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的损伤特点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的损伤特点,探讨治疗方法。方法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11例,保守治疗1例(L1压缩性骨折者);手术治疗10例,其中前路手术减压内固定3例,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植骨7例。结果切口无感染,无脑脊液漏。1例T12L1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固定并植骨术(未行椎管探查或减压),麻醉苏醒后发现脊髓神经症状由术前的C级加重为B级;1例L3~5骨折伴马尾神经损伤行前路手术后第2天出现内固定松动、骨折椎再次移位,脊髓神经症状加重,再次行前路内固定取出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植骨术。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个月~5年,平均(32±4.8)个月,手术患者中8例植骨于6个月获得融合,2例不能明确是否融合。后期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现象。脊髓神经损伤者除1例A级无改变、1例C级加重为B级(末次随访时为C级)、1例D级加重为A级外,其余3例有Ⅰ~Ⅱ级的恢复。9例无腰背痛,2例遗留轻度腰背部酸痛。结论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患者宜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治疗。  相似文献   
32.
椎弓根螺钉技术作为一项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大量地应用于下腰椎病变的治疗,然而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术后内固定松动、断裂的病例亦日渐多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下腰椎病变的治疗效果。本院1995年1月-2006年12月共使用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下腰椎病变(包括腰椎间盘退变伴不稳、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位再发伴顽固性腰痛或椎间隙狭窄、腰椎间盘突出伴严重椎管狭窄、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加单枚碳纤维椎间融合器和椎弓根螺钉系统加双枚碳纤维椎间融合器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中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1月至2006年10月收治且获得2年以上随访的退变性腰椎失稳症患者9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根据椎间融合方法不同,分为A组(单枚碳纤维椎间融合)和B组(双枚碳纤维椎间融合)。A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35~70岁,单节段不稳38例,L4,5、L5S1两节段椎间失稳3例。B组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33~72岁,单节段不稳53例,L4,5、L5S1两节段椎间失稳3例。对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和椎间隙高度丢失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4~35个月,平均28个月。按照JOA下腰痛29分法评定标准(包括症状、体征、日常生活动作和膀胱功能等方面)评估临床疗效,A组由术前平均(10.11±2.40)分上升到最后一次随访的平均(24.88±2.30)分,其中优25例,良12例,中4例;B组由术前平均(9.62±2.60)分上升到最后一次随访的平均(25.19±2.40)分,其中优37例,良13例,中6例。A组39例获得融合,融合率为95.1%(39/41),B组53例获得融合,融合率94.6%(53/56)。术后7d平均椎间高度A组为(11.2±1.2)mm,B组为(11.3±1.4)mm,术后2年A组为(11.0±1.4)mm,B组为(11.1±1.4)mm。经组间比较,两组在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及椎间高度丢失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的基础上,采用单枚或双枚碳纤维椎间融合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高,且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而单枚碳纤维椎间融合器相对双枚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保留后柱结构、价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34.
35.
20 0 1年1 2月~2 0 0 2年1 0月在髌旁内侧小切口下使用德国aap公司逆行交锁髓内钉及术后连续被动运动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3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男1 9例,女1 7例,年龄2 8~6 5岁,平均4 7 36岁。致伤原因为车祸伤及重物撞击伤。骨折按AO/ASIF分类[1 ] ,A型1 2例,B型1 5例,C型9例,右侧1 5例,左侧1 7例,双侧4例,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如无其他禁忌证均急诊手术。1 2 手术方法 全麻或持硬麻醉,采用髌旁内侧3cm小切口,显露股骨髁间窝确定进钉点,该点位于前交叉韧带在股骨附着处稍前,开…  相似文献   
36.
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翻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8 0年Dandy[1] 首次报道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以来 ,随着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人的增多和人们对于前交叉韧带重要性认识的加深 ,以及内镜器械的发展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手术病例数逐年明显增长 ,虽然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长期随访成功率较高[2 ] ,然而仍有相当部分病例重建失败 ,需要进行翻修手术[3 ,4] 。现就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失败的原因、翻修手术的技术要求、移植物的选择概述如下。1 失败原因及机制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失败率各家报道不一 ,从 5 %~5 2 %不等 ,其失败原因较复杂 ,有时为…  相似文献   
37.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于 1999年 3月~ 2 0 0 0年 11月对 18例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经过 6~ 2 6月的门诊随访 ,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18例 19膝 ,男 5例 ,女 13例 14膝。年龄 62~ 75岁 ,平均 68岁。左膝 11例 ,右膝 8例 ,同侧全膝、全髋关节置换 1例 ,同例双侧全膝关节置换 1例。 18例患者均被随访 ,随访时间为 6~ 2 6月。应用假体 :均为全髁型膝关节假体。1 1 手术要点  ( 1)膝关节前正中纵切口髌内侧进入关节 ;( 2 )彻底清除关节内炎性滑膜组织 ,切除ACL、PCL、半月板等 ;( 3 )分别作胫骨…  相似文献   
38.
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198 7年以来 ,应用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38例 ,经 1年以上随访 ,获较满意疗效。作者认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治疗主要解决两方面问题 :降低股骨头骨内压 ;提供良好血供和血液循环 ,并防止软骨面下继续骨坏死塌陷。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任忠明$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骨科 @金才益$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骨科 @陆金荣$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骨科 @黄志海$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骨科  相似文献   
39.
RF系统和BAK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RF椎弓根螺钉系统和BAK椎间融合器在腰椎滑脱治疗中的应用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5例滑脱病例,采用RF系统对滑脱椎行撑开提拉复位,以恢复体正常序列和椎间高度;彻底减压椎管和神经根管;从椎间后外侧斜放单枚填塞自体骨的BAK行椎间植骨融合。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21个月,平均9.1个月。原腰腿痛症状消失,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早期疗效满意。结论:RF系统和BAK椎间融合器联合应用是治疗腰椎滑脱的一种有效和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下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翻修原因及方法.方法自1998年10年至2006年1月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下腰椎病变1 108例,术后翻修16例(占1.44%),翻修原因:椎弓根螺钉位置不正确损伤神经根并出现下肢症状10例,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5例,断裂1例.翻修方法:原螺钉重新植入、选用直径更粗或更长的螺钉、椎弓根内自体骨植骨强化、增加内固定植入部件等4种.结果 16例翻修术后未再出现松动或断裂,植骨获得融合,其中神经根损伤出现下肢症状的10例经翻修术后下肢症状无加重,神经损伤1例无恢复,1例基本恢复,8例完全恢复.结论操作者对脊柱解剖及病理改变把握不够、螺钉选择(包括螺钉直径与长度)不当、操作失误(定位不准,反复穿刺)、内固定使用不规范(包括未严格按照螺钉植入程序、未使用横连接装置)、植骨方法选择不当及植骨床制作不良,是导致下腰椎椎弓根螺钉失败而翻修的常见原因.根据不同的失败原因,采取相应的翻修方法,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