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左室扭转及径向位移,构建左室-扭转位移环,并记录心底部与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和左室扭转角度峰值及达峰时间,收缩期及等容舒张期左室径向位移。结果正常人扭转运动主要表现为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和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心脏整体表现为心动周期内逆时针方向为主的扭转运动。左室扭转-位移环均呈"8"字构型。收缩期及等容舒张期左室扭转与径向位移呈线性相关。结论应用2DS技术可无创性评价正常人左室扭转及径向位移运动特征,构建左室-扭转位移环。  相似文献   
45.
应用高频超声评价小鼠缺血性心肌病左室重塑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应用15MHz线阵超声探头评价小鼠缺血性心肌病左室重塑的发生规律,探讨缺血性心肌病左室形态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 方法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45只小鼠行开胸左冠状动脉高位结扎术为手术组,另一组15只仅开胸不结扎左冠状动脉为假手术组。两组应用15MHz高频线阵探头分别于术前、术后1、2、4、6周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并于术后6周时行微导管血流动力学及病理学检查。 结果超声观察到缺血性心肌病左室重塑开始于模型制作成功后第1周,并于第6周最为显著,表现为:早期梗死区的过度伸展,左室舒、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外径,左室质量显著增加(P均〈0.05),左室前壁厚度、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显著降低(P均〈0.05)。 结论高频超声是一种可靠无创的连续评价手段,小鼠心肌缺血后梗死区的早期伸展是左室发生心肌病样重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6.
目的评价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 方法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从2019年1月至10月纳入7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114膝),进行为期6周的运动疗法,训练地点为社区居委会或社区养老驿站。该研究纳入标准为确诊为膝关节骨关节炎且可配合完成6周运动疗法课程的患者;排除标准为膝关节屈伸肌肌力2级及以下或存在炎症性膝关节炎或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分别于治疗开始前、6周和12周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评定内容包括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40 m步行试验、30 s椅子坐起试验;并利用量表对膝关节功能(HSS)、欧洲5维健康量表(EQ-5D)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价,使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基线与6周、12周随访的结果变化,组间比较则采用Bonferroni检验。此外在治疗结束时询问患者对治疗课程的满意度,并使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在76例患者中,71例患者(109膝)完成了12周随访。109膝不同时点膝关节AROM(F=137.55,P<0.001)、HSS评分(F=108.81,P<0.001)及VAS评分(F=179.72,P<0.001)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有改善;71例患者不同时点的EQ-5D生活质量评分(F=99.53,P<0.001)、40 m步行试验(F=199.54,P<0.001)、30 s椅子坐起试验(F=170.62,P<0.001)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总体满意率达100%,K/L分级为Ⅰ、Ⅱ级患者与Ⅲ、Ⅳ级患者相比,对该项目的满意度更高(U=401.5,P=0.044)。 结论运动疗法可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在社区训练中取得良好效果,利于在社区的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47.
二噁英类化合物既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又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由于其具有难以降解、可生物累积、可远距离传输等特性,因此无论是接触二噁英作业的职业人群和居住在二噁英排放源周边的居民,还是远离二噁英暴露源的一般人群,都会不同程度的暴露于二噁英的污染。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除遗传、生活方式等传统因素之外,环境因素特别是二噁英类化合物身体负荷的增加也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笔者将对二噁英影响2型糖尿病发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比较成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与HLA不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进行亲缘allo-HSCT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分析不同类型移植后aGVHD的发病类型与特点以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544例患者中,HLA不相合移植后的aGVHD发生率为50.2%,明显高于HLA全相合移植(20.4%,P<0.001),且发生得更早,但Ⅲ°~Ⅳ° aGVHD的累积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4.5%比6.8%, P=0.066);全相合移植中肠道aGVHD发生率较高(31.1%),而在不相合移植中以皮肤aGVHD为主(66.5%),肠道和肝脏aGVHD发生率均较全相合移植低;全相合移植发生aGVHD时发热患者比例较不相合移植低(28.9% 比47.6%,P=0.028);全相合移植与不相合移植相比,aGVHD总体治愈率低,特别是Ⅲ°~Ⅳ° aGVHD最终疗效差,二线治疗后的完全缓解率低于不相合移植(88.9%比98.8%,P=0.006),aGVHD相关病死率高于不相合移植(11.1%比2.4%,P=0.024)。结论 HLA不相合移植后aGVHD发生率明显高于全相合患者,但重度aGVHD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一线治疗缓解率相近,但HLA不相合移植患者二线治疗后aGVHD总体缓解率更高。  相似文献   
49.
信息动态     
患者,女,28岁,孕33+4周,间断下腹疼痛1d,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无精神疾病史,无先兆子痫和癫痫病史,无失语病史,7年前曾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术前检查:体温36.6℃,体重83 kg,心肺肝肾功能及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血尿常规及出凝血时间均正常.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间切除钉合术(Procedu for prolapsed and bemor hoids,PPH)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5月~2014年4月PPH治疗Ⅲ~Ⅳ度的环状混合痔患者60例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肛门平整无水肿,排便后未见痔核脱出及肛门异物感,无肛管缩小和肛门狭窄。结论结果表明环状混合痔可采取PPH加痔核部分切除术,疗效满意,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