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泥胡菜的化学成分。方法对泥胡菜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2个化合物,分别为:8-羧甲基-对羟基肉桂酸乙酯(1)和8-羧甲基-对羟基肉桂酸甲酯(2)。结论化合物1和2均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22.
九节菖蒲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邹忠杰  杨峻山 《中药材》2008,31(1):49-51
目的研究九节菖蒲的化学成分.方法对九节菖蒲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升麻醇木糖苷(1),升麻醇-3-O-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木糖苷(2),( )异落叶松脂醇-9-O-β-D-葡萄糖苷(3),腺苷(4),尿苷(5),β-D-葡萄糖甲醇苷(6).结论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火麻仁油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症状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火麻仁油组(1 g/kg)和柳氮磺胺吡啶组(阳性对照,300 mg/kg),每组10只。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0.5%聚山梨酯80,火麻仁油组和柳氮磺胺吡啶组大鼠灌胃相应药液,每天1次,连续10 d。从第4天开始,模型组、火麻仁油组和柳氮磺胺吡啶组大鼠连续7 d饮用4%DSS溶液以建立UC模型。观察大鼠体质量、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长度、结肠质量、结肠单位长度质量、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含量,通过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显著降低,结肠长度显著缩短,DAI评分、结肠质量、结肠单位长度质量和血清TNF-α、IL-6含量均显著增加,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肠组织上皮层发生脱落,炎症细胞浸润且入侵黏膜下层,肠腺紊乱。与模型组比较,火麻仁油组和柳氮磺胺吡啶组大鼠上述指...  相似文献   
24.
邹忠杰  杨峻山 《中成药》2010,32(10):1743-1745
目的:研究宽叶大戟的化学成分.方法:对宽叶大戟全草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宽叶大戟素(1),山柰素(2),木犀草素(3),槲皮素(4),胡萝卜苷(5),山柰素-3-O-β-D-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7),3,4-二羟基苯甲酸(8)和没食子酸(9).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和8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5.
狗肝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忠杰  崔红花  于治成  沈志滨 《中成药》2012,34(7):1309-1311
目的研究狗肝菜的化学成分。方法对狗肝菜全草95%乙醇提取物的三氯甲烷萃取部分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层析进行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正十八烷醇(1),乌苏酸(2),7-羟基香豆素(3),异土木香内酯(4),齐墩果酸(5),滨蒿内酯(6),薯蓣皂苷元(7)和β-谷甾醇(8)。结论化合物2、3、4、6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6.
巴戟天补肾阳作用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氢化可的松诱导的肾阳虚大鼠血清代谢组变化及巴戟天补肾阳作用的机制。方法: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技术分析氢化可的松及巴戟天作用下的大鼠血清代谢物谱。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研究对照组和模型组之间的代谢物谱差异,并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在血清中发现了12种潜在生物标志物。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巴戟天对大鼠肾阳虚证的干预效果。通过比较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含量差异,探讨巴戟天补肾阳作用的机制。结果:氢化可的松诱导的肾阳虚大鼠机体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肠道菌群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甲基转移反应被抑制。巴戟天可增强阳虚机体甲基转移反应、改善能量代谢和逆转氨基酸代谢紊乱,但对肠道菌群无明显作用。结论:代谢组学研究能较全面地反应生物体的生理及代谢状态,为中医"证"的本质研究及药物药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的血清代谢组学方法寻 找与湿困脾胃证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探讨藿香正气口服液对湿困脾胃证的干预机制。方法采用综合物理 造模方法建立湿困脾胃证大鼠模型。观测大鼠体质量、体长、尾长、腹围指数与自主活动次数;利用UPLCQTOF- MS 方法对大鼠血清进行代谢组分析,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寻找藿香正气口 服液治疗湿困脾胃证大鼠后相关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及其相关代谢通路。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 的体质量、体长、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减少(P<0.001),腹围指数明显升高(P<0.001);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 分别鉴定了与湿困脾胃证相关的15、10 个血清潜在生物标志物,涉及磷脂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等 9 条代谢通路。藿香正气口服液对湿困脾胃证模型大鼠的血清代谢表型能产生有效的干预,并使14 个潜在生 物标志物产生显著回调(P<0.05)。结论藿香正气口服液对大鼠湿困脾胃证的干预作用可能与调节磷脂代 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等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8.
苦石莲提取物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苦石莲不同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法研究抗炎作用,用热板法和扭体法研究镇痛作用.结果 苦石莲醇提取物8 g/kg、氯仿提取物4,8 g/kg对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有抑制作用;苦石莲醇提取物4,8 g/kg、氯仿提取物4,8 g/kg能减少冰乙酸致小鼠扭体次数和提高热板致痛小鼠痛阈值.结论 苦石莲具有显著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清伙灵及二种配方对小鼠小肠推进、胃排空以及排便实验的影响,探讨其对胃肠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配方Ⅰ高剂量组、配方Ⅰ低剂量组、配方Ⅱ高剂量组、配方Ⅱ低剂量组及清伙灵产品组(产品组)。观察小鼠小肠碳末推进率、小鼠首粒黑便时间和6 h内黑便次数,评价清伙灵对小肠的推进作用和促排便作用;计算小鼠甲基橙胃残留率,评价清伙灵对胃排空的作用。结果:清伙灵配方Ⅰ高剂量组、配方Ⅱ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产品组对提高小鼠小肠碳末推进率、加快小鼠排出首粒黑便、降低小鼠胃中甲基橙残留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清伙灵产品和中药两种配方均能显著调节小鼠胃肠运动功能,尤为配方Ⅱ高剂量为佳。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利用经典指标结合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代谢组学技术对火麻仁油干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火麻仁油组和柳氮磺胺吡啶组,通过饮用4%葡聚糖硫酸钠盐(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水溶液建立UC模型;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和结肠组织病理学检测;采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探讨火麻仁油对与UC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及代谢通路的干预作用。结果:火麻仁油能显著降低DAI评分并改善结肠细胞损伤;火麻仁油对UC大鼠的血清和尿液代谢紊乱产生有效干预,并分别有效回调14种和9种与UC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结论:火麻仁油干预大鼠UC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肠道菌群代谢、一碳代谢和嘧啶代谢有关,本研究为火麻仁油治疗UC的进一步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