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郭晔 《家庭用药》2014,(2):25-25
我是“淋巴瘤”,一直很“低调”,默默隐藏于某些人的某些器官里,人们对我也知之甚少,不像胃癌、肺癌,早已成为肿瘤科的“明星”,家喻户晓。那么,你们要认识我,从哪开始呢?  相似文献   
42.
选取我院在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4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视觉、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肝门排气时间以及患者体温恢复时间等指标,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在手术视觉、术中的出血量、住院时间、肝门排气时间以及患者体温恢复时间等指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子宫剔除手术,一方面具有手术创伤较小,术中流血量小等特点,另一方面还可以使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43.
“双打击”B细胞淋巴瘤(double-hit lymphoma,DHL)是一种近年来被确认的B细胞淋巴瘤分子分型,主要涉及MYC和Bcl-2基因的重排。荧光原位杂交(lf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诊断DHL的金标准,而通过免疫组化检测MYC和Bcl-2蛋白的表达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大量的回顾性分析表明,DHL是一种预后很差的独特类型,主要发生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或灰区淋巴瘤,且目前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无论是利妥昔单抗的联合抑或干细胞移植似乎均不能显著逆转DHL的不良预后,其治疗的改善应依赖于探索特异性的分子靶向药物。  相似文献   
44.
郭晔 《吉林医学》2012,33(33):7203
目的:探讨妊娠期孕妇羊水过多的围生结局。方法:选择接受分娩的妊娠期孕妇420例,其中60例孕妇羊水量过多。从羊水正常孕妇中随机抽取60例设为对照组,把60例羊水量过多的孕妇设为观察组,对两组孕妇的围产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中的剖宫产、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胎儿畸形死亡、脐带脱垂、脐带绕颈、巨大胎儿出现的几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水过多对处在妊娠期的孕妇较为常见,对胎儿的危害很大,因此医院要给以高度的重视,加强监测,对羊水过多的孕妇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  相似文献   
45.
郭晔 《中国癌症杂志》2017,27(6):459-462
头颈部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头颈部肿瘤的常见类型,其治疗水平有待提高。作为一种具有高度免疫缺陷的肿瘤,HNSCC主要机制包括免疫耐受的导入、局部的免疫逃逸和T细胞信号的破坏。免疫检查点是T细胞功能的重要决定因素,目前针对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的抑制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作为人源化的抗PD-1单克隆抗体,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均显示出针对复发或转移性HNSCC具有一定的解救治疗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46.
目的 研究GGLG-08方案联合络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伊马替尼治疗儿童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3年12月初诊年龄<15岁的53例Ph+ ALL患儿的临床资料,给予患儿CCLG-ALL2008(高危组 HR)方案化疗(HR组,26例)或伊马替尼联合CCLG-ALL2008(高危组 HR)方案化疗(TKI+HR组,27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TKI+HR组诱导治疗后完全缓解(CR)率为100%,诱导期相关病死率为0;HR组CR率为75%,诱导相关病死率为15%;HR组3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6±5)%;TKI+HR组5年EFS为(52±11)%。与HR组比较,TKI+HR组未增加化疗相关毒性,诱导期感染发生率反而下降。结论 伊马替尼的应用使儿童Ph+ ALL的临床疗效获得明显改善,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儿童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突变基因类型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明确且完成JMML 常见突变基因检测的14 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14 例JMML 患儿中,男11 例(79%),女3 例(21%).诊断时中位年龄2.0 岁(范围0.6~6.0 岁).14 例患儿中检出PTPN11 基因突变4 例(29%),N-RAS 基因突变3 例(21%),1 例同时伴有PTPN11 和K-RAS 基因突变(7%),6 例未检测到突变基因(43%).4 例PTPN11 基因突变患儿均为男性,中位发病年龄2.5 岁,从发病至明确诊断中位时间为1.0 个月,外周血WBC 计数及单核细胞绝对值明显增高,PLT 计数降低,随访至今3 例患儿死亡,1 例病情进展;3 例N-RAS 基因突变患儿男女比例为2: 1,中位发病年龄2.0 岁,从发病至明确诊断中位时间13.7 个月,随访至今2 例患儿死亡,1 例未见明显进展.结论 PTPN11 是JMML 最常见的突变基因类型,常伴有血WBC计数及单核细胞绝对值增高,PLT 计数降低,疾病进展迅速,预后不良;N-RAS 突变病例病情进展缓慢;复合突变基因类型由于病例数少,临床特征有待于临床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后中枢神经系统淋巴增殖性疾病(CNS-PTLD)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例行allo-HSCT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13岁,男性,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 5型(TLS-ERG融合基因阳性),缓解化疗达完全缓解,TLS-ERG转为阴性,之...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初诊骨髓白血病细胞CD20表达联合白细胞计数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5年4月接受CCLG-ALL2008方案治疗的821例初诊B-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随访观察其生存情况。结果 821例患儿中,CD20阴性患儿547例(66.6%),CD20阳性患儿274例(33.4%)。694例白细胞 < 50×109/L(低白细胞计数)的患儿中,CD20阳性、CD20阴性患儿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65.9%±3.2%、77.3%±2.0%(P=0.001),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78.3%±2.9%、87.5%±1.6%(P=0.005);多因素分析示CD阳性是EFS率、OS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HR=1.634,P=0.001;HR=1.761,P=0.005)。127例白细胞≥50×109/L(高白细胞计数)的患儿中,CD20阳性、CD20阴性患儿5年EFS率分别为64.3%±7.7%、53.7%±5.5%(P=0.135),5年OS率分别为81.4%±6.4%、58.6%±5.6%(P=0.022);多因素分析示CD20阳性是OS率的独立保护因素(HR=0.367,P=0.016)。结论 接受CCLG-ALL2008方案治疗的B-ALL患儿中,初诊低白细胞计数、CD20阳性表达者长期预后较差,而初诊高白细胞计数、CD20阳性表达者有较好的生存趋势。  相似文献   
50.
人参与山莴苣的红外光谱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红外光谱法对人参及其伪品山莴苣进行了鉴别研究,并确定了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