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测量儿童脊柱椎弓根解剖学数据,为儿童脊柱侧凸内固定器械的研发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 12例儿童脊柱标本进行CT扫描后分离成单个椎骨,测量各节段椎体椎弓根横径、高度、椎弓根与水平面、矢状面的夹角及椎弓根长度,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方法对颈椎、胸椎及腰椎的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颈椎、胸椎及腰椎的椎弓根的椎弓根横径、高度、水平面夹角、矢状面夹角及椎弓根长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文献中报道的成人脊柱椎弓根形态存在很大的差异.结论 此研究可为儿童新型脊柱侧内固定器械的定型提供基本的解剖学数据.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在何种初始张力及屈膝角度下进行移植物固定能够使单隧道双束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的膝关节更好地恢复原有的运动学功能。方法将16具新鲜冰冻尸体膝关节随机分为四组,每四个膝关节为一组,分别为T20A20(在20N的初始张力下屈膝20。固定)、T20A45、T40A20及T40A45。使用BOSE—ElectroForce材料生物力学性能测试仪定量测量上述四组膝关节在屈曲30。及90。时胫前载荷(134N)下的胫前位移和旋转载荷(5N×m胫骨内旋)下胫骨内旋角度。所有组均采用直径相等的自体胭绳肌腱、相同的隧道定位方法及固定装置进行韧带重建。结果(1)胫前载荷(134N)下的胫前位移:T20A20、T20A45与完整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0.56,P〉0.05),T40A20、T40A45与完整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85.35,P〈0.05);(2)旋转载荷(5N×m胫骨内旋)下的胫骨内旋角度:T20A20、T40A20与完整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0.74,P〉0.05),T20A45、T40A45与完整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145.24,P〈0.05)。40N初始张力下进行韧带固定会使重建术后膝关节伸屈约束过度,而屈膝45。进行韧带固定则使重建术后膝关节内旋约束过度。在20N的初始张力下屈膝20。进行韧带固定能使重建术后膝关节的前后及旋转稳定性更接近于正常。结论单隧道双束ACL重建术中,两束韧带分别在20N的初始张力下屈膝20°进行固定能够恢复膝关节的前后及旋转稳定性,从而更好地恢复原有的运动学功能。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单隧道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髌骨不稳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采用膝关节镜监视下单隧道异体肌腱移植重建MPFL的12例(15膝)髌骨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Kujala评分、Lysholm评分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时间3~21个月(平均12.3个月)。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Kujala评分为(71.5±5.1)分和(93.2±2.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59,P=0.004);Lysholm评分为(70.2±6.0)分和(94.4±1.8)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86,P=0.013)。结论膝关节镜监视下单隧道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MPFL是一种治疗髌骨不稳的有效方法,对维持髌骨稳定有重要作用,但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非打结型与打结型缝合锚钉对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Bankart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1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44例复发性肩关节脱位Bankart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关节镜下修复方式的不同分为非打结组(可吸收非打结型缝合锚钉修复,20例)和打结组(打结型缝合锚钉修复,24例)。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评分及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对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估,记录肩关节活动范围,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4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非打结组术前和终末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上举角度、外展90°时外旋角度分别为(163±9)°和(170±4)°、(58±14)°和(90±6)°,术后外展90°时患侧外旋角度较健侧受限(8±6)°;术前和终末随访时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77.4±3.7)分和(94.3±2.6)分、(78.1±4.6)分和(93.9±3.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打结组术前和终末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上举角度、外展90°时外旋角度分别为(162±8)°和(170±6)°、(61±13)°和(91±6)°,术后外展90°时患侧外旋角度较健侧受限(5±3)°;术前和终末随访时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75.8±2.9)分和(95.1±3.7)分、(76.2±5.9)分和(92.8±5.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再脱位,均重返伤前工作岗位。结论肩关节镜下Bankart重建手术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的有效方法,非打结型和打结型缝合锚钉修复Bankart损伤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45.
膝后内侧入路修复重建后交叉韧带(附24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介绍并探索膝后内侧入路修复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特点和技术要点。方法用膝后内侧“S”形入路修复PCL13例,取半腱肌腱重建PCL11例;俯卧位手术16例,仰卧位手术8例。对后内侧入路的应用解剖、手术要点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后内侧入路不需要显露血管神经,比膝后入路平均手术时间缩短30~60分钟,不受体位限制,不需附加切口,一个切口既可修复又可重建PCL。21例患者经半年以上随访膝关节不稳无复发。结论膝后内侧入路简单、安全、显露好,是修复重建PCL的理想入路,抽出钢丝法和取半腱肌腱拉出“U”形钉固定是修复和重建PCL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V型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髌骨脱位的手术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11月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2例(14膝)髌骨外脱位及半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自体半腱肌肌腱V型解剖重建MPFL手术。测量手术前后患者膝关节Q角和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距(TT-TG)指数,依据Kujala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估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膝关节功能,记录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0 min(55-6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5mL(15-35 mL),手术切口平均长度4.5 cm(3-6 cm)。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0.5个月。术后均无髌骨再脱位,未出现髌骨不稳及髌骨骨折。术前和术后1周患者膝关节Q角、TT-TG指数分别为(18.8±2.8)。和(15.0±1.3)。、(20.5±2.1)mm和(17.6±1.9)mm,术前和末次随访Kujala评分、Lysholm评分分别为(65±5)分和(93±6)分、(68±5)分和(93±5)分。各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半腱肌肌腱V型移植重建MPFL治疗髌骨脱位可有效维持髌骨稳定,生物力学功能恢复良好,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7.
蔡建  郑小飞  丁焕文  涂强 《现代医院》2011,11(12):36-39
目的比较分析膝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与半腱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1例膝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移植、28例自体半腱肌腱移植重建PCL的情况,随访36~89个月,平均58.2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编制委员会分级评估标准(IKDC)和KT-1000评价疗效。结果两组间术后关节稳定性及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后抽屉试验2例半腱肌、1例自体骨-髌腱-骨阳性。自体骨-髌腱-骨重建组3例(14.3%)膝关节10°屈曲受限;半腱肌腱重建组2例(7.1%)屈曲受限。自体骨-髌腱-骨重建组膝前痛发生率较半腱肌腱组高。结论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与半腱肌腱移植重建PCL的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48.
骨和软骨组织工程中细胞种植基质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组织工程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其中,骨和软骨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较快,已成功修复了骨和有缺损及预测了预先设计形态的软骨。本文就近年来骨和软骨组织工程中采用的各种细胞种植基质材料的特性,优缺点和应用前景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同指带真皮血管网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与使用价值.方法 16例外伤导致指端缺损患者采用同指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所有皮瓣均成活,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该法是指端缺损的理想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0.
目的 通过评价2例异体移植手的功能恢复情况,寻求更好的手功能重建方法。方法 在术后11个月时采用Caroll评价法对2例异体移植手的功能进行评价。按其规定的33个动作,总分应为99分。结果 1例为74分,1例为60分。2例异体移植手均获较为满意的功能恢复。结论 2例作异体手移植后11个月,移植手的功能即能够满足患者生活的基本。Carroll法是一种评价上肢总体功能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