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术中大出血是肝癌切除手术的主要风险.近两年我们在肝脏外科手术中遭遇3例常规方式难以止血的患者,采用油纱等填塞压迫止血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核素微球治疗晚期肝癌的量效关系。材料与方法32磷一玻璃微球(Phosphorus-32glassmicrospheres,32P-GMS)肝动脉灌注治疗28例晚期肝癌患者,动脉血酮体比率(Arteryketonebodyratio,AKBR)等监测术后肝脏能量代谢变化,CT、ECT、B超、AFP等观察疗效,平均随访28个月。结果61μ的32P-GMS是治疗晚期肝癌安全有效的放射性栓塞材料,当靶肝组织吸收放射剂量>50Gy及微球量>3g时近期疗效满意,但有严重消化道反应和明显肝代谢功能损害,而28~37Gy组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各种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远期疗效较好。结论放疗性栓塞治疗肝硬变肝癌患者的合理靶肝吸收剂量应在30Gy左右。  相似文献   
93.
常用免疫抑制剂对急性胰腺炎免疫异常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对急性胰腺炎时炎症相关性细胞因子紊乱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免疫抑制剂治疗胰腺炎的效果和机理。方法:实验用雄性SD大鼠38只,共分6组:正常对照组(n=6);胰腺炎组(n=8),采用开腹胰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余下4组(均为n=6)在胰腺炎诱导成功后0.5h按静脉注射药物不同分为:5-Fu治疗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环磷酰胺治疗组及氨甲碟呤治疗组。手术后24h处死动物,分别检查血中TNF-α、IL-1、IL-6、IL-10、TGF-β及胰淀粉酶和胰腺湿重。结果:在急性胰腺炎时,动物血中的炎症性细胞因子和抗炎症细胞因子均显著增高,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上述细胞因子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血胰淀粉酶和胰腺湿重也明显好转。结论: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急性胰腺炎时异常增高的炎症细胞因子和抗炎症细胞因子。通过矫正免疫异常的方式缓解胰腺炎所致的病理生理紊乱,达到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94.
生长抑素对急性胰腺炎免疫异常的双向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时炎症性细胞因子和抗炎症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变化 ,并探讨生长抑素(思他宁 )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机理。方法 实验选用 SD大鼠 ,分为正常对照组 (n=6 )、急性胰腺炎组 (采用开腹胰管注射 5 %牛黄胆酸钠 1.0 m l/ kg诱导急性胰腺炎 ,不治疗 )和生长抑素治疗组 (胰腺炎诱导成功后 0 .5小时静脉注射思他宁 2 0μg/ kg)。后两组动物分别在术后 2小时 (n=6 )、6小时 (n=6 )和 2 4小时 (n=8)处死抽血 ,用 Bioassay法检测血中炎症性细胞因子 IL - 1、TNFα和 IL - 6 ;用 EL ISA检测血中抗炎症性细胞因子 IL - 10和 TGF-β;作血清淀粉酶及胰腺湿重测定。结果 对照组血中 IL - 1为 0 .5 6± 0 .0 6 ng/ m l,TNFα为 2 3.5 0± 1.871IU / m l,IL - 6为 6 9.0±6 .40 IU/ m l,IL- 10为 32 .0 5± 14.87pg/ ml,TGF- β为 6 6 .4± 13.2 0 pg/ ml。急性胰腺炎组成模后 2 4小时其血中 IL-1为 1.15± 0 .13ng/ m l,TNFα为 5 5 .33± 12 .79IU/ m l,IL- 6为 12 7.17± 13.91IU/ ml,IL- 10为 6 8.13± 19.90 pg/ml,TGF- β为 10 3.77± 2 8.95 pg/ m 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 (P<0 .0 5 )。生长抑素治疗组在生长抑素治疗后2 4小时 ,其血中 IL- 1为 0 .83± 0 .12 ng/ m l,TNFα为 33.0 0± 7.40 I  相似文献   
95.
无水乙醇介入治疗消化道出血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8岁,2个月前患者因“腹痛、黄疸”在当地医院行胆道探查、T型管引流术,术后5d突然大量呕血、便血,行剖腹探查止血无效后转入我院。查体:P140/min,BP110/70mmHg,贫血貌,血常规:Hb55g/L,急诊行肠系膜上动脉X线造影见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分支有明显造影剂外溢,予去甲肾上腺素局部微泵持续灌注后未再呕血。10d后患者再次呕吐鲜血近1500ml。急诊行腹腔动脉X线造影见胰十二指肠分支血管有直径约1.0cm假性动脉瘤破裂。  相似文献   
96.
观察磷球微球治疗晚期肝癌的副反应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1994年3月至1998年2月,采用^32磷-玻璃微球(phosphorus-32glass micropheres,^32P-GMS)2.6-17.9mCi,术中栓塞法附加肝动脉结扎及置管化疗23例(OAE+HAL),经Seldinger导管栓塞法21例(TAE),以纯甘油或碘化油作媒介加化疗药制成放化疗综合性栓塞液,结果:全组OAE+HA  相似文献   
97.
^21磷玻璃微球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8.
为探讨大黄治疗坏死性胰腺炎的效果和机理,作者采用脱氧胆酸胰管注入法制备成大鼠坏死性胰腺炎模型,术后每8小时分别经口饲喂10%的大黄汤剂1.5ml(治疗组,n=8)或生理盐水1.5ml(对照组,n=9)。模拟手术组(模拟组,n=8)大鼠仅胰管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术后48小时处死动物。分别测定肠运动,血内毒素和淀粉酶水平,并做肠系膜淋巴结和胰腺的细菌培养。结果:对照组中5只大鼠(5/9),治疗组中1只大鼠(1/8)在实验期内死亡,模拟组无死亡;对照组较模拟组有显著的肠运动抑制,而治疗组较对照组肠运动明显改善;对照组大鼠的血内毒素(61.36±28.30pg/L)明显高于治疗组(5.41±3.58pg/L,P<0.001);模拟组大鼠无明显的内毒素血症;对照组的淋巴结(4/4)和胰腺(4/4)细菌培养均阳性,而治疗组中淋巴结和胰腺仅各1份(1/7)培养阳性,模拟组的淋巴结和胰腺培养均阴性。以上结果说明大黄通过促进肠运动,能防治坏死性胰腺炎时的细菌移位,避免胰腺感染,改善坏死性胰腺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99.
陈晓理  刘健  方莉 《中国医刊》2001,36(10):53-55
肝内胆管结石症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不少患者因术后结石残留或复发而需多次手术。如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尽可能采用”一次性”手术而达到根治结石的目的 ,仍是临床工作中的难题。1 术前肝内胆管结石的定位和分区结石分布的不确定性是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几乎每一位病例都有其自身的结石分布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来选择术式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前提。在术前利用各种影像学手段确定结石所在的肝段和分区 ,使术者术前对结石的分布有一明晰的印象十分必要。结石的分段定位不仅要确定结石究竟分布在哪些肝段 ,而且还要确定哪些肝段没…  相似文献   
100.
刘健  陈晓理  曾勇  方莉 《中国医刊》2001,36(11):47-49
在我国 ,肝癌病人就诊时多属病程中晚期 ,80 %的病人又伴有肝硬化 ,使手术切除受到限制。大多数病人需要接受肝动脉栓塞或植泵化疗等姑息治疗。因此 ,熟练地掌握肝癌姑息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技巧 ,是有关各科医生的重要基本功。1 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癌的基础理论1 1 正常肝血循环特点 众所周知 ,肝脏具有门静脉和肝动脉双重血供。门静脉收集胃肠胰脾的静脉血 ,进肝后不断分支 ,最后直接进入肝窦 ,主要营养肝实质细胞。它提供全肝血流的 80 %、和全部氧需求的 5 0 %。其血流富含胃肠道吸收的营养物质和从胰十二指肠区入血的胃肠道激素 ,对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