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阎晋  陈晓林 《云南医药》2000,21(1):25-26
近年来硬膜外使用芬太尼的镇痛效应存在争论。本研究对硬膜外腔注用芬太尼和碱性局麻药的效果进行比较并采用电痛阈测定法对其疼痛指标进行客观评定。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30例ASAⅠ~Ⅱ级病人,年龄3892±84岁,体重559±46公斤。拟在连硬外麻醉下行子宫全切或卵巢肿瘤切除术。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1组为对照组,硬膜外腔用药为:133%利多卡因20ml 016%丁卡因5ml 生理盐水5ml(共30ml),pH=622。Ⅱ组为碳酸氢钠组(Ⅰ组用药每30毫升 5%碳酸氢钠3毫升),pH=750。Ⅲ组为芬太尼组(Ⅰ组用药每30m芬太尼015mg),pH=505。3级病人…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凉血止血类中药治疗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衄咽胶囊(黄芩、麦冬、熟地、石斛、枳壳、枇杷叶、白茅根、黄芪等)治疗本病9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效率为7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的功效。  相似文献   
23.
背诵是中国古代私塾的最主要教学方法,也是学习中国古代语言和文学重要的方法和手段之一。虽说稚拙、刻板、乏味,但其效果确实不可低估。它能开蒙启智,使知识潜移默化,厚积薄发,对思维的训练、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形成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礼记.学记》中就记载了这样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24.
街上,梧桐树的黄叶似乎一夜蜕尽,凛冽的西北风直往行人衣领里钻,上海在经历了十几个暖冬之后,终于盼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冬天。但是某宾馆内一间客房里却春意盎然,笑语欢言,中医界堪为华山泰斗的裘沛然先生被朋友"劫持"到此,为朋友搭一搭脉,开几副滋补的膏方。每年冬天一到,他总会这样忙忙碌碌,见我到后,有点无奈地摇摇头。当然,他是不会拒绝朋友要求的。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了解兰州市蟑螂侵害和带菌状况,为开展蟑螂综合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目测法和药激法进行蟑螂侵害调查。现场捕捉活蟑螂送实验室,按常规检验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血清学鉴定和生化试验,ELISA法检测HBsAg,饱和盐水悬浮镜检寄生虫卵。结果调查各类单位533家,蟑螂侵害率17.07%,超市、宾馆、餐饮和熟食加工店侵害率在19.13%~20.83%之间,医院、居民住宅和学校侵害率在9.52%~13.33%之间。检测蟑螂50组,细菌阳性40组,带菌率为80.00%。HBsAg检测阳性2组,带毒率4.00%;寄生虫卵检测阳性4组,带虫率8.00%。结论蟑螂侵害呈上升趋势,其传病作用和危害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7.
慢性咽炎为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迷漫性炎症,常为呼吸道的炎症的一部分。多发生于成年人,病程较长,症状顽固。常反复发作,不易治愈。本病属中医的慢喉痹虚火喉痹。慢性咽炎的治疗方法很多,笔者收集了大量的临床案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咽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8.
29.
在胃肠疾病诊断中,小肠病变是唯一只能依赖X 线检查而不能用其他检查手段替代,因此提高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质量对发现小肠病变尤为重要.常规口服法因钡多气少,主要显示充盈像,对管腔内细小病变显示欠佳,并且因肠袢重叠易遗漏病变;插管法虽然能取得良好的双对比效果,但操作复杂,患者难以耐受[4~6].笔者在实践中参照Phillips[1~3]的报道,使用小肠改良法气钡双重造影能较满意地显示小肠的气钡双对比像.  相似文献   
30.
患者 女,54岁.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黑便,呈间断性发作,伴全身乏力,无腹痛、腹胀.在当地医院做胃镜示"慢性胃炎",结肠镜未见明显异常.对症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遂来我院就诊.血常规示HGB76g/L.口服钡剂小肠造影显示距回盲瓣口约60cm处肠腔内见一孤立、细长、边界光滑的腔内肿块,呈棒状,其纵轴与肠管长轴平行,病变在肠腔内有一定的移动度,邻近肠管黏膜形态正常,管壁柔软,蠕动对称(图1、2).拟诊:回肠息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