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50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建立了分岔动脉血管二维几何模型和动脉血流平均流速脉动流模型.对分岔动脉血管脉动血流的动力学状况和匀速进行药液注射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用导管注射药液时的血液流场的变化情况和药液在血液流场内的周期分布.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几何模型和血液平均流速脉动流模型可以较好地分析解释了临床上所观察到的血流动力学现象和药液传输现象,能够反映出分岔动脉血管脉动流的传质特点.这不但为实施进一步数值模拟提供了可靠的前提,而且本文的计算结果对优化血管性介入治疗等也提供了血流动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2.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与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指导下的围术期液体管理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83例,动态随机分为CVP组与PICCO组,两组分别根据术中CVP与PICCO相关参数指导液体管理,所有患者从颈内静脉置入三腔中心静脉导管,CVP组患者从股动脉置入动脉导管,PICCO组患者的股动脉置入PICCO导管。CVP组在CVP监测目标8~12 cmH2O压力导向下进行液体管理;PICCO组在容量指标EVLWI 3~7 mL/kg、ITBVI 850~1 000 mL/m2导向下进行液体管理。分别检测2组术前(T0)、搭桥后1 h(T1)、术后0 h(T2)、6 h(T3)、12 h(T4)、24 h(T5)的乳酸及B型脑钠肽(BNP)水平、心率(HR)、平均动脉压和CVP,记录不同时间点PICCO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别记录2组患者术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ICU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术前心率、血压、平均动脉压、乳酸、BNP值、CVP均无统计学差异;与CVP组比较,PICCO组患者T1、T2、T3、T4时间点乳酸和BNP水平及HR均显著降低(P<0. 05);PICCO组术后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参数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两组MODS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PICCO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CVP组(P<0. 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PICCO监测指导液体管理及用药优于CVP监测,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3.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小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肠损伤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为3组。A组:假手术组;B组:肠缺血再灌注组;C组:雷帕霉素3 mg/kg腹腔注射后肠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2 h后处死小鼠,测定血清中IL-6、TNF-α、MDA、GSH-Px;取出肠组织做石蜡切片后HE染色及凋亡检测。结果:术后B、C组血清中IL-6、TNF-α、MDA均增加,GSH-Px减少,肠组织凋亡细胞增多,病理学损伤加重且Chiu’s评分增高。其中C组的损伤程度低于B组(P<0. 05)。术后C组IL-6、TNF-α、MDA、GSH-Px、细胞凋亡及病理学指标均优于B组(P<0. 05)。结论:雷帕霉素可能通过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减轻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对肠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4.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参与该次调查研究对象为2017年12月-2019年5月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30例每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及临床血糖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介入不同护理方案后,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对照组患者73.3低于观察组患者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糖指标在护理后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血糖各项指标显示,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有效稳定了患者血糖水平,避免妊娠期及分娩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5.
目的研究职业性铅接触对肾功能的损害,探讨血铅浓度与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的关系,寻找铅对肾功能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以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佛山市顺德区慢性病防治中心就诊的职业性铅接触男性工人为接触组;对照组为年龄相近的、同期在佛山市顺德区慢性病防治中心体检的某企业不接触铅和其他职业危害的男性职工。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选取CYS-C、尿素氮(BUN)与肌酐(Cr)作为肾功能的效应指标,分析不同的血铅的水平与肾功能效应指标的变化。结果血清CYS-C、BUN与Cr在接触组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性铅接触引起血铅明显升高,肾功能效应指标血清CYS-C、BUN与Cr均不能敏感地反映铅对肾脏的毒性。  相似文献   
206.
目的 探讨链式分层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7年始建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档案库并进行链式分层管理,截至2011年共陆续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1010例,分析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情况,运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结果 101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为(8.21±2.70)%,血糖达标者487例,占48.22%,血压达标者303例,占30.00%,血脂达标者245例,占24.26%,血压、血脂、血糖同时达标者76例,占7.5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职业(OR=2.521,95%CI:1.871~3.397)、文化程度(OR=1.890,95% CI:1.642~2.174)、病程(OR=1.035,95%CI:1.016~1.055)、收缩压(OR=1.016,95% CI:1.007~1.025)、三酰甘油(OR=1.204,95% CI:1.063~1.365)是影响血糖控制的危险因素(P值均< 0.01).结论 链式分层管理模式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应结合血压、血脂、糖尿病病程等相关危险因素对2型糖屎病患者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07.
目的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冠心病风险评估模型,并比较极限梯度上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模型和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 LR)在预测冠心病患病风险中的效能,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计算机辅助方法。方法 通过对kaggle社区上发布的冠心病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后,将特征变量纳入logistic和XGBoost模型中,对其查准率、召回率、ROC曲线下面积(AUC)进行对比,以验证模型性能。结果 XGBoost模型相对于传统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性能更优,其中,年龄、性别、血糖水平、身体质量指数和收缩压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冠心病风险预测模型能为冠心病早期预防控制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8.
陈榕  邹大进 《药品评价》2011,8(3):10-13
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9240万.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不仅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更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在医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53.3%的患者至少伴有一种并发症.与无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相比,有并发症者的医疗费用支出增加了3~4倍.  相似文献   
209.
陈榕  何梓炫  颜烨  郑博瀚  黄小红  林昭妍 《中草药》2023,54(18):6092-6105
栀子Gardeniae Fructus是茜草科植物Gardenia jasminoides的果实,属于药食同源中药,其使用范围广、用量大,具有许多显著的药理作用。国内外研究表明栀子提取物具有抗炎、抗血栓、抗病毒、抗肿瘤等功效,且对肝脏、胃肠道、心血管、神经、软组织都具有保护作用;然而毒性研究提示栀子的某些提取物有损伤肝、肾、肠道的风险,且具备基因毒性。通过对栀子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作用、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阐述栀子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和毒性研究,同时对栀子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为栀子的相关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10.
目的:探讨心肌声学造影(MCE)结合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I)对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于本院收治的68例CHD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68例疑似但行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AG)、MCE检查以及血清γ-GT、FGF21、IGF-I水平检测。以CAG检查结果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金标准,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以及CHD患者中不同狭窄程度下MCE定量参数以及血清γ-GT、FGF21、IGF-I水平的差异。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CE、血清γ-GT、FGF21、IGF-I单独及联合诊断CHD患者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效能。结果:CHD患者研究组MCE定量参数(A值、β值及MBF值)、血清FGF21、IGF-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γ-G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HD患者重度狭窄组的MCE定量参数(A值、β值及MBF值)、血清FGF21、IGF-I水平显著低于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P<0.05),中度狭窄组值显著低于轻度狭窄组(P<0.05);而重度狭窄组的血清γ-GT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P<0.05),中度狭窄组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与MCE、血清γ-GT、FGF21、IGF-I单独诊断相比较,MCE结合血清γ-GT、FGF21、IGF-I联合诊断CHD患者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AUC(0.918)、敏感度(93.48%)和特异度(89.72%)最高(P<0.05)。结论:MCE联合血清γ-GT、FGF21、IGF-I水平有助于提高对CHD患者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效能,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客观真实的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