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 研究经络辨证针刺联合八段锦治疗肩周炎患者肩活动度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5例,针刺组采用经络辨证取穴针灸治疗,联合组在针刺组的基础上配合八段锦功法锻炼,共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肩关节主动活动度(ROM)的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而2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在前屈、外展、内旋、外旋和内收5个方向的活动度均大于针刺组(P<0.05),在后伸方向2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和联合组患者的愈显(治愈+显效)率分别为51.43%和85.71%,联合组明显高于针刺组(P<0.001);针刺组和联合组的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率分别为91.43%和94.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组治疗方法均能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增加关节活动度,而联合组在增加关节活动度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可能导致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后脑缺血损伤的有关因素. 方法 1996-2002年在324例动脉瘤手术中,118例患者的120个动脉瘤应用了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将性别、年龄、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级、手术时机、阻断时间、阻断次数、阻断方式、术中破裂、高血压、阻断部位、动脉瘤的大小、高血糖、载瘤动脉硬化斑块等14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与术后发生脑缺血关系.结果在118例患者120个动脉瘤中,共临时阻断156次,平均每个动脉瘤阻断1.30次,阻断时间为1~45 min,平均每个动脉瘤阻断时间的为(9.75±7.75) min,有17例术后出现与载瘤动脉阻断有关新的脑缺血灶(14.4%).结论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蛛网膜下腔出血、阻断时间和动脉硬化斑块对术后发生脑缺血具有较高危险性,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于60岁(P=0.010 3, OR=4.335) 、阻断时间大于20 min (P=0.032 9, OR=4.177)两种因素与术后脑缺血损害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在阻断时间较短时(<20 min), 临时载瘤动脉阻断是安全的,不会导致术后脑缺血.  相似文献   
73.
目的 了解浙江省湖州市某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2021年12月18日-2022年1月12日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病例特征,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境外输入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该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2021年12月18日-2022年1月12日境外输入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病例的基本信息、核酸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74.
邵斌  李勇  袁志峰 《江西医药》2009,44(6):576-577
目的总结经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采用经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治疗颈椎病共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36个月。植骨或钛网在6~12个月内获得骨融合术后恢复椎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未发生并发症。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功能改善率为90.3%,交感型及神经根型疗效优良率为91%。结论经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治疗颈椎病能获得术后即刻稳定性,钛网植骨融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腰椎后路椎间自体骨移植Cage融合联合万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采用腰椎后路椎间自体骨移植Cage融合联合万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性滑脱患者21例。男8例,女13例。年龄24~69岁,中位数43岁。L4滑脱10例,L5滑脱11例。按照Meyerding腰椎滑脱分度标准,Ⅰ度8例、Ⅱ度13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腰骶部坠胀及下肢疼痛,其中9例伴有间歇性跛行;均无大小便失禁。病程2~10年,中位数6年。术后随访观察滑脱椎体复位、椎间植骨愈合、椎间高度恢复、腰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中位数11个月。腰椎滑脱均获得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20例术后6个月椎间植骨融合,1例术后12个月椎间植骨融合。术前和术后1个月、6个月,21例患者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57.6±10.4)%、(21.4±11.2)%、(20.1±11.4)%,椎间隙高度(腰椎侧位X线片上前、中、后椎间盘高度的平均值)分别为(6.5±1.0)mm、(12.3±1.2)mm、(11.5±2.0)mm,滑脱距离(腰椎侧位X线片上滑脱椎体后壁至下位椎体后壁的距离)分别为(15.0±2.1)mm、(1.5±1.0)mm、(1.2±0.5)mm。所有患者腰痛、腰骶部坠胀及下肢疼痛症状较术前均有所好转,间歇性跛行减轻,均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1例发生浅表感染,通过换药后感染得到控制;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硬膜撕裂、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椎间隙感染、椎弓根螺钉松动、椎体再滑脱、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腰椎后路椎间自体骨移植Cage融合联合万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性滑脱,复位效果好,植骨融合率高,椎间高度和腰椎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痰浊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痰浊阻肺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7%,对照组为8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痰浊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7.
1985年初到1987年末,我院收治肱骨远端骨折63例,18例有神经损伤病象,其中15例手术内固定中探查了神经,6例7条神经探查中显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8.
双肘前位尺神经畸形并麻痹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47岁。因双肘关节疼痛活动受限 4年、双手尺侧麻木 2个月就诊 ,伴双手精细动作障碍 ,于 1997年 12月 16日以“双肘外翻、双肘管综合征”收住院 ,否认双肘外伤、手术及其它疾病史。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良好 ,心、肺、腹无异常 ,血、尿常规正常。双肘外翻 3 0°畸形 ,双肘内侧压痛 ,双肱骨内上髁内下 1.0cm处Tinel’s征 ( ) ,双肘关节活动范围均为 3 0°(伸 ) 10 0°(屈 )。双手环、小指呈爪形指畸形 ,双手小鱼际肌及第一背侧骨间肌明显萎缩 ,肌力 3级 ,手捏握力减弱 ,Fro ment’s征 ( ) ,双手尺侧 1个半手指的浅感…  相似文献   
79.
锁骨骨折比较常见,需行切开复位和内固定者不多。从1974~1981年,我们经治291例,仅11例选择了手术治疗。其中10例采用了克氏针髓腔内固定,均愈合良好。我们认为,对于某些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是必要的,而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临床资料本组10例,均为男性,年龄在14~36岁之间。中、远段骨折居多,仅1例为近侧1/3粉碎型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者5例,骨折端重度成角或粉碎型骨折损伤皮肤者4例,合并喙锁韧带断裂者1例。在术后9~16周,摄片显示有大量骨痂形成,根据骨折愈合标准,本组骨性连接时间平均为3个月。所有病员术后肩外形正常,肩功能满意,无1例感染或内固定松移。有8例随访时间为18~60个月,均已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80.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平片、CT、MRI表现及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非骨化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男15例,女7例,平均年龄10·6岁。位于膝关节附近长管状骨者14例,踝关节附近长管状骨4例,肱骨1例,不规则骨3例。所有病例均经X线平片检查,13例经CT检查,2例经MRI检查,其中2例3种检查均有。结果:18例患者病灶髓腔侧均可见厚薄不均硬化缘,15例病灶内可见粗细不等骨嵴,4例膨胀明显,1例见骨膜增生,CT可更加清晰显示出病灶内部及边缘的改变,病灶在MRI上T1WI、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硬化缘信号更低,骨嵴为等信号。结论:X线平片结合CT、MRI可对非骨化性纤维瘤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