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了解护生针刺伤发生现状,探讨有效的职业暴露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2016—2018年临床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情况。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统一登记基本资料,并对其进行感染预防及控制相关知识培训,告知护生发生针刺伤后应经蓝蜻蜓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管理系统上报。通过蓝蜻蜓系统导出护生针刺伤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2 099名护生,其中男生256名,女生1 843名;大专生1 117名,本科生921名,国内硕士研究生34名,外籍硕士研究生27名。发生针刺伤232例次,针刺伤发生率为11.05%。不同性别、学历、实习阶段、科室护生针刺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操作环节分布上,分离针头、拔针和回套针帽时针刺伤所占比率分别为28.88%、21.55%和18.10%。在暴露源的分布上,HBV和梅毒分别占21.12%、6.90%。在暴露场所分布上,发生在病房的针刺伤占32.33%。结论该院护生针刺伤发生率较低,但女性实习生、学历较低者、实习第一阶段、分离针头时、回套针帽时针刺伤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安全注射规范化培训,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等。  相似文献   
42.
陈秀文  彭新萍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2):2543-2543
患者23岁,初孕,平素月经规则,末次月经为2004年11月22日,停经后有早孕反应,孕3个月在院外B超示:宫内孕12周存活,停经18周自觉胎动,并进行正规产前检查。于2005年3月28日因停经20周无诱因出现上腹阵痛,伴恶心呕吐3h,晕厥1次,拟“急性胃炎”内科就诊。就诊半小时后患者迅速进入休克状态,血压由100/70mmHg下降至40/20mmHg,P120次/min,面色苍白,腹膨隆,全腹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妇科检查:外阴未产式,内见少量白色分泌物,宫颈光滑。着色,后穹窿饱满。子宫底于脐下二横指,压痛(+)。  相似文献   
43.
目的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特殊部位进行二次PICC治疗时,选择集束护理干预能有效保证患儿治疗的顺利进行。方法对二次PICC置管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将5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成两组,一组为集束护理干预组,另一组为一般护理组。通过比较两组之间不同置管穿刺点的留置时间和置管所致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护理模式差异。同时,将上述两组与随机选取30例肘部置人静脉导管的患儿进行比较,确定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集束护理可显著延长PICC的留置时间(P〈0.05),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应用集束护理干预,完善了置管技术,保证了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治疗顺利进行,确保了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配合宫腔纱布填塞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疗效。方法对50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加宫腔纱布填塞处理。结果50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止血效果,未发生再出血。结论该方法止血简单迅速,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5.
1病例资料 女,31岁.孕:产1.因停经29+3周,上腹痛4小时于夜间急诊.孕期内未做任何检查,4小时前在商场购物时突感上腹部持续性钝痛,不放射,发病后呕吐胃内容物1次、排黄色水样便2次,伴头晕,晕厥2次,无阴道流血及流液.产科检查:宫底脐上2指,子宫轮廓清楚,未触及宫缩,胎心音正常.  相似文献   
46.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新生儿经上肢静脉和经下肢静脉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置管效果。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以及PubMed、Web of Knowledge、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Google Scholar等数据库中有关新生儿经上肢静脉行PICC与经下肢静脉行PICC置管效果比较的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符合要求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8项研究,其中8项为随机对照研究,10项为队列研究,包含研究对象4 890例。经下肢静脉行PIC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RR=0.83,95% CI:0.75~0.92,P < 0.05)、感染发生率(RR=0.77,95% CI:0.60~0.99,P < 0.05)、导管异位发生率(RR=0.28,95% CI:0.18~0.42,P < 0.05)、液体渗漏发生率(RR=0.52,95% CI:0.40~0.70,P < 0.05)、非计划性拔管率(RR=0.82,95% CI:0.69~0.98,P < 0.05)均低于经上肢静脉PICC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上肢静脉PICC组(RR=1.17,95% CI:1.05~1.30,P < 0.05),留置时间短于上肢静脉组(MD= -0.93,95% CI:-1.26~0.60,P < 0.05)。结论 目前证据表明,新生儿经下肢静脉行PICC优于上肢静脉。  相似文献   
47.
陈秀文 《吉林医学》2004,25(2):40-40
我院是教学医院,每年承担着来自医学院校毕业生的实习带教任务.在带教中发现初进临床实习的护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及紧张感.针对这一情况,经过反复的实践及摸索,总结出一些护理带教体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总结胃穿孔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2009年1月以来,我院收治急性胃穿孔患者70例,其中胃大部切除患者40例,采用单纯穿孔部位缝合手术35例。结果胃大部切除患者的临床并发症明显低于单纯穿孔缝合手术的患者。结论早诊断早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其中胃大部切除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0.
肝脏储备功能检测要点及护理干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陈秀文  吴岩 《吉林医学》2009,30(20):2438-2439
目的:对应用DDG-3300K肝脏储备功能分析系统行肝储备功能检测的70例病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中找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并通过护理干预提高一次性检测成功率。方法:对140例患者按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前70例作为实验组,按常规护理进行检测,通过对实验组出现的问题逐项进行分析、总结对策;在对后70例对照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进行检测。结果:一次性检测成功率由90%提高到100%。结论:在使用DDG-3300K肝脏储备功能分析系统行肝储备功能检测时,护士应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在检测前有效地向患者进行宣教,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充分做好检测前的准备工作,有针对性地改进护理方法以及合理安排检测顺序,对于保证ICG排泄试验的顺利实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