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薛雪以其著作《湿热论》名世,后人辑录的薛氏医案主要有《三家医案合刻·薛案》与《扫叶庄医案》。笔者将其与《湿热论》相参,对医案中有关风温、春温、湿温、暑病、秋燥的内容进行了搜集与研究,并对其四时温病诊疗特点做了初步探讨:对风温初起每以辛甘凉润为治,春温辨治中谨守卫气营血辨治思路,湿温病以调理气机、气化湿化为主要宗旨,暑病重在透邪外出,秋燥详于温燥之治。  相似文献   
22.
肺系疫病是以肺系为主要感染部位与传染途径的疫病,是疫病中发病率、传染性及流行性较高的一类疾病.在不断与新发疫病作斗争的临床实践中,中医肺系疫病诊疗理论经历了在伤寒理论范畴内的孕育、从伤寒理论体系逐渐分化、病机治法理论在宋金元时期的进一步发展、伴随明清温病理论体系的发展以及西学东渐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5个阶段.在梳理肺系...  相似文献   
23.
郑齐  潘桂娟 《中医杂志》2012,53(13):1082-1085,1104
在系统梳理中医脾胃学说源流的基础上,初步归纳了中医脾胃学说的概念内涵,并分奠基、发展、形成、充实4个时期探讨了该学说的历史演进过程,以期为当代临床实践对这一理论的继承、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4.
文章基于《儒门事亲》中论燥治燥的有关内容,系统总结了张从正学术思想中关于"燥"的学术理论部分,以期为临床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5.
宋金元时期是中医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伤寒理论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许多医家提出了创新的观点。病因方面,提出寒毒的概念;感邪途径方面,提出邪自背俞与鼻而入;病位方面,定位在足三阴三阳经;病机方面,提出寒郁化热说与寒伤营卫说;诊法方面,重视问诊与脉诊;辨证方面,为六经、八纲辨证打下基础;治法方面,阐述汗、下、温中、和表、表里双解等法;方药方面,补仲景方药之不足;鉴别方面,重视伤寒与其他疾病的区别;体质方面,提出伤寒发病与体质有关。  相似文献   
26.
脾阴论是明代医家在继承丹溪养阴思想的基础上对东垣的脾胃学说的一次创新,由于后世胃阴学说的兴起,这部分理论逐渐被忽视。文章通过系统整理这部分理论,揭示了其中所蕴含的致中和的治疗理念,以期能被合理地应用到某些疾病证候的治疗当中去,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7.
阎孝诚教授从事中医医疗、科研、管理工作50余年,对于小儿癫痫做了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在继承赵心波老师的学术观点基础上,认为对于小儿癫痫病机的辨识,关键在于抓住主症,以抽搐和神志不清为切入点分析病机。对于抽搐的病机要抓住风、热、瘀、虚四大要素,病变脏腑在肝。对于神昏的病机要紧抓热、痰、瘀三大要素,病位在心。同时参考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诊断,初步厘定出疏肝、平肝、活血、化痰几个主要治法,疏肝多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平肝潜阳多用天麻钩藤饮,活血养血多用桃红四物汤,化痰清热多用温胆汤。  相似文献   
28.
丹溪滋阴思想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意义。自朱丹溪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和“妄动相火煎熬真阴”的命题,滋阴思想的主要内涵,从最初丹溪提倡淡食静心以“养阴”之养生说和补养精血思路,经门人弟子阐扬发挥,丰富了阴虚及火旺的病机认识,临床针对气血精津及肾阴的不同滋阴治法得到梳理和拓展;到明代温补学说纠正降火滋阴、力主肾中真阴真阳说,明代其他医家补充发展脾阴、肺阴及救燥、潜阳等阴虚证治,至清代温病学派立法救津存阴,中医界经历了对人体“阴不足”这一命题认识角度的变化,对“阴虚”和“阴虚火旺”等概念的认识和治法也不断深化、细化,滋阴学说在争鸣中渐趋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