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目的:筛选小茴香挥发油成分变化最剧烈的加速氧化环境,并筛选其最佳抗氧化剂种类及浓度,为小茴香挥发油稳定性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茴香挥发油,以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值和过氧化值(POV)为评价指标,运用响应面法考察偶氮脒类引发剂V50(AAPH)和亚铁离子(Fe2+)的质量浓度、温度对小茴香挥发油成分及氧化产物的影响,筛选挥发油成分变化最剧烈的氧化环境,利用单因素试验优选抗氧化剂种类及浓度。结果:小茴香挥发油成分变化最剧烈的氧化条件为温度42. 5℃,AAPH质量浓度1 g·L~(-1),Fe2+质量浓度20. 85 mg·L~(-1);浓度为0. 2 mol·L~(-1)和0. 8 mol·L~(-1)的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均可有效改善小茴香挥发油的稳定性。结论:在加速氧化环境下,小茴香挥发油萜类成分发生显著变化,但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可有效改善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根皮素磷脂复合物(PHL-PC)并探讨其形成机制,以改善根皮素的经皮渗透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PHL-PC,选择药脂比、药物浓度,反应温度作为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考察因素,以复合率为指标优选最佳工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法分析复合物的形成机制,并考察其溶解度、经皮渗透性及体内药动学特性。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以乙醇为复合溶剂,PHL的质量浓度为1.7mg/mL,与磷脂质量比为1∶1.6,反应温度为56℃,验证实验得到复合率为(94.30±1.13)%;SEM、DSC、XRD和FT-IR的结构表征显示磷脂复合物的形成是由于根皮素分子与磷脂的极性末端存在弱的分子间作用力所致,根皮素以无定形状态分散在磷脂中,形成磷脂复合物;溶解度实验结果显示,与根皮素相比,PHL-PC在水和正辛醇中的溶解度分别提高了4.90、2.20倍,油水分配系数由1.22提高到2.03;溶出度实验结果显示制成磷脂复合物后,累积释药率由72.07%提高到86.34%;体外经皮渗透实验结果显示,PHL-PC在24 h内累积渗透药量(Q_n)是根皮素的2.06倍;药动学研究显示PHL-PC的AUC_(0~∞)是根皮素的2.15倍。结论制备的PHL-PC可显著改善根皮素的经皮渗透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美洲大蠊中氨基酸的提取工艺参数。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以氨基酸含量、干膏率为评价指标,对提取时间、料液比、醇提浓度、提取次数等4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并进行工艺优化。结果:通过Box-Behnken效应面法及总评归一值(Optical Density,OD)系统评价,确定最优提取工艺如下:取饮片适量,加入12倍量70%乙醇溶液,提取2次,每次120min。利用该工艺条件得到的氨基酸含量及干膏率与理论预测值基本一致。结论:实验确立的响应面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良好,能较好的预测美洲大蠊中氨基酸含量及干膏率等指标,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芝枣宁心胶囊中酸枣仁皂苷A、斯皮诺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 C18柱(150 mm×4.6 mm,5μm),以乙腈(A)-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 min(12%A)→8 min(19%A)→12 min(20%A)→26 min(36%A)→28 min(35%A)→32 min(100%A)→40 min(100%A),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45℃,气体流量为4.00 bar,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335 nm。结果酸枣仁皂苷A进样量在0.31~1.5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8 8),平均回收率为98.67%,RSD为2.68%(n=9);斯皮诺素进样量在0.59~3.0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14%,RSD为2.31%(n=9)。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简单快速,可用于芝枣宁心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环境对砂仁中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顶空进样,分析光照、温度、湿度对砂仁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砂仁中的挥发性成分以烯萜类为主,其中乙酸龙脑酯和樟脑是砂仁主要挥发性成分;短暂常温(25 ℃)干燥(湿度<40%)保存对砂仁品质影响小;乙酸龙脑酯受环境影响大,高温、高湿、光照联合作用其含量降低约79%。结论:温度是影响砂仁挥发性成分的主要因素,联合湿度和光照,烯萜类成分含量降低显著,为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应及时存放在低温、避光、干燥的环境中。本实验为砂仁的保存条件及相关制剂制备及储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秦皮饮片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加工工艺与传统加工方法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肿胀模型,研究不同工艺的秦皮饮片水提物的抗炎消肿作用。采用高效液相测定2种秦皮 饮片所含主要化学成分。结果:与空白组比较,2种秦皮饮片水提物均可降低大鼠足肿胀度,改善各项炎症指 标,但以一体化加工秦皮饮片的抗炎消肿作用更为显著。一体化加工秦皮饮片中秦皮甲素、秦皮苷、秦皮乙素、 秦皮素等4种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均高于传统方式加工的秦皮饮片,这四种香豆素类成分在一体化秦皮饮片 的总量约为传统秦皮饮片水提物的1.5倍。结论:秦皮饮片一体化加工与传统加工在抗炎功效上作用相似,且 具有减少有效成分流失的优越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揭示小茴香挥发油提取过程中的成分溶出规律。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茴香挥发油,固定时间间隔(30 min)收集挥发油/芳香水体系,分离挥发油部分和芳香水部分,选取正二十二烷和肉豆蔻酸甲酯为双内标物进行GC-MS分析并定量。通过热图分析提取主要特征成分,并明确成分分布规律,结合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熔点、沸点、密度等物理化学性质考察影响成分分布的主成分。结果 GC-MS共解析挥发性成分123个,其中主要成分为草蒿脑、茴香脑及(R)-(+)-柠檬烯;芳香水溶液中特有成分60种,挥发油特有成分36种,27种成分为油水共有成分。水中特有成分与芳香水中主要成分茴香脑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与草蒿脑及(R)-(+)-柠檬烯含量呈正相关,油中特有成分与挥发油中主要成分(R)-(+)-柠檬烯含量呈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是影响成分分布的重要因素,PC1(相对分子质量、熔沸点正相关)、PC2(折射率正相关)以及PC3(水溶性负相关)是导致成分分布差异的主成分。结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茴香挥发油过程中,受挥发性成分自身理化性质的影响,部分成分特异性地在芳香水、挥发油体系分布,芳香水中特有成分增加了主要成分在水部分中的含量,可能是导致挥发油提取过程中产生"乳化"现象、降低挥发油收率及质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王瑞  王景媛  郭敏  邹俊波  王智超  栾飞  翟思程 《中草药》2024,55(4):1075-1088
杜仲属药食同源植物,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多糖作为杜仲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增强免疫、骨保护、降血糖、调血脂、抗炎镇痛、抗氧化、抗疲劳、抗衰老、抗肝纤维化、心血管保护和神经保护等多种药理活性,已成为杜仲开发应用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生物医药和功能性食品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的多样性对杜仲多糖的含量、纯度及后续的结构表征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一步影响其生物活性的发挥。基于此,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对杜仲多糖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结构特征、药理活性及其潜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杜仲多糖的深入研究与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美洲大蠊水提取物对小鼠实验性烫伤模型创面愈合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ICR雌性小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康复新液组、美洲大蠊水提取物低、中、高(0.327,0.490,0.653 g·kg-1)剂量组,采用(82±2)℃砝码烫伤小鼠背部脱毛区皮肤制备模型,观察药物外用5,10 d对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测定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进行烫伤创面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美洲大蠊水提取物各剂量用药5,10 d均显著提高烫伤小鼠创面愈合率(P0.05,P0.01);中剂量组用药5 d明显提高小鼠血清TGF-β1水平,用药10 d则降低TGF-β1,IL-6含量,低剂量用药10 d亦降低TGF-β1含量(P0.05)。美洲大蠊水提取物能促进烫伤小鼠皮肤纤维母细胞、成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等增生,并能促进表皮、真皮及肌层损伤和真皮胶原纤维束排列紊乱的修复,尤以中剂量的修复作用明显。结论:美洲大蠊水提取物外用能明显促进烫伤模型小鼠创面的愈合,促进损伤表皮、真皮等的修复,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1释放(早期促进,后期抑制)、抑制炎性因子释放有关,发挥既可促进修复但又避免瘢痕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选石斛清咽含片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HPLC测定石斛酚含量,检测波长278 nm,流动相乙腈(A)-0.5%甲酸(B)梯度洗脱(0~20 min,27%A;20~30 min,27%~40%A;30~45 min,40%~65%A;45~50 min,65%~27%A)。以石斛酚提取量和干膏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试验考察提取时间、料液比、浸泡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1倍量水浸泡35 min,提取3次,每次1 h;石斛酚提取量0.189 6 mg·g-1,干膏得率41.27%。结论:通过Box-Behnken效应面法及总评"归一值"为评价系统优选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为石斛清咽含片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