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1.
全脊柱整块切除技术是一种将脊柱肿瘤及其卫星病灶所在的间室整块切除的手术方式。既往研究表明,该术式能够降低脊柱肿瘤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但是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尚不统一,而脊柱肿瘤外科分期与预期寿命评分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其手术的适应证更加明确。但是,由于该手术具有出血多、难度大、风险高等特点,难以广泛的开展手术,而对TES技术的不断改良、内窥镜的应用以及3D打印人工椎体的出现,使得手术不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42.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钉棒固定术治疗婴幼儿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施行后路半椎体切除术的先天性脊柱侧后凸16例幼儿和12例青少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及钉棒固定融合术。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前后Cobb角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幼儿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18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75 ml,平均输血量450 ml;固定节段平均5.1个椎体。青少年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27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765 ml,平均输血量850 ml;固定节段平均8个椎体。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326个月,平均18.5个月。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示侧凸Cobb角幼儿组平均为12°,平均矫正率68.4%;终末随访时侧凸Cobb角平均17°,丢失5°,平均矫正率55.3%。青少年组侧凸Cobb角平均47°,平均矫正率13.0%;终末随访时侧凸Cobb角平均48°,丢失2°。幼儿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伤口愈合不良1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青少年组伤口愈合不良2例,神经损害2例。[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后路钉棒固定在幼儿组可获得良好的矫形。青少年组患者由于脊柱侧凸僵硬,矫形不佳,并且术后患者神经损害并发症较高。因此,对于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患者,幼儿期即行手术矫形,可以获得较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3.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培育健康向上的医院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院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研究它们对于当前坚持以人为本,搞好医院管理工作,树立品牌,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医院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辩证关系人手,浅述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健康向上医院文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44.
45.
钱耀文  李光普 《甘肃医药》1994,13(2):106-107
我院自1987年以来,采用早期一次性手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34足),其中男16例,女9例,男:女=1.8:1。左侧9例,右侧7例,双侧9例。年龄最小者6月,最大者5岁,计有1岁以下者3例,1~2岁者15例,2~3岁者5例,3~5岁者2例。1.2 手术方法 主要采用跟腱皮下切断或延长加胫前肌外移术,共34只足。在20只足中同时作跖筋膜  相似文献   
46.
自1948年 Whipple、Blakemore 等首先偶用门腔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以来,许多学者设计了多种分流术式。1964年日本麻田荣教授和佐佐木次郎又设计了脾腔静脉分流术,进行实验和临床应用。国内第三军医大学先在临床采用此种术式。我院外科在1976年以前,首选脾肾静脉分流术,后改为脾腔静脉分流术,至1979年底,临床应用20例,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47.
我院自1995年1月~1998年6月共治疗髋臼骨折58例,其中手术治疗34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手术治疗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18~60岁,平均39岁。骨折原因:车祸伤22例,高处坠落伤7例,房屋倒塌压伤5例。右侧19例,左侧15例。按Letournel分类:前柱骨折4例,前壁骨折1例,后壁骨折10例,后柱骨折12例,横形骨折3例,双柱骨折4例。合并颅脑外伤6例,坐骨神经损伤3例,髋关节前脱位1例,后脱位6例。本组病例均在伤后1周内手术。  相似文献   
48.
薛文  管晓鹂  刘林  王增平  杨阳  王栋  钱耀文 《中国骨伤》2019,32(10):937-940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MIS-TLIF联合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xpandable pedicle screw,EPS)治疗老年脊柱化脓性骨髓炎(pyogenic discitis and vertebral osteomyelitis,PDVO)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1例老年脊柱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59~79(68.09±5.34)岁。11例患者均在全麻Quadrant通道辅助下采用MIS-TLIF技术行清创、植骨融合,联合EPS完成后路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期间的红细胞沉降率(ESR);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来评价临床疗效;采用影像学资料评估腰椎融合情况。结果:11例PDVO患者在Quadrant通道辅助下采用MIS-TLIF技术顺利完成了手术,清创彻底、植骨融合充分,无硬膜囊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时间(179.55±59.05) min,术中出血量(174.55±49.22) ml,术中输浓缩红细胞(109.09±97.00) ml,血浆(72.73±100.91) ml,术后下床时间(1.91±0.83) d;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时间(19.27±11.63)个月;VAS评分术后1周为3.73±1.01,术后6个月为2.18±0.40;ESR术后6周为(19.27±2.61) mm/h(降低50%以上),术后6个月为(9.55±1.01) mm/h,均在正常范围内。随访期内所有患者达到了临床治愈标准,植骨融合时间(5.54±1.51)个月。结论:Quadrant通道下MIS-TLIF联合EPS治疗老年PDVO,实现了老年PDVO患者手术治疗的微创化,其可行性得到了验证,是治疗老年人脊柱化脓性骨髓炎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9.
本文对2例胞兄弟患有尼曼-匹克氏病的诊断及分类提出讨论,并报告采用脾切除术作为对症治疗的方法取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前外侧切口L-解剖锁定板固定治疗B3、C型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胫骨远端前外侧切口L-解剖锁定板固定延期(伤后9~19 d)治疗36例B3、C型Pilon骨折患者。伤后早期石膏固定6例,骨牵引11例,腓骨克氏针联合石膏固定11例,跨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8例。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43个月。术后2例出现医源性腓浅神经麻痹,1例闭合骨折出现伤口感染,2例骨折延迟愈合。Olerud-Molander踝关节骨折功能评分:优20例,良11例,可5例,优良率86.1%。SMFA问卷得分0~39(24.7±8.2)分。结论选择胫骨远端前外侧切口解剖复位、L-解剖锁定板坚强固定治疗B3、C型Pilon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