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00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57篇
  1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3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多发性骨髓瘤伴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6例多发性骨髓瘤伴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两组,各2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VAS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减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伴疼痛患者中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硫酸镁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接诊的10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硫酸镁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D-D、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的变化,比较平均治疗时间、终止孕周时间、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s-CRP,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治疗时间,终止妊娠孕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48/50)高于对照组74.00%(37/50),并发症发生率6.00%(3/50)低于对照组24.00%(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硫酸镁可以有效降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体内hs-CRP和D-D水平,抑制炎性反应,使新生儿的预后得到改善,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与心率变异率(HRV)监测下异丙酚靶控输注(TCI)麻醉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组与恩氟烷组两组,每组20例.术前用药阿托品0.5 mg肌肉注射.于入室后记录基础值(T1),诱导后3 min(T2),经鼻气管插管后(T3)、放置支撑喉镜时刻(T4)、取出支撑喉镜时候(T5)5个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BIS、HRV,同时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随访苏醒情况.结果 整个麻醉手术过程中异丙酚组血流动力学较恩氟烷组平衡,术后并发症靶控输注组明显低于恩氟烷吸入麻醉组.结论 异丙酚TCI麻醉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可以更好抑制放置支撑喉镜所引起的不良心血管反射,且更方便、更适用于短小手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构建编码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和人CD40L胞外段(hecdCD40L)组成的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探讨表达后的融合蛋白对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表型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 以RT-PCR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克隆hecdCD40L基因片段.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信号肽序列(SigmKDR)和EGFP与hecdCD40L基因片段融合或不融合,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pcDNA3.1 SigmKDR-EGFP(sEGFP)和pcDNA3.1 sEGFP-hecdCD40L.用脂质体将表达载体转染至体外培养的COS-7细胞后,G418抗性筛选,流式细胞仪分选并检测EGFP和/或CD40L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在COS-7细胞及其上清中的表达,用镍柱和超滤离心管获取纯化浓缩的sEGFP-hecdCD40L和sEGFP融合蛋白与人DCs共孵育,流式细胞仪和ELISA分析DCs对2种融合蛋白的摄取率、DCs表型变化以及细胞因子IL-12的分泌. 结果 pcDNA3.1 sEGFP或pcDNA3.1 sEGFP-hecdCD40L转染COS-7细胞后,经G418抗性筛选和流式细胞仪分选筛选获得高效表达融合蛋白的单克隆细胞株,EGFP阳性细胞可达95%以上,Western blot在细胞内和上清中均能检测到融合蛋白.sEGFP或sEGFP-hecdCD40L与DCs共孵育2 h,流式细胞仪检测示EGFP阳性率前者为28.6%,后者为56.9%,24 h后分析DCs的表型,sEGFP-hecdCD40L融合蛋白增强DCs表面CD80、CD83和HLA-DR分子的表达以及刺激IL-12的分泌,而sEGFP对DCs的表型和IL-12的分泌无明显影响. 结论 用SigmKDR、EGFP和hecdCD40L构建的融合基因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并能分泌至细胞外,这种分泌型融合蛋白能靶向DCs,诱导DCs的成熟和上调其表面共刺激分子和MHC-II分子的表达,并刺激IL-12分泌.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并上消化道出血(AUGH)的疗效。方法将3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予无肝素血液透析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20例予泮托拉唑治疗,B组为18例予法莫替丁治疗。结果泮托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与法莫替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及时予泮托拉唑联合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6.
核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核伤员应急医学救援是核安全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为了适应核能快速发展新形势带来的核防护新需求,提高核辐射损伤防治教学效果,提升受训学员实战能力,文章围绕核辐射损伤防治教学理论体系、特种技能平台、专用教学装备、训练方法手段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形成核辐射损伤理论教学新体系,自主研发特种教...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评估支气管镜检查对艾滋病(AIDS)病人合并肺部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8例AIDS合并肺部疾病病人的临床表现、胸部CT、支气管镜下表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验结果、经支气管肺活检病理结果。结果 28例病人的BALF结果:涂片革兰染色G+球菌阳性8例,G-杆菌阳性3例;涂片查抗酸杆菌阳性1例;涂片查真菌孢子及菌丝全阴性;人类巨细胞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CMV DNA)阳性14例;结核分枝杆菌脱氧核糖核酸(TB DNA)阳性5例;细菌培养铜绿假单胞菌4例,肺炎链球菌1例,烟曲霉菌2例,白色念珠菌1例。支气管肺活检组织病理:鳞癌3例,小细胞癌1例,肉芽肿性炎1例。根据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分为肺癌组(4例)、肺结核组(10例)、其他病原体感染组(14例)。经Kruskal-wallis检验,3组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支气管镜检查可显著提高AIDS病人各种肺部疾病的病因诊断率,而且不受病人免疫功能缺陷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白介素18(IL-18)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360例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伴DN)及180名正常对照组的IL-18的基因多态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18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肾病组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L-18基因-137G/C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137C等位基因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P〈0.05)。结论IL-18基因-137G/C多态性与DN的发病可能具有相关性,其中C等位基因可能是DN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IL-18的高度表达进而增加了DN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40.
陈媛媛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3):3574-3575
目的:观察腹腔镜术后加用内美通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syndrome,EMS)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经腹腔镜手术确诊为EMS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达那唑组27例,口服达那唑200 mg,2次/d;内美通组28例,口服内美通2.5 mg,2次/周,两组均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停药后1年内症状复发率和妊娠率等.结果:两组症状、体征缓解率相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内美通组体质量增加,痤疮、肝功能损害、潮热、阴道干燥和异常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达那唑组(P<0.05).停药后,内美通组排卵和月经平均恢复时间较达那唑组短(P<0.05);1年内达那唑组不育症患者的累积妊娠率为52.63%,内美通组为58.9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达那唑组和内美通组症状和体征复发情况相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后加用内美通可有效控制EMS患者症状,提高不孕患者的妊娠机会,不良反应小、服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