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1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安神中药应用于临床治疗失眠历史悠久,平性植物类安神中药在安神中药中占有较大比例。通过系统地查阅和整理国内外关于平性植物类安神中药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平性植物类安神中药与神经系统相关的药理作用主要集中在改善睡眠、抗抑郁、抗焦虑、抗惊厥、改善学习记忆、抗癫痫,此外平性植物类安神中药还具有抗肿瘤、抗氧化、降糖降脂、抗菌抗炎、调节免疫等其他药理作用。研究表明,平性植物类安神中药化学成分主要含有多糖类、黄酮类、皂苷类、萜类、蒽醌类、酚酸类、生物碱等成分,此外还含二苯乙烯苷类、甾体类、鞣花酸类以及其他化合物。现对平性植物类安神中药的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平性植物类安神中药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死因。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动脉管壁增厚或功能退变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后期斑块破裂发生血栓,进而引起组织或器官缺血,故也是导致各类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核转录因子-κB(NF-κB)作为炎症反应中重要的核转录因子,被激活后可介导炎症因子的转录,能诱发AS发病或是加重病情。血管内皮细胞在炎症因子等刺激下相关机制被激活,NF-κB介导内皮细胞内相关调控基因,分泌黏附分子、趋化因子和凝血因子,促进单核细胞等选择性聚集,上调黏附分子的表达,使黏附分子黏附于细胞内皮并向内膜迁移,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形成不稳定斑块等。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AS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发现了许多中药可以抗AS,可作用于人体的多个靶点,在不同环节上影响AS发生和发展。该文章主要介绍了NF-κB通路及其与AS的关系,黄酮类、萜类和生物碱类等不同类型的75个中药单体成分在基于NF-κB通路抗AS中的研究现状,发现中药单体主要通过调节NF-κB通路起到调控胆固醇平衡、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增殖、抑制细胞间黏附和抑制泡沫细胞形成等作用,以期为防治AS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疾病具有致病性强、发病率高、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目前临床多采用化学药对抗病毒性疾病,但化学药治疗效果不显著且多具有毒副作用,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中药有效成分的复杂性使其可多层次、多靶点发挥抗病毒作用,而海洋中药物种丰富多样,已有研究证明海洋中药存在较好的抗病毒效果且毒副作用低,因此海洋中药抗病毒的研发和应用将在未来引起更多关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从《海洋中药学》收录的250种海洋中药中进行筛选,对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海洋中药进行综述,以期对海洋中药抗病毒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04.
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率日益提高,由于其难愈性、易复发性的特点而成为现代难治性疾病之一。UC动物模型是深入研究其病理病机及选择合适治疗方法的重要手段。近50年来,有关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方法众多,主要方法涉及化学法、免疫法、转基因或敲除基因。此外,也有结合中医理论而开展的病证结合模型法,包括肝郁型、脾虚湿困型、脾肾阳虚型、湿热型等。其中化学诱导法是目前最常采用的方法。实验动物以大鼠、小鼠为主。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动物的选择、造模方法及模型成功与否的判定指标进行归纳总结及比较研究,旨在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研究及新药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探讨邓家刚教授治疗脾胃湿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湿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邓家刚教授门诊治疗脾胃湿病的经验处方,将符合标准的119张中药处方依次录入系统,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等方法进行用药规律及特点的挖掘,来探索并分析出治疗脾胃湿病用药规律。结果 经分析得出,119张处方中,涉及病症以胃痛病(55例)、湿阻病(21例)、胃痞病(16例)居多,证型则以肝胃不和(45例,37.81%)、脾虚气滞证(14例,11.76%)、脾虚湿困证(18例,15.13%)为主,虚实证候以实证(73例,61.34%)所占比例最为之大;用药频率排名前十的为陈皮(67)、厚朴(64)、茯苓(59)、半夏(55)、郁金(53)、柴胡(53)、白芍(47)、石斛(46)、栀子(46)、党参(44)等;常用的药物组合为:陈皮和茯苓(45)、半夏和陈皮(41)、白芍和柴胡(40)、柴胡和厚朴(35)、白芍和厚朴(34)等;所用药物性味大多为辛、苦、寒,主归脾、胃、肝经,药物功效分类则以补虚药(22.21%)和理气药(12.90%)为多。结论 邓教授治疗脾胃湿病,始终以其“理湿勿忘通瘀滞”的思想为指导,灵活运用“反性配伍”和“寒温和合”的遣方用药方法,擅用理气化湿、疏肝健脾,兼以化瘀行滞的方药,从而形成其治疗脾胃湿病的用药特色。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研究桃仁提取物对寒凝血瘀证(寒证)和瘀热互结证(热证)大鼠血液循环障碍的不同药效。方法 8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寒证对照组、寒证模型组、桃仁提取物(8 g/kg)组、川芎(8 g/kg)阳性对照组,以及热证对照组、热证模型组、桃仁提取物(8 g/kg)组、丹参(14 g/kg)阳性对照组。分别采用全身低温冷冻和注射角叉菜胶法建立寒证、热证大鼠模型,造模同时各给药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检测微循环血流速率、全血黏度;取大鼠心、肺、肝、肾、脾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病理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微小血管管径,观察血栓、组织损伤等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桃仁提取物能明显加快寒证和热证大鼠的血流速率(P<0.05),降低全血黏度(P<0.05),使寒证大鼠小动脉收缩、热证大鼠小动脉舒张(P<0.05);根据器官损伤严重度评分得知桃仁提取物可减轻寒证大鼠心、肺、肝、肾器官的损伤(P<0.05),但仅能减轻热证大鼠的肾损伤(P<0.05)。结论 桃仁提取物能改善寒凝血瘀证和瘀热互结证大鼠的血液循环障碍;对不同证型大鼠小动脉的舒缩状态和心、肺、肝、肾的保护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不同粒径的梭子蟹壳粉对消炎痛致大鼠胃溃疡的影响。方法采用灌胃消炎痛法致大鼠胃溃疡模型,观察不同粒径的梭子蟹壳粉对大鼠胃酸分泌量及胃溃疡的影响。结果各用药组大鼠胃液总酸度及排出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各用药组大鼠胃溃疡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微米组与纳米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不同粒径的梭子蟹壳粉对消炎痛致大鼠胃溃疡具有不同程度的防治作用,其作用随着蟹壳粉粒径的减小而增强。  相似文献   
108.
目的:通过观察10味平性活血化瘀中药对瘀热互结证和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特点,进一步探讨平性药“双向适用,条件显性”的药性特征.方法:分别采用角叉菜胶和干酵母联合造模的方法建市瘀热互结证大鼠模型和采用伞身冷冻法建立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并用10味平性药、5味热性药、5味寒性药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平性药的作用特点.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0味平性药中,蒲黄、肿节风、苏木等6味药物均能明显改善寒、热2种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5味寒性药中丹参、益母草、大黄均能明显改善瘀热互结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P<0.01或P<0.05),仅丹参能够显著改善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P<0.05);5味热性药中红花、三七能够显著改善瘀热瓦结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5味药物均能显著改善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P<0.01).血液平均高切黏度分析表明:在瘀热互结证中平性药与寒性药作用特点类似,在降低伞血黏度方面优于热性药;在寒凝血瘀证中平性药与热性药类似,在降低全血黏度方面优于寒性药.结论:在改善瘀热互结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方面,平性药表现出类似寒性药的作用特征,在改善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方面,平性药显示出类似热性药的作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平性药在寒证和热证不同的条件下,显示出了双向适用的药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对平性药桃仁在寒、热不同血瘀证下入血成分进行分析,为平性药调节寒、热不同血瘀证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血清药物化学的方法,结合病证模型,分析平性药桃仁体外的HPLC图谱,及其在寒、热不同血瘀证下的含药血清的HPLC图谱,比较平性药桃仁在寒、热不同血瘀证下入血成分差异。结果与体外样品比较,寒凝血瘀证含药血清中有5个为体外成分直接入血,即1,2,3,4,6号峰;热证互结证给药血清中有中6个为体外成分直接入血,即1,2,,3,4,5,6号峰,且5号峰是在瘀热互结证给药血清入血成分,而在寒凝血瘀证含药血清不入血的成分,且1,4,6号峰的相对峰面积差异较大。结论桃仁在寒凝血瘀证和瘀热互结证大鼠体内的不同入血成分,及相同入血成分的含量差异可能是平性药桃仁调节寒、热不同血瘀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0.
HPLC-UV-FLD与显微注射法筛选恭城油茶中的抗氧化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紫外荧光(HPLC-UV-FLD)衍生系统,利用显微注射荧光探针技术对恭城油茶提取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过氧化氢急性损伤实验及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实验对恭城油茶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检测,利用HPLC-UV-FLD衍生系统对其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并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UPLC-Q/TOF-MS)对收集得到的活性成分峰进行定性分析。同时通过显微注射过氧化氢荧光探针分子(NBCD)检测活体果蝇体内过氧化氢水平,探究恭城油茶及其中筛选出的活性成分在体内清除过氧化氢的作用。结果该方法方便快速,在恭城油茶提取物中筛选出了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3种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同时检测出恭城油茶及其抗氧化活性成分能够显著降低果蝇体内过氧化氢水平。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恭城油茶抗氧化提供物质基础,并且为天然产物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筛选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