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0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通过对门诊颈椎、腰椎间骨性高度测量统计,统计不同年龄阶段各椎间高度平均值,统计分析颈、腰椎间骨性高度退变降低的多发椎间隙,指导椎间植骨融合,有效恢复椎间高度的参考指标.方法 分别对108例颈椎(各年龄段)和153例腰椎(各年龄段)按45岁分组,分为两组,对GE Light Speed CT矢状位扫描图像,采用DICOM Medical Image Viewer ver 1.01*软件对所有图片各椎间高度进行测量度记录,用SPSS 13.0 for Windows*统计学软件对以上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颈腰椎椎间骨性高度平均值中老年组(≥45岁)小于青年组(<45岁),同龄组男女有差异.结论 1)该测量平均值为颈、腰症状发病临界值;2)椎多发退变间隙的部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ilon骨折的最佳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方法单侧Pilon骨折12例,采用延期有限切开复位,腓骨钢板内固定,胫骨部分螺钉内固定,部分病例植骨,结合组合式多平面外固定支架外固定的治疗方法。术后平均随诊1.5年。结果采用Teeny评分系统,优7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3.3%。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延期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减少软组织并发症,选择简单的外固定支架是治疗Pilon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2 0 0 0年 12月至 2 0 0 3年 10月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胫骨、肱骨骨折共 10 4例 ,其中新鲜骨折 96例 ,陈旧性骨折 8例 ;一侧股骨横断骨折 18例 ,斜形 9例 ,粉碎性骨折 13例 ;双侧股骨干骨折 5例 ,一侧股骨合并对侧胫腓骨骨折 3例 ;胫腓骨横断骨折 15例 ,斜形9例 ,粉碎性骨折 10例 ;肱骨横断骨折 11例 ,粉碎性骨折 6例 ;良性骨肿瘤合并股骨病理骨折 2例 ,其中骨囊肿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各 1例 ;胫骨病理骨折 3例 ,其中骨囊肿、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和骨巨细胞瘤各 1例 ,均由病理结果证实。结果 本组平均随访时间 1年 2个月 ;79例骨折完全愈合并已取出内固定 ,占 76 % ;14例已经有明显骨痂生长 ,占 13.5 % ;4例发生骨延迟愈合 ,经 1年至 2年 2个月的随访 ,无肿瘤复发。本组无严重手术并发症 ,无一例感染 ,无G- K钉折弯、断、旋等现象 ;有 2例横锁钉折断 ,但未造成明显不良后果 ,已经取出。结论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有防止缩短、旋转 ,固定牢固 ,愈合率高 ,并发症少等优点 ,特别是良性骨肿瘤合并长管状骨的病理骨折应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骨质疏松所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VCF)可致伤椎椎体塌陷,脊柱稳定性下降,疼痛和神经功能丧失。传统的治疗方法采用长期卧床休养等治疗,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且易出现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等并发症,尤其对高龄,基础疾病较多者;有的学者尝试使用开放手术,然而对于老年VCF患者特别是高龄患者,骨质对内固定物的把持力不够,容易出现内固定在椎体内的切割,松动现象,导致内固定物松动,拔出致治疗失败。1984年首次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1997年开始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cousvertebroplasty,PVP)成功治疗老年VCF。该方法为微创性手术,早期止痛效果好,术后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避免了患者长期卧床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目前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不可忽视的是PVP术由于骨水泥自身具有一定流动性性状所致的渗漏比例较高,大量临床资料显示这种渗漏多不至造成严重神经血管症状,如致死性大出血,不可逆性脊髓,外周神经损伤,但由于骨水泥在凝固过程中于局部释放大量热量,最高可达80C°-90C°,且渗漏后的固体骨水泥块位移及定位位置具有一定随机性,不可控性,如占位于关键点部位,如椎管内,神经根孔等处,仍有一定机率出现严重,不可逆性后果,如截瘫等,如何在临床工作中尽量减少骨水泥渗漏机率,减轻骨水泥渗漏后造成的影响,有必要从PVP术手术适应症,具体操作细节等方面做深入探讨。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骨水泥渗漏的防治措施。 方法: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VCF102例131个椎体,方法再完善一些患者俯卧位或侧卧位,在X线机透视下定位伤椎,选定穿刺点,经单侧椎弓根至椎体前中1/3处,透视下注入并观察骨水泥PMMA填充、弥散情况,至填充、弥散满意后3~5 min,拔出穿刺针,24 h后鼓励患者下地活动。观察术后疼痛缓解情况及术后1月一般健康状况,手术疗效及骨水泥渗漏情况,。。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即明显缓解,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分别为(8.78±0.58)分、(1.13±0.34)分,术前术后VAS分值具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半年和术后一年VAS疼痛评分分别为(1.12±0.32)分、(1.55±0.50)分,VAS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SF-36生活质量积分比较(mean±SD),PVP术后患者疼痛改善状况,总体健康,活力完成社会职能方面与术前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优于术前。骨水泥渗漏22例:渗漏至椎管1例,改行开放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渗漏至神经根管3例,经保守治疗后缓解;渗漏至椎间隙内10例,椎旁8例,无明显临床症状。聚甲基丙烯酸骨水泥(PMMA)与成人骨成分一致,组织相容性好,即使长期留置体内也不会有排斥反应,PVP治疗VCF效果良好,但是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高,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后路经椎弓根截骨治疗脊柱畸形的围术期并发症。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后路经椎弓根截骨治疗的146例脊柱畸形患者,其中至少出现一种并发症者30例,分析其并发症情况。结果 30例患者经6~30个月随访,并发症为:椎弓根螺钉置入椎管、截骨端合拢压迫或牵拉神经、截骨处残留骨块压迫神经、急性脊髓损伤、感染、断钉及脱帽、肠系膜上动脉综合症、交界性后突、切口延迟愈合、螺钉切割、局部呼吸异常、皮下血肿、硬脊膜损伤。结论后路经椎弓根截骨治疗脊柱畸形具有明显效果,但往往伴有神经损伤、出血、硬膜损伤、切口感染、胸腔积液等并发症,神经功能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背景:脊柱结核外科干预治疗中如何有效修复破坏之椎体,是脊柱结核治疗中的重点和难点.目的:探讨国内目前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骨缺损修复方法、骨缺损修复的有效方法及新进展.方法:CNKI数据库检索2006/2010-01-01五年间相关脊柱结核外科治疗文献,先检索关键词"脊柱结核",再分别以:"内固定","植骨","人工骨(材料)","钛网","骨水泥","人工椎体",为关键词在以上数据中检索,根据入选条件,选择相关文献,对其文献报道病例、手术方法(包括骨修复方法)、疗效(包括治愈率、复发率、Cobb角纠正)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自体骨(髂骨、肋骨)是脊柱结核目前骨缺损的主要修复来源,其次是钛网植骨,人工骨及人工椎体少量用于临床治疗.提示,自体骨仍是脊柱结核骨缺损修复的主要来源,是钛网植骨次之,人工骨及人工椎体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将来植骨理想替代品.  相似文献   
17.
背景:骨水泥自身具有一定流动性性状导致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出现渗漏比例较高,如何在临床工作中尽量减少骨水泥渗漏概率,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目的:回顾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的骨水泥渗漏情况,总结骨水泥渗漏的防治措施。 方法: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02例131个椎体,在X射线机透视下定位伤椎,经单侧椎弓根至椎体前中1/3处注入骨水泥,至填充、弥散满意后3~5 min,拔出穿刺针。观察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及骨水泥渗漏情况。 结果与结论:90例疼痛完全消失,8例疼痛明显减轻,4例疼痛减轻,无疼痛加重患者。术中出现骨水泥渗漏22例,其中3例渗漏于椎管内,无急性脊髓压迫症状;5例渗漏至前纵韧带下及周围,无明显大血管侵蚀症状;4例渗漏至神经根管周围,出现单侧神经根刺激性症状,出现单侧下肢放射性疼痛,给予脱水、地塞米松以及神经营养,卧床休养治疗后缓解。渗漏至椎体外周6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明显肺内散在点状骨水泥渗漏1例,无明显呼吸症状;3例沿椎旁静脉扩散至上及下位椎体周围,无明显神经症状。聚甲基丙烯酸骨水泥留置体内未发生排斥反应。结果显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良好,但是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高,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武振国  韦涵渝 《华夏医学》2009,22(5):896-898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多发骨折,患者若长期卧床,则引起并发症较多,故临床上宜选择一种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牢靠、早期下床功能锻炼的手术方法。2007年2月至2008年5月,我科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46例,  相似文献   
19.
经皮椎体成形102例中22例骨水泥渗漏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骨水泥自身具有一定流动性性状导致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出现渗漏比例较高,如何在临床工作中尽量减少骨水泥渗漏概率,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目的:回顾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的骨水泥渗漏情况,总结骨水泥渗漏的防治措施。方法: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02例131个椎体,在X射线机透视下定位伤椎,经单侧椎弓根至椎体前中1/3处注入骨水泥,至填充、弥散满意后3~5min,拔出穿刺针。观察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与结论:90例疼痛完全消失,8例疼痛明显减轻,4例疼痛减轻,无疼痛加重患者。术中出现骨水泥渗漏22例,其中3例渗漏于椎管内,无急性脊髓压迫症状;5例渗漏至前纵韧带下及周围,无明显大血管侵蚀症状;4例渗漏至神经根管周围,出现单侧神经根刺激性症状,出现单侧下肢放射性疼痛,给予脱水、地塞米松以及神经营养,卧床休养治疗后缓解。渗漏至椎体外周6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明显肺内散在点状骨水泥渗漏1例,无明显呼吸症状;3例沿椎旁静脉扩散至上及下位椎体周围,无明显神经症状。聚甲基丙烯酸骨水泥留置体内未发生排斥反应。结果显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良好,但是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高,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自体骨泥混入骨膜碎片移植治疗陈旧性骨折骨不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自体骨泥混入骨膜碎片移植治疗陈旧性骨折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12月-2004年5月应用自体骨泥混入骨膜碎片移植治疗陈旧性骨折骨不连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7~55岁,平均32.5岁;股骨骨折4例,胫骨骨折6例,肱骨骨折3例,桡骨骨折2例,趾骨骨折1例;骨折时间10~42个月,平均15个月;既往1次手术者8例,2次手术者3例,3次手术者2例,4次手术者1例,无手术者2例。结果:16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38个月,平均1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根据自拟疗效标准:优11例,良3例,可2例。结论:自体骨泥混入骨膜碎片移植治疗陈旧性骨折骨不连效果满意,是一种值得推荐和进一步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