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41.
为了估价运动试验中R波振幅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本文对23例冠心病、37例可疑冠心病和32例正常者进行次极量踏车运动试验。以ΔR>0和ΔRST>0为异常。通过运动试验后ST段,ΔR和ΔRST变化的分析,发现运动后三组的ΔR>0分别为82.6%、37.8%和6.3%;ΔRST>0为91.3%、40.5%和9.4%;ST段压低则为65%、21.6%和3.1%。三组的检出率均有显著差异。冠心组ΔR>0和ΔRST>0的阳性检测率分别为82.6%和91.3%,均较ST段压低的65%为高。此外,ΔR>0组病人,在静息时的射血前期/左心室射血对间,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运动试验时出现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和超声心动图中的左心室节段性收缩等异常反应与ΔR<0组相比,也有显著差异。因而认为,R波振幅改变的指标,不但可以提高运动试验的检出率,而且可作为一非侵入性的左心室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42.
目的比较地佐辛复合丙泊酚与单纯使用地佐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0~60岁,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地佐辛组(D组),丙泊酚复合地佐辛组(Z组)。入室后常规诱导插管,监测各项指标,静吸复合麻醉维持,根据各项指标调整给药速度及量,手术结束前15 min停所有维持药物。停药后进行如下处理:C组不用任何药物,D组给予地佐辛0.1 mg/kg,Z组给予地佐辛0.1 mg/kg及丙泊酚10μg/kg/min。记录拔管后5、10、15 min时行为疼痛评分、镇静评分及呼吸(HR)、平均动脉压(MAP)值。结果 D组与Z组停药后行为疼痛评分与C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Z组效果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各时点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初始比较,D组与Z组停药后HR、MAP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可明显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且效果优于单纯地佐辛。  相似文献   
43.
右心室功能正在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认为右心室是一个孤立的几乎多余的结构的说法并无确凿的实验或临床根据。本文复习了右心室游离壁毁损、右心室梗塞和右心室旁路手术等研究右心室功能的习用方法,并指出了这些模型的不足之处。右心室具有维持正常静脉压和适当肺血流的基本功能,是心血管系统整体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右心室-左心室互相作用的概念,有助于解释许多心脏现象。  相似文献   
44.
本文报道自1974~1981年收治19例缓慢心率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起搏器治疗的情况。其中患冠心病7例,患过急性心肌炎4例,原因不明8例。按心律失常分两组,Ⅰ组快速心律失常为阵发性房速、房颤8例,缓慢心律主要为窦房阻滞、窦性静止。Ⅱ组心律失常为室速共11例,缓慢心律主要为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经起搏治疗后缓慢心律均得到控制,Ⅱ组中有2例因室速未能控制而死亡。最后作者等结合文献探讨了缓慢心率并发快速心律失常产生的机制以及应用起搏治疗的结果。  相似文献   
45.
确定心室容量是临床定量评价心室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右心室几何形状复杂,心内膜表面很不规则,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准确代表,因此至今尚无一致公认的计算右心室容量的血管造影术或二维超声  相似文献   
46.
本文就常规12导联心电图的表现,分析心肌梗塞恢复期以后病人的心电图各参数与相应的二维超声心动图(简称二维超声)测定的左心室喷血分数和室壁活动定量之间的关系,探讨心电图对心肌梗塞恢复期以后病人的预估价值。  相似文献   
47.
本文介绍了16例有明显重搏波患者的临床情况,此组患者的颈动脉脉波图和收缩时间间期与正常组相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6倒患者进行了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以测定左室喷血分数及相对心输出量,其结果较正常人明显减少。本文表明,在无发热的情况下,明显重搏波是年轻人心功能严重不全或心搏量显著减少的表现,多数原因为扩张型心肌病,经治疗随临床改善重搏波可减小,重搏波持续不减小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48.
人工合成的一组非糖苷类非儿茶酚胺类药物,是近年来治疗 CHF 临床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这类药物直接抑制 PDE-Ⅲ和/或兴奋 AC,使心肌和平滑肌细胞内 cAMP 增加,从而产生药理作用。本文扼要复习 cAMP 代谢及其加强心肌收缩力和扩张血管的作用。讨论一些主要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效果和应用前途。其中二联吡啶酮是目前认为临床应用较有前途的药物。  相似文献   
49.
侵入性途径扩大了常规超声心动描记方法的临床应用范围。对比超声心动图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种新型对比剂和心肌对比超声心动检查的研究目前相当活跃。经食管超声心动描记术提供了不受胸壁和肺组织干扰的探查途径,并能较好地评价左右心房、房间隔和左室前壁等结构。经静脉心腔内超声心动图和手术过程中心外膜超声心动图检查也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0.
本文报告了心前标测241导联心电图记录的方法,并应用本方法对140例静息心电图正常(41例)及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阴性或可疑阳性(99例)的患者进行极量或亚极量平板运动试验,并将其结果与单个V5导联、常规记录导联(V_3、V_4、V_5、V_6、Ⅰ、Ⅱ、aVF或aVL)及Fox16心前标测导联进行比较。发现心前标测24导联记录方法其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病例数(28例)明显离于单个V_5导联(11例),Fox 16心前标测导联(18例)及常规记录导联(20例)。本方法不仅能提高平板运动试验的敏感性,而且能揭示心肌缺血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