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53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中医古书虽无糖尿病之名称,但从古人之经验记载中,可以获得一些线索。如明、戴思恭“证治要诀”论曰:“三消久而小便不臭,反作甜气,在溺桶中滚涌,其病为重。更有:浮在溺面如猪脂,溅在桶边,如桕烛泪,此精不禁,真元竭矣”。李东垣云:“‘总录’所谓:消渴未传、能食者,必发脑疽、背疮”。金匮云:“男子消渴,小便反多,如饮水一斗,小便亦一斗”。根据以上记载,可见古人对糖尿病已有认识。病例介绍潘××,男,49岁,住西大营门9号。 1958年4月18日入院,4月29日出院,住院11天。  相似文献   
112.
【目的】研究观察生物可吸收内固定系统 (夹板与螺钉 )植入人体后的各类反应及对机体内环境的可能影响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对 16位颌面部骨折的病人在植入可吸收夹板与螺钉内固定后的 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均检测血常规、血生化和血清酶学指标并按时间段总结 ,同时复查病人的伤口愈合、骨端固定、咬合关系恢复等情况。【结果】 16位病人术后 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检测血常规、血生化和血清酶学指标均无异常发现 ,临床检查局部伤口、骨段愈合均恢复良好 ,咬合关系正常。【结论】生物可吸收内固定系统 (夹板与螺钉 )具有良好的骨断端内固定作用 ,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可满足颌面部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要求 ,完全达到临床治疗上的生理骨愈合。  相似文献   
113.
[目的]自行研制骨内型牙槽骨牵张器,并在动物实验中检验其效果.[方法]实验动物为中山大学动物中心提供的健康成年杂种犬6只.实验材料为自行设计,纯钛制成的骨内型垂直向牙槽骨牵张器,体部直径3.75 mm,长5 mm.螺纹状钛种植体,直径3.75mm,长度10mm.先拔除犬的双侧下颌前磨牙,形成萎缩牙槽嵴的模型.3月后双侧行骨切开术,植入四枚牵张器.1周后开始牵张,每天1次,每次1 mm,共5 d;2月后拆除牵张器,植入螺纹状钛种植体.种植体植入3月后处死动物进行检查.[结果]骨内型垂直牙槽骨牵张器愈合良好,未发现有免疫排斥反应.牙槽骨高度平均增加(4.80±0.50)mm.植入的种植体在术后1月、3月检查发现和周围组织愈合良好,并与周围骨组织形成骨结合.[结论]自行研制的牙槽骨牵张器组织学相容性良好,增高犬牙槽嵴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在牵张成骨增高的犬牙槽骨上进行牙种植可取得良好的骨结合.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不同角度载荷的眶部种植体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直径3.75 mm、长度6 mm的眶部种植体-颅颌面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给以20 N的载荷,载荷角度分别为:垂直载荷、10°、20°、30°、45°和水平载荷,记录并分析不同情况下的应力分布。结果:在0°、10°、20°、30°、45°和水平20 N加载条件下,眶部种植体应力峰值(MPa)分别为3.173、6.535、10.506、14.168、18.949和24.755,位移峰值(μm)范围为1.761、3.654、7.665、11.567、16.774和25.072。结论:载荷角度对界面应力分布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犬牙槽骨牵张成骨(alveolar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ADO)牵张区新骨生长和改建的规律,为ADO技术在临床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择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拔除双侧下颌前磨牙,建立萎缩下颌牙槽骨动物模型。3个月后随机选择一侧萎缩下颌骨行牙槽骨切开术,植入2枚骨内型垂直向牙槽骨牵张器,经过7 d的间歇期,以每天1次,每次1 mm的频率进行垂直向增高,连续5 d。在固定期的第4、8和12周各处死4只犬并取材,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联用仪观察牵张区新骨超微结构和测定其Ca、P元素含量。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可见牵张区新骨不断钙化的过程,0~4周为新骨形成早期,〉4~8周为中期,〉8~12周为后期;X-射线能谱分析显示了牵张区骨成熟的过程,Ca、P含量逐渐增高,12周时和宿主骨含量相当。结论在牙槽骨牵张成骨的固定期,新骨逐渐形成并改建,至12周时成熟。  相似文献   
116.
目的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在牵张成骨中的作用。方法成年杂种犬12只,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只。首先形成齿槽突裂外科模型,2周后手术截骨形成含牙的骨运送盘,A组采用单纯牙支抗的方法,B组采用牙?微型种植体联合支抗的方法。牵张完成后固定1月处死全部动物,取牵张新骨及支抗牙骨标本做组织学检查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牵张后新骨均能封闭齿槽突裂隙,A组支抗牙牙根吸收和牙髓病变的程度比B组明显。结论在牙支抗牵张成骨中应用微型种植体可以减少牵引力对支抗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7.
骨内型垂直向牙槽骨牵张器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制骨内型牙槽骨牵张器,并在动物实验中检验其效果。方法:实验动物为成年杂种犬6只,实验材料为自行设计,纯钛制成的骨内型垂直向牙槽骨牵张器,直径3.75 mm,长5 mm。螺纹状钛种植体,直径3.75 mm,长度10 mm。先拔除犬的双侧下颌前磨牙,形成牙槽嵴萎缩模型。3月后随机选择一侧行骨切开术,植入两个牵张器。1周后开始牵张;2月后拆除牵张器,植入两枚螺纹钛种植体。3月后处死动物,取带种植体标本进行临床检查、放射学检查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骨内型垂直牙槽骨牵张器组织相容性良好,未发现有免疫排斥反应。牙槽骨高度平均增加(4.80±0.50)mm。植入后3月检查发现种植体和周围组织愈合良好,并与周围骨组织形成骨结合。结论:自行研制的骨内型牙槽骨牵张器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为该器材的国产化和推广牙槽骨牵张成骨技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8.
牵张种植体广泛应用于牙槽骨骨量不足的牵张治疗中,其主要优点是牵张器和种植体同期植入、创伤小和美观等。常规的牵张种植体植入方式是通过牙槽嵴切口完成的,主要缺点是牙龈瘢痕影响美观,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等。作者介绍一种新的微创植入方法即穿龈植入术。在牙槽骨骨量不足的  相似文献   
119.
人工种植牙耐用坚固,比起其他形式的假牙有着更多优点,被越来越多患者所接受。以往牙种植术前的设计和术后检查主要以颌骨全景片和牙根片、咬合片、颌骨正侧位片等X线片为根据。随着影像技术和牙种植科学的发展,常规X线检查提供的影像资料显得越来越局限,全面准确了解颌骨种牙区的综合情况是临床医生追求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0.
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骨形成蛋白+纤维蛋白粘合剂(HA+BMP+FS)复合物增高牙槽嵴的新骨形成反应。方法:从小牛长骨中提取骨形成蛋白(BMP),首次采用羟基磷灰石(HA)与纤维蛋白粘合剂(FS)以及具有高效骨诱导性的BMP三者复合,形成一种功能互补的新的人工骨材料,用以进行增高犬的无牙颌牙槽嵴,术后3、6、12、24周动物处死取标本作大体、组织学观察、组织学新骨形成量计算、四环素荧光标记显微法、扫描电镜形貌观察、背反射电子图象和X线能谱分析法等检查。结果:发现:(1)实验组术后3周起出现编织骨,6周新骨增加,12~24周有成熟的骨组织相互连结,布满HA微粒间隙。对照组术后3周未见新骨,6周个别HA微粒与基骨接触,12~24周少许新骨长入。(2)新骨组织与HA直接结合,钙磷元素与HA和基骨接近。结论:HA+BMP+FS复合材料可显著地促进HA-基骨界面骨性结合,加快再建牙槽嵴的新骨形成,增加新骨形成量,从形态和功能上大大提高再建牙槽嵴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