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6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2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三氧化二砷抗肝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3,自引:0,他引:73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的抗肝癌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HepA肝癌实体型及腹水型移植瘤模型,静注三氧化二砷,观察三氧化二砷对荷瘤鼠的作用。结果 三氧化二砷2.0mg.kg^-1.d^-1和3.5mg.kg^-1.d^-1连续静脉注射7d,实体型荷瘤瘤鼠皮下肿瘤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抑瘤率分别为31.63%和42.13%;实体瘤标本在电镜下见有部分细胞发生了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原位末端标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 O3 )注射液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端粒酶活性及其催化亚单位人端粒逆转录酶(hTERT)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As2 O3 低剂量(2 .5mg·kg-1)组、As2 O3 高剂量(5mg·kg-1)组及5 - FU(2 0mg·kg-1)组。腹腔注射As2 O3 ,利用银染 端粒重复扩增(TRAP)法测定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端粒酶活性、RT PCR法检测hTERT的表达。结果:生理盐水组及5 -FU组端粒酶活性及其催化亚单位表达不受影响,不同剂量As2 O3 均明显抑制端粒酶活性及其催化亚单位表达。结论:As2 O3 注射液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端粒酶活性及其催化亚单位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对人大肠癌细胞株CoLo-320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经不同浓度的As2O3和/或5-Fu处理CoLo-320细胞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生抑制效应;AO/EB荧光染色、DNA电泳、电镜、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和细胞周期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As2O3或5-Fu单药作用相比,As2O3与5-Fu联合应用可显著增强抑制CoLo-320细胞增生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联合用药后细胞S期比例均较各单药使用时下降,癌细胞bcl-2基因表达明显下降,Bax和Fas基因表达显著增强。结论 As2O3与5-Fu联合应用具有显著协同抗大肠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诱导大肠癌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与细胞周期调控剂联合增效以及调控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4.
目的 通过建立体外肺腺癌耐药细胞株,研究紫杉醇交叉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的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浓度递增和短时作用相结合,建立人肺腺癌紫杉醇耐药株SPC-A1/Taxol.通过MTT法检测加入不同药物后耐药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计算耐药指数.结果 SPC-A1/Taxol耐药细胞株对多西紫杉醇、长春瑞滨、长春新碱和阿霉素显示高度耐药,对喜树碱类和鬼臼毒素类显示中度或低度耐药,对铂类药物、抗代谢药和中药榄香烯乳未见交叉耐药性.结论 SPC-A1/Taxol耐药细胞株为一个较好的多药耐药体外模型,对其交叉耐药性的实验研究可以为临床用药提供有益依据.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部分眼底病眼底自发荧光(AF)的影像特征。方法采用HRA-2共焦激光扫描系统的FA模式检测45例(54只眼)眼底病患者。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17例(23只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16例(17只眼),黄斑裂孔5例(5只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0N)5例(5只眼),视网膜色素上皮挫伤5例(5只眼),视网膜色素变性2例(4只眼)。结果 AMD的AF影像呈低信号,边缘常见环形高信号。CSC的AF影像所见大多在渗漏的附近呈高荧光。全层黄斑裂孔的AF影像呈圆形高信号。所有病例在视网膜色素上皮挫伤区域的自发荧光普遍弥漫性增强,色素脱失处大多表现为低荧光,在总体增强区域表现为地图状的自发荧光。视网膜色素变性表现黄斑区环形高荧光。结论眼底出血时AF表现为遮蔽。视网膜下积液导致荧光信号降低,褐质积累,荧光信号增强。色素上皮萎缩荧光消失。AF影像是评价视网膜色素上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复杂性开放性眼球伤玻璃体手术的时机。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将45例(45只眼)复杂性开放性眼球伤患者分为早期手术组21例(21只眼)和晚期手术组24例(24只眼),均采用一期眼球修补术和二期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早期手术组玻璃体切除术在外伤两周内进行,晚期手术组玻璃体切除术在外伤两周后进行施行,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比较手术复杂程度、术后视力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早期手术组术中注入硅油者5只眼(23.8%),晚期手术组术中注入硅油者13只眼(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0,P=0.038)。随访期末早期手术组脱盲率85.7%(18/21),晚期手术组脱盲率58.3%(1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7,P=0.043)。早期手术组无视网膜脱离复发,晚期手术组2只眼视网膜脱离复发,1只眼再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1只眼硅油再次填充后未取出。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性开放性眼球伤宜早期进行,有助于更好地提高术后视功能、减少手术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77.
小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囊外摘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患者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眼压均降至正常范围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眼发生早期浅前房,2眼暂时性角膜水肿。结论:小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8.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2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合固定术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囊膜破裂、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脱位、玻璃体切割术后等无晶状体囊膜或囊膜缺损的患眼中的应用。方法:我院2010-04/2011-04采用后房型IOL缝线固定术完成了24例24眼,均获得满意效果。其中晶状体后囊膜破损在2个象限残存后囊膜者,以此为依托将一侧人工晶状体襻置于其上,另侧襻睫状沟缝线固定,即"一点固定法"实施了7例。因严重外伤后而无晶状体后囊者,施行两侧襻睫状沟缝线固定,即"二点固定法"实施了17例。结果:术后随访4~12(平均6)mo,复查时矫正视力0.01~1.2,视力>0.6者15眼(62.5%),视力偏低者主要为角膜瘢痕或严重外伤视网膜病变所致。二期植入者术后视力均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后房型IOL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无晶状体囊膜及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恢复视力的首选。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分析ICU清洁前后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以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生率及预防医院感染的暴发.方法 对医院ICU从2011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患者作为对照组;从2011年11月-2012年4月收治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方式对ICU进行清洁卫生打扫,观察组治疗期间采取增强清洁模式进行清洁;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ICU的环境卫生和医院感染发生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采取增强清洁模式进行清洁后,观察组ICU环境明显好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期间感染发生41例,感染率为9.6%,观察组治疗期间感染发生28例,感染率为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也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点对象,对ICU采取增强清洁模式强化清洁可以提高环境卫生,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眼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IU22型超声诊断仪对40例已确诊的单眼缺血性眼病患者40眼,对照组采用患者的另一相对健康眼40眼及正常人40例40眼,进行颈内动脉、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检查。结果:缺血性眼病患者的患眼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ies,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ustolic velocities,EDV)、血管内径(blood vessel diameter,BVD)明显低于患者的健康眼及正常人的眼(P<0.05);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则明显增加(P<0.05);三组比较,颈内动脉测量结果,患者患眼及健康眼较正常人组仅阻力指数明显增加(P<0.05),其它检测结果无统计意义。结论:缺血性眼病患者患眼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PSV,EDV,BVD均下降,RI增加。彩色多普勒对缺血性眼病是一种比较敏感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