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0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因湿致瘀证的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湿邪为患,临证颇多,广东地处南方,气候潮湿。血脉常因湿,或湿热,或寒湿,或痰火等阻滞而逐渐形成血瘀之证。笔者于临证中常有所见,盖痰湿同源,湿为阴邪,粘腻而滞,可致气机升降失常,气失宣畅,血行郁滞,久郁则出现湿瘀蕴阻之证。在治法与选方用药上,多选治湿化瘀之方药。目前有关因湿致瘀的报道仍属鲜见,现将临证所见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22.
名称半夏泻心汤。方剂组成法半夏10克,黄芩10克,干姜6克,党参10克,黄连6克,甘草6克,大枣6枚。源流发展本方为汉代张仲景所拟订,见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公元219年)。《伤寒论》用于治疗小柴胡汤症误下而成的痞证,临床表现:“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症具,而以他药  相似文献   
23.
罗致强  陈庆全 《新医学》1989,20(6):283-284
病毒性肝炎是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据统计人群的感染率为25%左右。我国许多地区的报告表明,以学龄前儿童发病率为最高。如北京1959和1961年,甲型肝炎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为2~6岁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最高携带者年龄组为4~8  相似文献   
24.
中药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及少量的化学药物,比较常用的有一千多种,因此,中药的种类、名称繁多庞杂。初学者要记住中药的药名尚且困难,何况还要记住中药的性味、归经、功用、主治、用量、禁忌等,真有“使人听此凋朱颜”之感。有的同志  相似文献   
25.
FK506纳米粒制备及在兔眼组织中的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FK5 0 6 PLGA纳米粒溶液滴眼时在眼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和分布。方法 以盐析法制备FK 5 0 6 PLGA纳米粒 ,进行形态和粒径大小考察。酶联免疫方法检测FK5 0 6 PLGA纳米粒滴眼后 ,全血和眼组织FK5 0 6含量。结果 FK5 0 6 PLGA纳米粒均匀圆整 ,粒径为 166 5 6nm± 5 3 96nm。FK5 0 6纳米粒 10 μg滴眼后 ,16h内房水中的药物质量浓度 15~ 2 9ng/mL。FK5 0 6在角膜组织中含量最高 ,结膜中药物质量浓度次之 ,角膜、结膜和巩膜组织均可测到有效治疗质量浓度的KF5 0 6。全血中未检测到FK5 0 6(低于 0 3ng/mL)。 结论 FK5 0 6 PLGA可以促进和延长眼局部的FK5 0 6吸收。  相似文献   
26.
四逆散新解     
名称四逆散。方剂组成柴胡3钱白芍3钱枳实3钱炙甘草3钱。源流发展本方为汉代张仲景所拟订,见于《伤寒论》(公元219年),原用于治疗少阴病四逆(四肢发凉,并有精神不振、嗜睡、脉细微),后人扩大本方之适应证,根据方内四药的性能,更多地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肝脾失调,并以本方为基础,加减衍化而成多种疏肝解郁方剂,其著者如《和剂局方》之逍遥  相似文献   
27.
肝炎临床症候较复杂,给准确的中医辨证带来一定的困难,探讨用现代化的实验室客观指标来协助肝炎的临床辨证,不失为是研究中医辨证的一条途径。我们通过对病毒性无黄疸  相似文献   
28.
乌梅丸新解     
名称乌梅丸。方剂组成乌梅5枚细辛1.5钱桂枝2钱干姜2钱川椒1.5钱当归2钱熟附子3钱黄柏2钱黄连2钱党参3钱。源流发展本方为汉代张仲景所拟订,见于《伤寒论》(公元219年)。原用于治疗肠胃虚寒、蛔虫上扰的蛔厥证,表现为烦闷,呕吐,得食则吐,并有吐蛔虫,阵发性腹痛,手足厥冷;兼治久痢。后人在本方基础上加減衍化成多种治疗蛔厥一类证候的方剂,如《通俗伤寒论》的连梅安蛔汤,《万病回春》的理中安蛔汤,《温病条辨》的连梅汤等。现代多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