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通过对中药早熟2号颗粒治疗女童特发性性早熟(痰热互结型)疗效进行分析评价总结,为小儿性早熟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将2008年12月-2009年12月期间本院生长发育门诊中定期随诊治疗特发性性早熟痰热互结型女童,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以中药早熟2号颗粒治疗的110例为治疗组,用抑那通治疗的30例为对照组。观察中医症状体征、身高、骨龄、子宫卵巢容积等的变化,疗程12个月。对各观察指标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①总体疗效比较:中药早熟2号颗粒治疗女童特发性性早熟(痰热互结型)有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为81.8%,与抑那通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中药早熟2号颗粒治疗能有效改善女童特发性性早熟(痰热互结型)的中医症状,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9.1%,优于抑那通(P<0.05)。②中药早熟2号颗粒BA/CA明显下降(P<0.05),但效果差于抑那通(P<0.05)。③中药早熟2号颗粒治疗后身高增长速率与治疗前相当,无抑制生长速率作用。④中药早熟2号颗粒治疗后子宫、卵巢容积及卵泡直径与治疗前比略增大增,但无明显差异(P>0.05)。⑤中药早熟2号颗粒能够明显降低血清E2浓度(P<0.05),FSH、LH浓度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中药早熟2号颗粒能够有效治疗女童特发性性早熟(痰热互结型),在能够延缓骨龄成熟的同时无抑制身高作用,明显降低血清E2浓度。  相似文献   
82.
性早熟是一种以性成熟的表现提前出现为特征的生长发育异常,近年发病率显著增高.仅我院"小儿生长发育专科"自2001年8月~2002年12月有案可查的达256例,而特发性真性性早熟(ICPP)占较大比例(98/256).我专科门诊采用中药"小儿早熟Ⅰ号"治疗,收到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3.
为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脾胃湿热证与热休克蛋白60(HSP60)、热休克蛋白70(HSP70),细胞粘附分子标准型CD44蛋白(CD44s)及CD44的变异体(CD44v)之一CD44v6之间的关系,选择CAG患者71例进行胃镜检查,胃窦部活检标本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13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Hp),病理诊断和HSP60、HSP70、CD44s及CD44v6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比较它们的相关性。结果:①脾胃湿热组的萎缩和肠化程度高于脾虚组(P<0.05~0.01);②正常对照组胃粘膜内HSP60主要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CAG脾胃湿热组及脾虚组患者胃粘膜内HSP60表达增强,且二者Hp的感染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Hp的感染情况与HSP60的表达呈非常显著相关(P<0.01)。脾胃湿热组HSP60 表达与脾虚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脾胃湿热组HSP60表达有增强的趋势;③脾胃湿热组HSP70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脾虚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脾胃湿热组强阳性表达率(71.0%)高于脾虚组(47.5%)(P <0.05);④脾胃湿热组CD44s和CD44v6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和脾虚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①CAG脾胃湿热组胃粘膜的萎缩和肠化程度均重于脾虚组,可能是由于脾胃湿热证与炎症关系密切所致。②CAG脾胃湿热组及脾虚组HSP60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强,原因可能与Hp感染有关。③CAG脾胃湿热组HSP70的强阳性表达率强于脾虚组。④3组之间CD44s和CD44v6的表达无明显差异,说明CAG作为胃癌前疾病尚未出现CD44s和CD44v6的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84.
矮小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矮小症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生长速度缓慢,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地区、同性别、同年龄健康儿童2个标准差(-2SD)或第三百分位以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笔者主要论述特发性矮小症。中医学以往无矮小症这一病名,也无相关的论述,但在临床诊治中矮小病患者不断增多,笔者在浙江省级名老中  相似文献   
85.
"小儿早熟Ⅰ号"治疗女童性早熟6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祺 《河南中医》2003,23(7):53-54
性早熟是一种以性成熟的表现提前出现为特征的生长发育异常 ,近年发病率显著增高。仅我院“小儿生长发育专科”2 0 0 1年 8月~ 2 0 0 2年 12月有案可查的达 2 5 6例 ,而特发性真性性早熟 (ICPP)占较大比较 (98 2 5 6 )。部分患儿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剂 (LHRHa)治疗 ,疗效肯定 ,但药价昂贵 ,不能广泛试用。我专科门诊采用中药“小儿早熟Ⅰ号”治疗 ,收到较好效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为我院“小儿生长发育专科”门诊患儿 ,共 6 9例 ,其中年龄 (CA) :6~ 7岁 3例 ,7~ 8岁 14例 ,8~ 9岁 33例 ,9~ …  相似文献   
86.
生长激素(GH)是由脑垂体前叶分泌的,它通过促进软骨细胞增生,促进蛋白质合成,分解脂肪组织等方式,促进人体生长.随着当今放疗、化疗技术不断发展,小儿恶性肿瘤长期生存率大大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后遗症也日渐增多,其中内分泌失常较多见.据美国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从1991年起对650例小儿恶性肿瘤长期生存者的多年临床观察发现:其中约40%的患儿被诊断至少有一项内分泌功能失调,而最主要的是生长激素缺乏(GHD)[1].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抗性早熟颗粒对特发性性早熟模型大鼠雌二醇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出生4 d内SD大鼠分为4组、药物组动物5~8日龄皮下注射达那唑300μg。药物组在15日龄时开始灌喂抗性早熟颗粒,正常组予等量的自来水。26日龄开始断奶。15 d后每日观察阴道开口情况并进行阴道涂片,等到性周期稳定后的第一个发情前期时采样,观察SD大鼠血清E2分泌情况及子宫卵巢的脏器系数。结果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SD大鼠的阴门开启和建立性周期的时间提前,药物组SD大鼠与正常组无差异;各组的子宫脏器系数无差异;卵巢脏器系数模型组最高,药物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模型组E2最高,药物组控制效果与药物浓度呈正比,其E2水平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抗性早熟颗粒药对性早熟模型SD大鼠有治疗作用,能延迟SD大鼠阴道开口平均日龄,降低卵巢脏器系数,控制E2过度升高,延缓性发育。  相似文献   
88.
小儿久咳从肝论治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久咳是临床常见症状,其病因复杂,目前认为该病形成大多与新咳失治、用药不当及与体质虚弱、调护失当等因素有关,且多出现在“易感儿”、“百日咳”或“类百日咳综合症”、“过敏性咳嗽”、“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性肺炎”、“哮喘”等疾病中。本人根据中医理论基础及多年临床诊治得失,认为小儿久咳不但与肺有关,而且与肝有密切关联,即在治肺基础上,根据患儿具体情况,从肝论治,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9.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是一种嗜上皮组织病毒, 高危型HPV感染可导致宫颈、阴道、外阴等部位癌前病变并最终进展为癌, 低危型HPV感染可导致尖锐湿疣、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瘤等良性病变。HPV感染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 全球已有6种预防性HPV疫苗获批上市, 在一些较早开展疫苗接种的国家中, HPV疫苗在真实世界人群中的接种保护效果已逐渐显现, 对于HPV感染相关结局指标的保护效果良好, 人群中的疫苗型别HPV感染、宫颈高度病变、肛门-生殖器疣、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等结局指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疫苗的群体保护效果突出, 同时双价HPV疫苗在真实世界的接种实践中表现出对非疫苗型别HPV(HPV31/33/45)的交叉保护性。  相似文献   
90.
目的:基于斑马鱼模型与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苦参碱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作用机制。方法:以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建立斑马鱼IBD模型,使用中性红染色、阿尔新蓝染色及中性粒细胞数量变化评估肠道吞噬功能、杯状细胞分泌及中性粒细胞聚集情况,利用相关试剂盒测定苦参碱(40、60 mg·L-1)对斑马鱼体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胆囊收缩素(CCK)含量变化;使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预测苦参碱治疗IBD的潜在作用机制;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对相关靶点验证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苦参碱组能够呈剂量依赖性增加中性红染色面积(P<0.05,P<0.01),改善肠道吞噬功能;能够增加阿尔新蓝染色面积(P<0.05,P<0.01),影响肠道杯状细胞分泌;能够减少中性粒细胞数量(P<0.01)及缓解其聚集情况,显著减少TNF-α含量(P<0.01);苦参高剂量组显著增加CCK含量(P<0.01),苦参低剂量组CCK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苦参碱治疗IBD潜在靶点28个,蛋白质-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