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51.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两肾一夹制备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术后2周将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和黄芪甲苷治疗组[5.0 mg/(kg?d)],以假手术组为正常对照,治疗2周后,观察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的表达?结果:术后2周大鼠收缩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大鼠?手术组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线粒体内嵴断裂?消失,基质电子密度降低,肿胀?空泡化明显;黄芪甲苷治疗后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线粒体损伤程度明显减轻?手术组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SOD2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大鼠明显降低,黄芪甲苷治疗后恢复至正常大鼠水平?结论:黄芪甲苷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线粒体的损伤有保护作用,上调主动脉内皮细胞SOD2表达是其可能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内皮素-1(ET-1)促进心钠素(ANP)分泌作用及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osentan对心钠素分泌的影响。方法通过SD乳鼠心肌细胞培养,分别在无或有ET-1(10-10mol/L)作用的情况下,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Bosentan(10-8mol/L)干预,72h后收集细胞培养液测定ANP。结果ET-1刺激使心肌细胞分泌ANP由(6.46±0.38)ng/ml增加至(13.60±1.12)ng/ml,但应用Bosentan可以明显降低ANP的分泌,由(13.60±1.12)ng/ml降至(9.42±0.58)ng/ml,P<0.05。在无ET-1刺激时Bosentan也可使ANP由(6.46±0.38)ng/ml下降至(5.07±0.26)ng/ml,P<0.05。结论ET-1可使ANP分泌增加,但不论有无ET-1刺激,Bosentan均可使ANP分泌减少。提示Bosentan能抑制心肌细胞肥大,有益于心肌重构的改善。  相似文献   
53.
背景为将鼠抗人cTnI单克隆抗体应用人体进行体内诊断或作为治疗心肌损伤的药物载体,必须降低鼠源性抗体的免疫源性,克服其人抗鼠抗体反应,需要对其进行人源化改造.目的克隆鼠抗人cTnI单克隆抗体Fab段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设计单一样本研究.单位一所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心血管病研究所.材料本实验于2003-01/2004-05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分泌鼠抗人cTnI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JS200202)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提供.方法设计扩增鼠IgG重链Fd段及κ轻链引物,从分泌cTnI单抗的杂交瘤细胞中提取总RNA,RT-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分子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主要观察指标重链Fd段和κ轻链基因序列及其所属亚型.结果重链和轻链引物分别扩增出一约700 bp和800 bpDNA片段.经序列分析,与已发表的鼠IgG基因序列对比,其核苷酸及其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符合鼠IgG1Fab段特征.在GenBank登录,登录号为AY484430(重链),AY484431(轻链);氨基酸序列登录号为AAR83243(重链),AAR83244(轻链).结论本实验室获得了完整的鼠源性抗人cTnI单克隆抗体Fab段基因,为鼠抗人cTnI单克隆抗体的人源化改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4.
认识心肌炎     
<正>心肌炎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炎性损伤所导致的心脏功能受损,累及心肌和心电系统,导致心脏泵功能异常和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心肌炎的病因主要为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心肌毒性药物。其中感染是最常见的致病原因,病原体以病毒最为常见,包括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疱疹病毒、EB病毒和流感病毒等。  相似文献   
55.
目的:应用C-反应蛋白干预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观察C-反应蛋白对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5/10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暨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取新生1~3d的SD乳鼠,无菌操作取出心脏,去除大血管和心房后将心脏剪碎,加入适量0.125%胰蛋白酶反复消化至完全。所得消化液中加入含血清的DMEM培养基,离心后弃上清,沉淀用含0.1%Brdu、体积分数为0.15新生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混悬。细胞密度稀释至6×108L-1,接种至六孔板中,放入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孵育箱内培养。24h后换液除去Brdu,取第3天细胞进行研究。采用充氮气孵育4h模拟缺氧造成心肌细胞损伤(缺氧组),以未缺氧组做对照,缺氧组与未缺氧组均加用不同浓度的C-反应蛋白(0,10,55,100mg/L)进行干预,测定细胞培养上清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含量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以观察C-反应蛋白对心肌细胞的影响,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观察C-反应蛋白在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①细胞形态及搏动率的改变:未缺氧组细胞搏动率总体随C-反应蛋白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缺氧4h组,细胞搏动率在C-反应蛋白55mg/L时达到最高峰犤(132±9)次/min,P<0.05犦。②培养细胞上清肌钙蛋白Ⅰ含量的变化:在未缺氧组和缺氧4h组,肌钙蛋白Ⅰ均随C-反应蛋白浓度的增加而增高,且C-反应蛋白浓度为100mg/L时的增幅最高犤C-反应蛋白为0,10,55,100mg/L时的肌钙蛋白Ⅰ浓度:缺氧组分别为(0.789±0.066),(1.198±0.101),(1.979±0.151),(3.714±0.288)μg/L;未缺氧组分别为(0.332±0.034),(0.377±0.054),(0.527±0.057),(0.867±0.077)μg/L,P<0.05犦。③细胞上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变化:各组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肌钙蛋白Ⅰ相似,随C-反应蛋白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则随C-反应蛋白浓度的增加而降低。④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随着C-反应蛋白浓度的增高,细胞着色变深,细胞密度变低,体积变小。相同C-反应蛋白浓度下,损伤组细胞的变化比未缺氧组更明显。结论:C-反应蛋白对心肌细胞具有显著的损伤作用,尤其在已有缺氧损伤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定点突变技术构建人血小板反应素1基因第13外显子编码钙结合域突变体。 方法:实验于2005—03/06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选择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血标本提取人基因组DNA,设计、合成两对引物,将突变位点设计在引物内,突变位点包含限制性内切酶BseNI酶切位点,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定点突变技术,应用高保真TaqDNA聚合酶,通过三轮聚合酶链扩增反应对血小板反应素1基因的第13外显子进行扩增,将第13外显子碱基8831A置换为G,对最终扩增产物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 结果:获得人血小板反应素1第13外显子编码钙结合域突变体,经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除引入突变点产生预期A8831→G突变外,其余碱基序列无改变。 结论: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体外定点突变技术,成功构建人血小板反应素1基因第13外显子编码钙结合域突变体,为研究血小板反应素1基因该位点突变导致血小板反应素1蛋白的结构、功能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制备抗人和肽素单克隆抗体并完成鉴定。方法合成人和肽素C端及N端氨基酸片段并耦联钥孔戚血蓝蛋白(KLH)作为抗原,分别免疫BALB/c小鼠,利用经典杂交瘤技术筛选出分泌抗人和肽素抗体的单克隆细胞株,动物体内诱生法收集腹水,葡萄球菌蛋白A亲和层析柱纯化腹水中的单克隆抗体(单抗),完成抗体亚类鉴定,用间接ELISA鉴定其活性,初步应用于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获得了3株特异性抗人和肽素单抗2h7、5b10及5e7,均属于IgG1亚类,2h7针对的抗原表位在和肽素C端,而5b10及5e7针对的抗原表位在和肽素N端。间接ELISA检测证实3株单抗均特异性识别人和肽素,其中2h7和5b10可应用于免疫细胞化学分析。结论成功制备出抗人和肽素单抗,能特异识别和肽素C端和N端,可应用于细胞免疫化学检测,为人和肽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8.
目的 研究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2010年1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按照1∶1的比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期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和心电图情况.结果 实验组34例中,显效30例,占88.2%,有效3例,占8.8%,无效1例,占2.9%,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34例中,显效22例,占64.7%,有效8例,占23.5%,无效4例,占11.8%,总有效率为88.2%,实验组红细胞沉降率、肌酸激酶同工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 探讨西洛他唑(CLZ)对乳鼠心室肌细胞(NRVMs)瞬时外向钾电流(Ito1)通道Kv4.3基因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Brugada综合征(BrS)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培养的SD乳鼠心室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及10、20、40、60、80、100 μmol/L CLZ干预组,分别培养至24、48、72 h,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Ito11通道Kv4.3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RT-PCR检测Kv4.3基因mRNA表达,不同浓度CLZ干预至24 h,除10 μmol/L组外,各组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至48 h,各干预组均较对照组呈浓度依赖性显著降低(P<0.05);而至72 h,各干预组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CLZ与心室肌细胞共孵育,Kv4.3基因mRNA表达呈先下调后上调改变,提示CLZ可能适用于BrS的短期药物治疗,而非长期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