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8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探讨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apr-YTF)对梗死心肌细胞因子分泌、血管新生及动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归巢的影响。方法:取急性心肌梗死造模成功的SD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apr-YTF组、香丹注射液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组和模型对照组4组,每组8只;均于造模3h后给予相应药物,连续5d。经masson’s三色染色检测心肌瘢痕组织微小血管密度,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CD34+细胞、Ⅷ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k-1)的含量表达。结果:单个高倍视野下apr-YTF组和rhG-CSF组的心肌毛细血管数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2组的CD34+细胞、Flk-1、bFGF表达显著增加(P<0.01),2组的Ⅷ因子表达亦增加(P<0.05),apr-YTF组的VEGF表达比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rhG-CSF组的VEGF表达较模型组亦增加(P<0.05)。结论:apr-YTF能促进Ⅷ因子、Flk-1、VEGF、bFGF的分泌,促进血管新生,促进大鼠外周血MSCs归巢于急性梗死的心肌,...  相似文献   
92.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收集枳实薤白桂枝汤中5味药的有效化合物,预测这些化合物对冠心病的作用靶点,对这些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图构建、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注释分析,将这些化合物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枳实薤白桂枝汤共收集到51个有效化合物,作用于31个冠心病相关靶点,PPI网络图显示ALB、ACE、REN、F2、NOS3、MAPK1、MMP9、MMP2、PPARG、SELE为10个联系最多的靶点,联系最密切的3组靶点为凝血组、斑块稳定组、其他保护组。GO富集分析显示出76个生物过程、26个分子功能、14个细胞成分,通路注释分析显示出19条通路,155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91组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冠心病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可能通过抗凝血、稳斑块、抗氧化、抗炎症、降血脂、抑制RASS系统、增加NO保护、促进雌激素保护8个方面发挥治疗冠心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 采用医案数据挖掘的方法对《脾瘅新论》中脾瘅虚损阶段医案的基本特征、用药特色、组方规律、药症关系等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脾瘅新论——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及治疗》2004年1月—2016年12月脾瘅虚损阶段病例,采集医案中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中西医诊断、治法、方药等.采用Epidata 3.1数据...  相似文献   
94.
目的:对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apr-YTF)应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作用蛋白组学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根据核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蛋白组学技术确定的apr-YTF对BMSCs作用靶点的差异蛋白,通过DAVID数据库搜索软件结合GO数据库搜索,进行注释和富集度分析,KEGG数据库进行信号转导通路分析;VISANT数据库检索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果:差异蛋白主要参与102种生物学过程、35种细胞组分、6种分子途径,差异蛋白主要参与3条信号转导通路,这些蛋白在3条信号转导通路上相互发生作用。结论:处于差异蛋白功能交互网中交叉点位置的Presenilin-1、Presenilin-2通过Notch信号通路,Syntaxin-4蛋白通过可溶性N-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性的融合蛋白附着蛋白(SNARE)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2(MAPK12)通过MAPK信号通路在apr-YTF诱导BMSCs向心肌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是在多位点、多环节、多种生物学进程中发挥作用的,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技术可以站在“整体观”的角度对中医药的作用机制作出预测,结合分子生物学验证是一条很好的中医药现代化途径。  相似文献   
95.
<正>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中医学认为,VD本虚标实,肾虚是痴呆的病理基础,肾精不足,脑髓失养,神机失主而发为痴呆,肾虚贯穿于痴呆发病的始终,痰浊、瘀血为标,虚、痰、瘀相互影响转化而成,痰瘀互结是VD的病机关键[1]。现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以客观评价从益肾活血化  相似文献   
96.
养心通脉方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景辉 《吉林中医药》2015,35(2):187-190
养心通脉方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先生运用"扶养心气,和通血脉"之法治疗胸痹心痛的有效名方,现在已经提取其有效成分制成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目前多位学者已经在临床疗效评价、基础机理方面开展研究,发现临床方面治疗冠心病心血瘀阻证、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伴胰岛素抵抗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在机理学方面发现养心通脉方能够改善心肌缺血、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促进血管再生、动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缺血心肌的修复等功能,并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了其作用的相关蛋白。  相似文献   
97.
目的:采用核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蛋白组学技术分析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apr-YTF)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作用蛋白。方法:SD大鼠按照每天31.08 g·kg-1给予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灌服,以灌服等量生理盐水大鼠含药血清为空白对照,5 d后取含药血清干预BMSCs,提取细胞的膜蛋白,运用液相色谱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筛选并鉴定差异表达蛋白,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鉴定出236个蛋白,差异蛋白62个,其中表达上调的蛋白有48个,表达下调的蛋白有14个;这些蛋白主要参与102种生物学过程,35种细胞组分,6种分子途径和3条信号转导通路,这些蛋白在3条信号转导通路上相互发生作用。结论:由结果推测处于差异蛋白功能交互网中交叉点位置的早老蛋白-1(presenilin-1),presenilin-2通过Notch信号通路,突触融合蛋白-4(syntaxin-4)通过可溶性N-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性的融合蛋白附着蛋白(SNARE)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2(MAPK12)通过MAPK信号通路在apr-YTF诱导BMSCs向心肌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尿液代谢组学的通路。方法:通路的生物学分析使用KEGG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构建,代谢产物分子注释、相关的酶或转运蛋白及其相关性质分析使用HMDB代谢组学数据库进行检索,代谢产物路径可视化采用Met PA网络软件构建。结果: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代谢通路显示,6个差异性代谢产物共参与了10条代谢路径,其中"半乳糖代谢"、"酮体的合成和降解通路"影响值分别为0.00276和0.0000。结论: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中"半乳糖代谢"、"酮体的合成和降解通路"发生变化参与其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99.
目的:基于分子对接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附子理中汤治疗晚期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第一,通过TCMSP数据库、Drug Bank数据库和Pharm Mapper平台对附子理中汤所含化学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并获取其作用靶点,再利用GAD数据库、OMIM数据库、CTD数据库获得胃癌的相关靶点;第二,利用Draw Ven Diagram平台制作韦恩图,获得两者的交集靶点蛋白,通过Cytoscape3.5.1软件构建出蛋白互作图;第三,通过DAVID分析工具和KOBAS3.0软件对搜集到的靶点蛋白从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和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CC)三方面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第四,利用PDB数据库、Systems Dock Web Site数据库集进行受体-配体的分子对接,并分析docking scores,验证附子理中汤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结果:从TCMSP数据库筛选出附子理中汤的147种化学成分,预测到4 791个靶点,通过CTD、OMIM筛选出28 006个与胃癌相关的靶点,韦恩图显示346个潜在靶标。结论:附子理中汤可能通过细胞基质黏附、端粒酶活性的阳性调节、脂肪酸生物合成等生物过程而发挥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涉及2-Oxocarboxylicacid metabolism(2-氧羧酸代谢)信号通路和Propanoate metabolism(丙酸盐代谢)信号通路等分子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STAT3对接分数最高,说明与附子理中汤有较好的结合性。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究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生物学机制,为后期临床研究提供航向。方法:基于GEO数据库对基因芯片GSE29111进行挖掘,再利用GWAS数据库对差异靶基因进行二次筛选,最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运用GEO数据库GEO2R鉴定到的差异靶基因,有188个蛋白点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GWAS数据库基因位点(gene/region)P值设定:-log10P≥3筛选与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相关的差异靶基因共7个,分别是MACF1、TANC2、PSMF1、CD59、MYO18B、GALNT10、TFPI。运用Metascape基因注释工具,发现这7个差异靶基因主要与蛋白水解的负调节、创伤愈合有关。运用David工具对这7个差异靶基因在线进行GO分析及KEGG分析发现,这些差异靶基因与内肽酶活性的负调控、凝血、肽链内切酶抑制剂活性、肌动蛋白结合和补体系统有关。结论: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差异靶基因主要与肽链内切酶抑制剂活性及补体系统相关联,主要调控的差异靶基因是CD59、TFP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