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急性胰腺炎的免疫异常和多器官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理  田伯乐 《华西医学》1997,12(4):537-539
急性胰腺炎的免疫异常和多器官衰竭陈晓理田伯乐综述严律南张肇达审校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Chiari自1896年首先提出胰腺酶激活,胰腺自身消化的急性胰腺炎(AP)发病假说〔1〕。一百年来,以此为理论发展起来的抑制胰腺外分泌和降低酶活性的传统治...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方法  36只雄性ICR小鼠用查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 (n =6 )和实验组 (n =30 )。实验组予以雨蛙素腹腔注射 ( 5 0 μg/kg) ,每小时注射 1次 ,共 7次 ,并分别于首次注射后 9h、18h、2 4h、4 8h和 72h各处死 6只 ;对照组予以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于注射后 18h处死。比较两组动物的血淀粉酶值、胰腺重量及胰腺组织学评分分值。结果 腹腔注射雨蛙素后 9h ,小鼠血淀粉酶值升高 ,胰腺重量增加 ,18h达峰值 ,2 4h后逐渐下降。二者与胰腺病理损害程度相一致。 18h胰腺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和腺泡细胞坏死明显 ,胰腺组织学评分值达到最大值 (P<0 .0 5 )。结论 大剂量雨蛙素腹腔注射能诱导ICR小鼠产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该模型制备方法简单 ,无创伤性 ,模型稳定 ,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43.
急性胰腺炎免疫异常及免疫调整治疗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Chiari于1896年首先提出胰酶激活、胰腺自身消化的急性胰腺炎(AP)发病假说后,抑制胰腺外分泌和胰酶活性逐渐成为临床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基本模式[1].但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抑制胰胰外分泌虽然可能缓解急性胰腺炎的某些症状,但不能显著改善胰外脏器损害和预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并不是简单的酶作用结果,而更多和免疫异常有关,免疫调整已成为急性胰腺炎新的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手段,提高其临床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990年8月至2002年7月收治的8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乳头上区13例(16%),乳头周围区63例(78%),乳头下区5例(6%).常见临床表现有上腹痛、黄疸、上消化道出血、腹胀或呕吐及体重下降等.术前诊断率为80%.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4例,姑息性手术2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6%和21%. 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可表现为上消化道症状、胆道梗阻和出血等,各部位肿瘤有其相对特征,联合十二指肠纤维内镜和CT可提高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磷微球治疗晚期肝癌的副反应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 :1994年 3月至 1998年 2月 ,采用32 磷 玻璃微球 ( phosphorus 32 glassmicrospheres ,32 P GMS) 2 .6~ 17.9mCi,术中栓塞法附加肝动脉结扎及置管化疗 2 3例 (OAE HAL) ,经Seldinger导管栓塞法 2 1例 (TAE) ,以纯甘油或碘化油作媒介加化疗药制成放化疗综合性栓塞液。结果 :全组OAE HAL组副反应高于TAE组 ;均无骨髓抑制和肾毒性 ;肝功指标多呈一过性改变 ,4例肝功恶化 ;肺、胃肠、脾、脑、胆、胰异位栓塞各为 2、3、1、1、4、2例。 4 4例肿瘤缩小率为 4 6.7 2 4 .5% ( 0~ 91.8% ) ,9/ 2 3例癌栓缩小 ,2 5/2 7例AFP下降 ,肿瘤稳定期 5.3± 3.9月 ,平均生存 12 .5± 9.2月。结论 :61μ的32 P GMS可成为治疗肝癌安全有效的临床医用生物材料。良好的病例选择、合理的内照射剂量是有效降低术后近期并发症和提高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6.
目的评价半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中叶切除术中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010年华西医院行肝中叶切除的7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中输血3例,输血量400 mL;所有病例手术过程顺利,切除标本大小(最大径)4~12 cm,平均7.5 cm;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腹腔包裹性积液3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肝中叶切除技术中选择性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是控制术中出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7.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免疫调整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功能状态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机体免疫状态的调整已成为当前MODS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w-3多不饱和脂肪酸及胸腺肽在MODS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8.
为探索限制性门腔静脉分流术及附加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 ,笔者回顾性分析了1 999年 1月~ 2 0 0 2年 6月采用限制性门腔分流术及附加手术治疗的 2 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2 8例均为择期手术 ,无手术死亡。分流前及分流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分别为 (33 .5± 3 .6)cmH2 O和 (2 4 .7±3 .9)cmH2 O。 2 8例全部随访 6~ 42个月 ,术后发生肝性脑病 2例 ,再出血 1例 ;腹水消退或好转率 94.7%(1 8/ 1 9) ,曲张静脉消失或减轻率 92 .9% (2 6/ 2 8)。提示限制性门腔分流术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较好术式之一 ,同时可对不同的个体施行附加肝动脉鞘切除或断流术  相似文献   
49.
急性胰腺炎中的肠菌移位陈晓理,严律南综述吴言涛审校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经过呈双峰型变化。在病程早期,胰腺组织坏死后释放的活化酶类、组织毒素和细胞因子等导致肝、肺、肾等远隔脏器损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多器官功能不全;而病程中后期则以胰腺、胰...  相似文献   
50.
~(32)磷玻璃微球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家猪4只行32磷玻璃徽球(32PGM)肝动脉灌注。实验猪分别处死后病理观察,见肝脏早期有散在的沿小动脉分布的坏死区,3月内坏死区逐渐修复,为新生肝细胞取代。治疗实验用植有H22肝癌BalB/C小鼠40只作瘤内注射:A组32PGM/甘油混悬液0.2ml;B组,无活性玻璃微球/甘油混悬液0.2ml。两组小鼠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4.8天和11.8天。A组有5只小鼠存活超过40天,其中2只小鼠处死时肿瘤已消失。本实验结果提示32PGM对实验性肝癌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灌注后肝组织损伤与微球不规则分布有关,且可在3月内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