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57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206篇
预防医学   69篇
药学   66篇
  1篇
中国医学   96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研究观察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在经过益肾活血泄浊方单独和联合陆氏针灸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肾病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A组:A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B组:B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益气活血泄浊方口服,C组:C组在中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上针灸治疗。3组都以2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6个月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血尿酸),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炎性细胞因子,评价临床疗效,为中西药联合陆氏针灸内外合治早期糖尿病肾病提供科学依据。结果:经过比较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A、B、C 3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临床效果比较C组好于B组,B组好于A组,C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均改善最明显,效果最显著。结论:中西医联合针灸综合疗法对于治疗早期的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甙(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 multi-glycosides,TWG)对角朊细胞株(COLO-16)的增殖抑制及对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免疫性皮肤病的机制.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二苯胺及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RT-PCR测细胞bcl-2及bcl-Xs mRNA表达.结果:TWG 0.25 mg.L-1与角朊细胞共育72 h后,角朊细胞增殖活性受抑,此抑制作用具药物(质量)浓度依赖性;TWG 1 mg.L-1作用于角朊细胞72 h,即可使片段化DNA含量及亚二倍体细胞百分数较对照明显增加,此现象随药物质量浓度增加而增高;TWG 5 mg.L-1,可上调角朊细胞bcl-Xs mRNA表达,此作用随药物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TWG对bcl-2 mRNA表达则无明显影响.结论:TWG可抑制角朊细胞株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此诱导凋亡机制可能与bcl-Xs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03.
病例男,10岁,心悸、气短、喜蹲居,活动少1年余,近1个月症状加重来院,检查发育正常,无紫绀,心界向左扩大,触及震颤,胸骨左缘3-4肋间有粗糙的收缩期喷射性杂音(IV/6),心律规整,疑为先天性心脏病,行彩超检查:见室间隔显著增厚(29.4.mm),回声增强,活动幅度低、左室后壁为6mm,室间隔厚度与左室后壁之比为4.9。左室流出道狭窄,其内为多色镶嵌的高速血流,流速为1.6m/s,压差为10.2mmHg, M型见室间隔增厚、平直、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突(SAM现象),主动脉瓣有提前关闭,为典型的…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免疫辨证三环、三联疗法抗乙肝病毒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三环自然疗法肝炎门诊治疗的慢性乙肝首诊患者34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二个疗程后(每周治疗一次,每12次为一个疗程)测定血清NK细胞、IL-2,sIL-2R和T4/T8的浓度,并设33例健康献血员作对照.观察分析免疫辨证三环、三联疗法对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以研究其抗病毒的作用机制.结果通过免疫辨证三环、三联疗法二个疗程的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血清NK细胞、IL-2含量明显增加,sIL-2R浓度下降,T4/T8比值显著上升,经统计学处理P值均<0.0001,具有极显著意义.结论免疫辨证三环、三联疗法能非常有效地调整慢性乙肝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05.
对某500 k V变电站工作现场及人员噪声接触水平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显示,主变压器区噪声值最高,22.2%的检测点噪声值≥80 d B(A);运行人员40 h等效声级73.0~75.2 d B,值班人员噪声水平在50~55 d B的占45.3%,80 d B者占3.2%。总体而言,变电站运行人员个体噪声符合国家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06.
自1988年开始,我处进行家兔脑垂体移植术,共收治幻这几千例,临床收效甚好,有效率达95%以上,治愈率达86.7%。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究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脊髓炎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恢复效果、脊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 35%)显著高于对照组(76. 74%),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痛觉、触觉以及运动功能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痛觉、触觉以及运动功能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下地行走时间、肌力恢复2级以上时间、排尿恢复时间、退热时间以及感觉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 33%)显著低于对照组(18. 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与地塞米松磷酸钠联合治疗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缩短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治疗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 (EGFR)和自噬标记蛋白Beclin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意义.方法 子宫颈癌患者癌组织标本50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正常组织标本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病变组织标本19例,比较3组标本中EGFR和Beclin1的表达阳性情况、宫颈癌临床资料与EGFR和Beclin1表达的关系.结果 EGFR表达阳性率以宫颈癌组最高,其次为CIN组,正常对照组最低(P<0.05),Beclin1的表达阳性率以宫颈癌组最低,其次为CIN组,正常对照组最高(PP <0.05),Beclin1表达阳性率与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 EGFR和Beclin1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且Beclin1表达与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长期服用舒林酸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结直肠中残存腺瘤的组织病理学表现,初步探讨舒林酸对FAP患者残存腺瘤的影响.方法:FAP患者口服舒林酸400 mg/d,12个月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观察结直肠息肉的变化.以后根据患者结肠腺瘤消退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服用舒林酸维持治疗,并定期复查结肠镜,对残存息肉及其他病变进行活检,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舒林酸治疗前FAP患者结直肠腺瘤活检标本中,管状腺瘤占活检腺瘤总数的90.8%,绒毛管状腺瘤占9.2%;异型程度为Ⅰ级、Ⅱ级、Ⅲ级的腺瘤分别占42.1%,45.6%和12.3%.治疗后管状腺瘤占活检腺瘤总数的99.8%,绒毛管状腺瘤占0.2%;异型程度为Ⅰ级、Ⅱ级、Ⅲ级的腺瘤分别占55.8%,41.8%和2.4%,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肠道中出现微小扁平隆起和红斑,其中约65%为腺瘤.结论:舒林酸长期维持治疗可使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结直肠残存腺瘤异型程度下降,绒毛管状腺瘤减少,而微小扁平隆起和红斑可能是腺瘤消退过程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0.
目的了解龙岩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情况,为制订科学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2009年来我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sAg、HBeAg。结果检测45 853人,HBsAg总阳性率5.52%。2005~2009年HBsAg阳性率分别为6.21%、6.34%、6.35%、4.21%、4.15%,各年龄组HBsAg阳性率分别为16~20岁7.69%,21~30岁5.70%、31~40岁4.27%、41~50岁3.00%;男性HBsAg阳性率10.84%女性3.82%,男女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龙岩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不高,但仍需加大乙肝健康宣传力度,做好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防治乙型肝炎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