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2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我们通过生物力学实验为腰椎椎板截骨原位回植术(LLR)术可恢复脊柱完整性,使脊柱尽可能趋于生理状态,减少脊柱稳定性的破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腰椎体感诱发电位(1umbar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LP)在腰椎管狭窄症(lubar spihal stenosis,LSS)临床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9月至2007年9月的40例患者,男16例,女24例;年龄52-83岁,平均67.3岁,23例单纯LSS患者,17例合并腰椎退变性滑脱;18例单侧肢体出现症状,22例双下肢均出现症状;37例合并间歇性跛行。就诊时病程1~240个月,平均43.8个月。同时收集患者治疗前的JOA评分、VAS评分[包括腰痛(VAS-LBP)、下肢痛(VAS-Leg Pain)和下肢麻木感(VAS-Numb)3项评分]以及MR检查的最狭窄部位硬膜囊横断面积(minimum cross-sectional area,mCSA)。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P及P_37潜伏期分别为(23.0±2.0)ms和(40.1±3.1)ms。JOA评分平均为16.5分。15例(35.9%)出现感觉障碍,19例(43.6%)肌力减弱。VAS评分中VAS-LBP、VAS-Leg Pain和VAS-Numb评分平均为6.0分、6.9分和7.8分。出现跛行前的行走距离为3-1000m,平均246.8m。mCSA为0.18-1.06cm^2,平均0.44cm^2。LP潜伏期与VAS-Numb评分有显著相关性,当VAS-Numb评分≥8分时LP潜伏期显著性延长。P_37、LP潜伏期与VAS-LBP、VAS-Leg Pain评分,JOA评分与步行能力、感觉及肌力障碍、有无腰椎退变性滑脱、单节段还是多阶段受累和单侧还是双侧肢体症状无相关性。结论凹潜伏期变化可反映患者的主观麻木症状,可作为LSS临床评价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经Wiltse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椎椎体结核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9年5月~2012年2月,收治胸椎结核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平均46.1岁;病程平均16个月。单节段受累3例,双节段5例,3个节段4例。术前后凸Cobb角20°±15°。脊髓损伤程度按Frankel分级:E级5例,D级4例,C级3例。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为5.9±1.1。均接受一期后路经Wiltse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结果刀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15.4个月。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E级10例,D级2例。VAS评分为1.9±1.1。末次随访时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脱出、钛网塌陷及其他并发症。结论一期后路经Wiltse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椎椎体结核组织损伤小、置钉及前路椎体切除操作简便,可作为胸椎椎体结核手术方式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4.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脊柱和骶髂关节等。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颈、臀、髋部疼痛和僵硬,并可导致关节肿痛,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  相似文献   
15.
胸椎楔形截骨术矫正胸段侧凸畸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胸椎体楔形截骨在顶椎位于胸段脊柱侧凸矫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后路凸侧椎体楔形截骨、凹侧软组织松解、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胸段脊柱侧凸 2 3例 ,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 2 0例 ,侧方半椎体畸形3例。共行截骨 2 9个椎体 ,T10 以上椎体截骨 14个 ,最高为T5椎体 ,T10 以下椎体截骨 15个。所有病例皆采用椎体冠状面楔形截骨。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 19.2个月 (4个月~ 36个月 )。术前Cobb角为 6 5°~ 110° ,平均为 74 .4°。术后测量的Cobb角为 10°~ 35° ,平均矫正率为 76 .5 % ;术后平均身高增长 4 .5cm。手术中失血为 80 0~ 82 0 0ml,平均170 0ml。术后皆无神经系统及其他方面的并发症。结论 单一后路椎体楔形截骨可有效矫正胸段脊柱侧凸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经常规抗生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疗效不佳的病人76例,经配伍应用替硝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办法及疗效..方法:29例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及/或运动障碍.合并后纵切带骨化者16例,合并黄韧带骨化和肥厚者13例。病变部位主要在下胸段(68.3%).上胸段次之(19.5%),中胸段最少(12.2%)。采用后路全椎板截骨、经一侧或两侧关节突和下位横突进入切除突出椎间盘、椎板再植椎管成形术,共切除突出椎侧盘41个,9例加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同定结果:5例出现片发症,其中运动障碍加重2例,脑脊液漏3例。所有患者术后即有感觉恢复,运动功能6个月以内恢复较快,24个月后无明显恢复。24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62个月,平均19个月。疗效评价参照Epstein标准,优11例.良9例,改善2例,差2例,优良率83.33%,总有效率91.67%。术后CT及MRI显示椎板融合成形良好,手术减压满意。结论:胸椎间盘突出症发病部位以下胸段为多.如出现症状多需手术治疗,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经髂骨截肢股骨重建骨盆环一例王永惕,戴国锋,迟传祥,郑燕平患者男,37岁。2年前感左臀部疼痛,发现3cm×4cm包块,疼痛渐加重,并出现跛行。曾在外院手术,切除组织病理检查为“臀肌纤维炎”。术后3个月外院行B超检查,发现臀部包块7cm×8cm。穿刺细...  相似文献   
19.
经鼻胃镜检查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鼻胃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常规经口胃镜检查、经鼻胃镜检杏各300例,记录患者检查过程中生命体征及耐受情况.综合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 95.67%(287/300)的患者感到鼻腔不适,4.33%(13/300)感到疼痛,但可以耐受.2.67%(8/300)患者出现鼻出血,放置小肠营养管5例中1例出现鼻出血,95%(285/300)的接受过经鼻胃镜检查的患者愿意接受再一次检查,对于曾做过常规胃镜现在做过经鼻胃镜的患者更愿意选择经鼻检查.经鼻检查前平均心率为88.1次/min术中增加至90次/min,术后约5 min即恢复至原来的水平;鼻检查时收缩压平均为(118.64±15.57)mmHg,与经口检查时(144.21±20.51)mmHg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1).普通内镜检查时末梢血氧饱和度平均可降低3%,为96.66%±2.61%,经鼻内镜检查为98.51%±1.62%,几乎不受影响,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001).成功放置小肠营养管5例,其中1例为脑梗塞无法吞咽患者,1例为心梗并心功能衰竭并上呼吸机患者.均成功放置到屈氏韧带以下空肠.结论 经鼻胃镜检查虽然有其不足之处,但对患者心肺功能影响小,患者耐受性好,比常规胃镜检查更安全,并可用于放置小肠营养管等特殊治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燕平 《山东医药》2009,49(14):109-110
神经根和脊髓减压及颈椎融合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金标准”。 手术入路包括前路、后路及一期联合前后入路。颈后路手术解剖相对简单,并发症少,使脊髓后移得到间接减压,缓解症状。对于长节段(〉3个节段)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后方韧带增厚骨化者,可选择颈后路手术;对于发生颈椎后凸者忌用后路手术,即便后路固定矫形,效果也难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