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目的:明确旋髂深动脉及腹壁下动脉的起源、走向及血管管径和最大血流速度。方法:应用菲利普公司的IU-22及HD-I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MHz~12MHz;选择60例正常人双侧腹股沟区的旋髂深动脉及腹壁下动脉进行扫查并全程记录。结果:旋髂深动脉起源于髂外动脉者占81.66%,起源于股动脉者占18.34%;而腹壁下动脉起源于髂外动脉者占95.00%,起源于股动脉者占5.00%;腹壁下动脉的血管管径及血流速度均高于旋髂深动脉。结论:高频超声是研究腹股沟区动脉血管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明确新生儿胸腺及毗邻的超声声像特点。方法应用IU-22及HD I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高频线阵探头频率5-12 MHZ,对新生儿胸骨及胸骨旁肋软骨从上至下进行扫查,记录胸腺前方、胸腺及胸腺后方的超声图像。测量胸腺最大横切面的横径、前后径、胸腺左、右叶的最大上下径及前后径、测量与胸骨骨化中心相连的肋软骨长度、同时测量胸骨骨化中心及非骨化区前后径及上下径。结果胸骨骨化中心及胸骨非骨化区从上至下的上下径及前后径逐渐减小;胸腺最大横切面的横径显著>前后径;左、右叶前后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叶上下径>左叶上下径。结论高频超声是检查新生儿胸腺及毗邻的理想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评价彩色超声多谱勒 (彩超 )和CT仿真胆囊内窥镜 (CTVEGB)对胆囊息肉的显示能力。方法 对 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息肉患者 ,进行彩超及CTVEGB比较。结果 彩超与CTVEGB检出率无差别 (Ρ >0 .0 5) ,显示息肉的三维形态CTVEGB比彩超更精确 ,反映息肉的病理性质彩超有良好的对应性。结论 CTVEGB与彩超联合应用是检查胆囊息肉的良好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腕管综合征(CTS)中的作用.方法 对30例临床及电生理检查确诊为CTS的患者(CTS组),应用超声对腕管进行检查,并与3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腕管超声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的对比研究.结果 CTS组患者超声检查示屈肌支持带平均厚度为(0.39±0.06)cm,对照组为(0.33±0.07)cm;CTS组钩骨钩平面正中神经扁平度为4.56±0.94,对照组为3.12±0.29;CTS组桡腕关节、豌豆骨、钩骨钩、钩骨远端四个平面正中神经横截面面积均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超声检查显示腕管内正中神经受压的程度与电生理诊断结果相符.结论 超声检查对明确腕部疾病的诊断、正中神经受压程度均有参考价值,为临床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5.
随着高频探头的问世及计算机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高频超声检查以其简便、迅速、可重复性好、可以双侧对比观察等优点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诊断中成为最具优越性的影像学诊断方法。高频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髋部肌肉、肌腱、韧带、筋膜、神经等结构,是获得髋部正常超声解剖声像及其各种病理声像图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甲状软骨钙化高频超声表现,以提高甲状软骨钙化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9月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甲状软骨钙化的嗓音疾病186例患者,其中男性104例,女性82例;年龄22~55岁,中位年龄39.2岁。回顾性分析甲状软骨钙化患者的超声图像特点,观察病灶大小、边界、内部回声、钙化,实时动态观察肿块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及血液供应情况,无钙化斑点回声型(Ⅰ型)、散在点簇状回声型(Ⅱ型)、板带状回声型(Ⅲ型)、混合回声型(Ⅳ型)等4种类型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186例甲状软骨钙化患者中,超声检查Ⅰ型甲状软骨钙化48例,Ⅱ型甲状软骨钙化55例,Ⅲ型甲状软骨钙化63例,Ⅳ型甲状软骨钙化20例。甲状软骨钙化男女性别发生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Ⅳ型甲状软骨钙化发生比例、Ⅰ型甲状软骨钙化男女性别发生比例、Ⅱ型甲状软骨钙化男女性别发生比例、Ⅲ型甲状软骨钙化男女性别发生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Ⅳ型甲状软骨钙化男女性别发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是实时、快速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作为甲状软骨钙化首选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阴式超声造影检查在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阴式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价经阴式超声造影检查与病理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阴式超声造影可以清楚地勾画出宫腔及病灶的轮廓,子宫内膜病变在声像图上的表现具有特征性,阴式超声造影检查与病理检查两种方法Kappa一致性检验κ=O.77>0.75,阴式超声造影检查绝经后子宫内膜疾病和病理检查一致性较好.结论 经阴道超声联合官腔声学造影术可作为满足现代妇科临床诊断子宫内膜病变需要的首选无创性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正常成人坐骨神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检查60例共120条正常成人坐骨神经,男28例,女32例;年龄19~38岁,平均23.8岁。男女之间年龄、身高及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采用横断扫查及纵断扫查,必要时结合宽景成像。在臀线处、股后部中段、腘窝上缘分别测量坐骨神经横截面积,并在每个横断面上观察坐骨神经与周围肌群关系;在臀部显示坐骨神经横断面后探头旋转90°,显示坐骨神经长轴,沿长轴从上到下纵切,结合宽景成像可以显示坐骨神经纵轴及与周围肌群关系。以男女分组和左右分组,分别求得臀线处中部、股后部中段、腘窝上缘处各组坐骨神经横截面积的均数和标准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频超声对本组60例受检者120条股部坐骨神经均可清晰显示,但对臀部坐骨神经显示率较低,约为31.4%(21/66)。坐骨神经纵切面表现为条带状等回声或偏强回声,内可见数条平行偏强回声线,横断面呈边缘清楚的筛网状等回声或略强回声,可呈卵圆形、梯形、三角形及不规则形等,肌肉收缩时可见坐骨神经被动运动且形态可发生改变。28例男性56支坐骨神经与32例女性64支坐骨神经臀线处、股后部中段及腘窝上缘测得的横截面积,经统计学分析,男女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左右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坐骨神经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腕背部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136例经手术及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腕背部囊肿的超声图像资料,分析其发生部位与声像图特征。结果高频超声诊断腕背部囊肿136例,根据发生解剖层次的不同可分为伸肌支持带囊肿、伸肌腱滑液鞘囊肿和骨间背侧韧带囊肿,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5%(2/136)、24.3%(33/136)和74.2%(101/136)。囊肿具体发生部位排在前3位的是舟月背侧韧带、指伸肌腱及示指伸肌腱滑液鞘、桡侧腕长及腕短伸肌腱滑液鞘,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0.3%(82/136)、8.1%(11/136)和6.6%(9/136)。腕背部囊肿具有典型的声像图表现:二维灰阶超声显示伸肌支持带囊肿体积较小,呈椭圆形无回声区,边界清晰,位于水肿增厚的伸肌支持带内,与伸肌腱无联系,多同时合并舟月背侧韧带囊肿;伸肌腱滑液鞘囊肿位于伸肌腱旁,呈椭圆形或茄形包绕肌腱,与骨间背侧韧带及伸肌支持带无联系,骨间背侧韧带呈正常的条索状回声,表面光滑、平整;骨间背侧韧带囊肿呈不规则形无回声区,位于受损韧带浅方,受损韧带增厚、回声减低,表面不光整,内部条索状回声连续性完全中断或部分中断致局部变细。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腕背部囊肿内均无血流信号。结论高频超声能够对腕背部囊肿作出准确的定位诊断,可作为指导临床治疗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0.
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结构改变及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脏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采用超声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对112例EH患者进行检查并分析。结果112例EH患者左房增大(LAE)和左室肥厚(LVH)的发生率分别为72例(64.3%)和45例(40.2%)。LAE组复杂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4.4%(32/72),高于正常心房组22.5%(9/40)(P<0.05);LVH组室性和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55.6%(25/45)和28.9%(13/45),高于无LVH组的28.4%(19/67)和11.9%(8/67)(P分别<0.01和0.05)。结论 EH患者左房扩大发生率显著高于左室肥厚的发生率,心房扩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左室肥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