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31.
Grosse-Kempf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复杂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Grosse-Kempf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复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国产Grosse-Kempf交锁髓内钉治疗复杂性下肢骨折38例,开放性骨折12例,闭合性骨折26例。股骨24例,胫骨14例,平均年龄33.6岁,均在C形臂下复位固定,术后下肢CPM功能康复,2周后扶拐下床活动。结果38例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5周,平均随访14.5月,术后综合疗效评定均达优良标准,临床效果满意。结论Grosse-Kempf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复杂性骨折简便、牢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2.
浅谈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耀文  张旭晖 《中外医疗》2008,27(24):149-150
随着医学科技水平的发展和医院管理水平的不断深化,医院信息系统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已越来越量示出它的优势,已成为医院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本文结合我院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用和管理工作,阐述了建设医院信息系统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以及体会.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截骨矫形钉棒固定、前中柱垫高在胸腰段脊柱陈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中的应用。方法回顾研究胸腰段脊柱陈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27例的临床资料,均有脊髓损伤,括约肌功能障碍14例,7例有显著腰背部疼痛,15例既往有手术史。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平均17个月(6~48个月)。术后即刻后凸Cobb角平均15°(4°~26°),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平均为18°(7°~27°)。末次随访时后凸畸形矫正率平均为69.5%。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术前为:A级3例,B级15例,C级6例,D级3例;术后为:A级2例,B级7例,C级15例,D级3例;7例有显著腰背部疼痛患者,6例评分由术前10分改善为2分,1例由10分改善为4分。结论脊柱后路截骨矫形钉棒固定、前中柱垫高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陈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的有效措施,术后矫形效果佳,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激光汽化术结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激光汽化术结合胶原酶盘外注射治疗。术后随访3~12个月,按照Macnab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65例患者,优49例,良10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90.8%,有效率为96.9%;本组患者无1例并发症出现。结论激光汽化术结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集合了两者的优点,因此疗效更好,同时安全、费用低,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首选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和评价全椎体切除椎问植骨椎体重建及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合并脊髓压迫的症状性脊柱血管瘤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2年7月至2006年5月,我院收治6例症状性脊柱血管瘤患者,均为男性,其中慢性压迫性脊髓功能障碍5例,急性压迫性脊髓功能障碍1例。病变累及的椎体为T4 1例,T5 1例,T6 1例,T8 1例,T10 1例,T8-9 1例。应用全椎体切除椎间植骨椎体重建及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结果术中和术后无脊髓、神经根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4例术前行动脉栓塞术的患者术中失血850~1100ml,2例术前未行动脉栓塞患者术中失血分别为1500ml和2100ml。术后3d至1.5个月神经功能全部恢复。术后随访2.1—5年(平均3.4年),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植骨均融合,内固定未见松动断裂,全部患者无后遗症,均恢复正常工作学习。结论全椎体切除椎间植骨椎体重建及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可安全应用于合并脊髓压迫的症状性脊柱血管瘤患者,并能够取得长期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Quadrant通道系统辅助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联合显微镜下后正中小切口和经皮椎弓根螺钉两种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14例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显微镜下MIS-TLIF手术组(显微镜组)、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联合MIS-TLIF手术组(经皮组)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组(开放组)。其中显微镜组38例,男12例,女26例;年龄42~83 (63.29±9.09)岁;经皮组38例,男16例,女22例;年龄45~82 (63.37±7.50)岁;开放组38例,男12例,女26例;年龄51~82 (63.76±8.21)岁。记录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卧床时间等一般情况;术前和术后3 d,3、6、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gue scale,VAS)评价腰腿疼痛缓解程度;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和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术前及术后12个月腰腿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腰椎滑脱率、椎间隙高度,评价滑脱复位情况;术后12个月时采用 Siepe 椎间融合标准分析椎间融合率。结果:114例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均无切口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显微镜组有1例术后8 d皮下积液,经皮穿刺引流腰围加压后,延迟愈合;经皮钉组有2例出现减压侧椎旁肌肉肌肉坏死,经清创手术治疗后延迟愈合;开放组有1例术中硬脊膜撕裂,术中即予游离脂肪组织填压,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等相关并发症。①与显微镜组比较,经皮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卧床时间均增加,开放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卧床时间均增加,但术中透视次数减少;与经皮组比较,开放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卧床时间均增加,但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均减少(P<0.05)。②术后12个月3组患者ODI、JOA评分较术前均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显微镜组比较,经皮组VAS腰痛评分在术后3 d时增高,开放组在术后3 d,3、12个月时均增高;与经皮组比较,开放组VAS腰痛评分在术后3个月时增高(P<0.05)。④术后12个月3组患者腰椎滑脱率较术前均减少(P<0.05),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均增加(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术后12个月3组患者腰椎融合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辅助的MIS-TLIF和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的MIS-TLIF治疗单节段Ⅰ、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是安全有效的,显微镜下的MIS-TLIF手术可能更具有手术创伤小,失血少和短期疗效满意的优点。  相似文献   
38.
马德隆畸形是桡骨远端尺侧及掌侧骨骺发育障碍引起的一种罕见的前臂及腕部畸形。目前研究认为其发病主要与外伤、骨骺发育异常、营养障碍及遗传基因的缺失或突变有关。早期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中晚期可有腕部畸形、无力等表现。X线片为主要诊断手段,但常缺乏早期诊断意义;腕关节磁共振成像因可早期显示局部软组织与骨骼的异常被用于此病的早期诊断,但目前国内对此畸形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较少。按桡骨远端尺倾角、掌倾角的大小可分不同类型。对于畸形与症状较重者,多需采取手术治疗。目前主要分为尺骨修整术和桡骨远端截骨术,虽然两种术式均能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但由于手术创伤大,可有感染及术后关节活动受限等风险。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究改良后路Ⅰ期全脊柱整块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钛网椎体重建治疗侵袭性胸椎血管瘤的手术方法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2例侵袭性胸椎血管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40~62岁,平均51.2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3.4年。病变累及椎体:T_21例,T_44例,T_51例,T_62例,T_82例,T_(10)2例。Tomita分型:Ⅰ型3例,Ⅱ型3例,Ⅲ型1例,Ⅳ型5例。术前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为8.0±2.7,1例T_(10)病变者脐以下感觉运动障碍,双下肢肌力Ⅰ-Ⅱ级,其余11例患者双下肢肌力Ⅲ-Ⅳ级。12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后路Ⅰ期全脊柱整块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钛网椎体重建术,手术全程持续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脊髓电生理监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局部疼痛和脊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钛网植骨融合、肿瘤复发及随访期其他并发症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依次为5.5 h(4.5~6.0 h)、1 850 ml(1 650~2 500 ml)、1 050 ml(600~1 500 ml)。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5个月~2.5年,平均21个月。局部疼痛和双下肢肌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神经压迫症状均消失。术后6个月JOA评分为12.0±3.4,与术前的8.0±2.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P0.05)。钛网植骨全部Ⅰ期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4.5个月(3~7个月)。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钉子松动或断裂及钛网下沉及移位。结论:改良后路Ⅰ期全脊柱整块切除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侵袭性胸椎血管瘤的手术方法,具有安全、可靠、持久的疗效。  相似文献   
40.
薛文  王栋  杨阳  王增平  刘林  钱耀文 《中国骨伤》2018,31(11):1046-1048
正脊柱微创术(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MISS)是脊柱外科发展进程中的必然,其中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PPS),通道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以其微小的创伤和术后迅速的康复被推崇~([1-2])。我科自2014年6月至2017年10月,采用PPS和通道辅助下MIS-TLIF完成246例患者,在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