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正>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近年来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结构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08)指出:严重急性哮喘发作时,应经静脉及时给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或甲泼尼龙治疗。  相似文献   
13.
郭笑冬 《临床荟萃》2007,22(19):1381-1381
患者,女,74岁,主因肺癌放疗后1年,咳喘加重伴进食呛咳10余天,于2007年1月26日入院。患者于入院1年前,于某医院诊断左肺上叶中心型肺癌,确诊后行γ-刀放射治疗1周期(7天),并予全身化疗(DP方案)1周期,复查胸部CT示左上肺门肿块基本消失。于入院前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喘加重伴进食呛咳;阵发性咳嗽,咳黄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结果针刺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病类诊断评分明显提高(P〈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可促进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我院220例老年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据结果分析各年龄段高血压特点。方法:将220例老年患者分为两组,高血压者110例为观察组,110例正常血压者列为对照组,分别测定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有无晨峰现象,再将两组对照比较。结果:观察组110例中杓型血压38例(34.5%),非杓型血压56例(50.9%),反杓型血压14例(12.7%),超杓型血压2例(1.8%),晨峰现象33例(30.0%);对照组110例中杓型血压86例(78.2%),非杓型血压18例(16.4%)、反杓型血压2例(1.8%),超杓型血压4例(3.6%),无晨峰现象。观察组患者非杓型与反杓型血压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而杓型血压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老年高血压患者非杓型血压与反杓型血压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24h动态血压监测可全面清晰地记录高血压各时间段的血压值,确定血压类型,反映靶器官损害情况,用于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6.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性,57岁,主因"乏力,低热及咳嗽1年余,胸闷、气短伴咳嗽、咳痰1月余"于2010年3月24日就诊.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发热及咳嗽,初期体温为38.0℃左右,偶咳,于院外给予抗感染治疗,疗效不佳,反复发作.患者诉有长期于阴暗潮湿环境居住史.血免疫全项检查均阴性,BALF查抗酸杆菌阴性,肺功能检查为限制性通气障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笔者采用“阴阳配穴拔罐法”治疗外感咳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阴阳配穴拔罐法 “阴阳配穴拔罐法”是笔者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套针对外感咳嗽的拔罐方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用针如此,拔罐之理类似.所谓“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即病在阳而治其阴,病在阴而治其阳;或从阴而引阳分之邪,从阳而引阴分之气.  相似文献   
18.
闭塞性动脉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累及周围动脉并引起慢性闭塞的一种疾病。由于动脉粥样斑块及其内部出血或斑块破裂,造成血栓形成,而逐渐形成管腔狭窄或闭塞,造成患肢缺血等临床表现,是临床常见的动脉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许多病人最终不得不截肢,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9.
<正>本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70~85岁,平均(75.7±5.7)岁。心肌梗死部位:前壁16例,下壁7例,前间壁3例,前壁并高侧壁3例,下壁并后壁1例。病例选择标准:胸痛持续时间≥30min,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心电图至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脑卒中不仅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危害人民健康,而且存活的患者中,多数患者均留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的负担。目前治疗脑梗死,中医学强调辨证施治,整体调理;西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是根据其病理生理过程,在有限治疗时间内联合多种药物治疗可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总之,治疗脑梗死应中西医结合分期分时段分型辨证论治,中西医并举,发挥各自优势,将是脑梗死今后的研究方向。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发展,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更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必将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