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目的 研究低强度高频率振动(low-magnitude high-frequency vibration, LMHFV)对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方法 建立LMHFV加载MC3T3-E1细胞模型,观察不同频率LMHFV对MC3T3-E1细胞OPG/RANKL浓度比的影响,获得OPG/RANKL浓度比最高的频率(F)为后续研究频率;以0 Hz为对照,观察LMHFV对MC3T3-E1细胞碱性磷酸酶 (ALP)、骨钙素(OCN) mRNA和蛋白活性,及钙化结节形成的影响;LMHFV加载形成的条件培养液(CMF)孵育RAW264.7细胞,观察CMF对破骨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多核破骨细胞形成、TRAP mRNA及蛋白活性的影响;观察LMHFV对MC3T3-E1细胞环氧化酶2(COX-2)蛋白水平的表达及COX-2抑制剂NS-398对LMHFV影响MC3T3-E1细胞分化的作用。 结果 30 Hz LMHFV获得OPG/RANKL浓度比最高,促进ALP、OCN mRNA及蛋白活性增加,增加钙化结节形成。30 Hz LMHFV形成的CM抑制RAW264.7细胞向多核破骨细胞分化,抑制TRAP mRNA及活性;LMHFV可诱导COX-2蛋白水平增加,NS-398能抑制LMHFV促进成骨细胞分化。 结论 30 Hz的LMHFV对MC3T3-E1细胞OPG/RANKL浓度比及成骨分化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调控成骨细胞OPG/RANKL浓度比间接抑制骨吸收,COX-2通路参与了LMHFV对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复合振动骨质疏松大鼠骨强度的影响。方法:4.5月龄SD雌性未育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两个实验组。卵巢摘除法骨质疏松造模成功后,实验组各自接受不同的复合振动,分别测大鼠腰椎、股骨骨密度,胫骨骨微结构,腰椎、股骨力学性能。结果:两振动组大鼠腰椎、股骨骨密度均有明显增加,腰椎:0.0055±0.0126g/cm2,0.0132±0.0078g/cm2,股骨:0.0078±0.0081g/cm2,0.0145±0.0053g/cm2,但仅振动2组骨结构(小梁骨数量、间距、连接密度、骨体积分数)和骨极限强度有显著性改善。结论:特定复合振动可以增强去势骨质疏松大鼠骨强度,与同类研究比较可降低振动强度,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将108例行TLIF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术中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55例)和对照组(术中不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53例).比较两组术后24个月椎间融合情况、术后各时间点腰椎JOA评分、末次随访时邻椎退变情况.结...  相似文献   
24.
低强度复合振动治疗去卵巢老龄大鼠骨质疏松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强度复合振动对去卵巢老龄大鼠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方法:13月龄SD雌性经产大鼠16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卵巢摘除法骨质疏松造模,3个月后检查骨密度(BMD)下降后实验组接受低强度复合振动(振动频率45 Hz~55 Hz,振动强度0.12 g~0.21 g,g=9.8 m/s2,20分钟/次/天,5天/周),对照组不进行振动治疗。13周复合振动实验结束后分别活体测量两组大鼠腰椎、股骨骨密度(Lorland XR-46),胫骨标本骨微结构扫描分析(SCANCO u-CT),测试腰椎、股骨标本力学性能(858 mini bionix)及酶法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非前列腺酸性磷酸酶,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骨钙素和I型胶原C端交联肽。结果:复合振动实验结束后实验组腰椎和股骨BMD较实验前显著增加(分别增加0.0110±0.0048 g/cm2,P=0.000和0.0056±0.0065 g/cm2,P=0.004),而对照组显著下降(分别下降0.0071±0.0042 g/cm2和0.0073±0.0063 g/cm2)。相较对照组,骨微结构参数Tb.N显著增加(P=0.002)、Tb.Sp显著降低(P=0.005)以及BV/TV显著增加(P=0.048),腰椎、股骨强度极限也显著增加(P=0.038,P=0.014),但血清骨钙素、碱性磷酸酶、I型胶原C端交联肽、非前列腺酸性磷酸酶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低强度复合振动可以减轻去卵巢老龄大鼠骨质疏松程度,提高骨质疏松大鼠骨质量。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低强度复合振动对去势SD雌性大鼠腓肠肌肌纤维的影响。方法48只4月龄SD雌性未育大鼠随机平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去势对照组以及4种不同振动参数去势振动组(去势振动I组:35-45Hz,0.05~0.1g;去势振动II组:35-45Hz,0.12~0.21g;去势振动III组:45-55Hz,0.05~0.1g;去势振动工、,组:45-55Hz,0.12~0.21g),各组置于振动台上的时间均相同,仅对振动组施加相应参数的振动干预,实验时间13周。比较各组大鼠腓肠肌肌纤维比例及横截面积。结果大鼠卵巢切除后腓肠肌纤维比例改变,横截面积减小,4种参数的复合振动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此改变,其中振动Ⅳ组抑制腓肠肌纤维比例改变及横截面积减小的效应最明显。结论频率45-55Hz、强度0.12~0.21g的复合振动有助于抑制去势SD大鼠腓肠肌的肌萎缩改变。  相似文献   
26.
冯鹰  邓轩赓 《国医论坛》2003,18(3):42-43
肝有主疏泄和藏血两大主要功能,疏泄失调主要表现为太过和不及,藏血异常主要表现在藏血不足上。疏泄失调和藏血不足均将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促使衰老的发生和加速衰老的进程。衰老是人体生理和病理两个作用的综合结果,肝由于其生理和病理特点在其中具有权其重要的作用,从肝入手将开辟抗衰老的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短节段骨水泥钉棒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6月本院采用短节段骨水泥钉棒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20例单节段Ⅲ期Kümmell病患者,其中男3例,女17例,年龄73.0±8.4岁(58~93岁),病程16~54周,平均22.4±11.7周。ASIA分级:C级1例,D级5例,E级14例。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同时通过X线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受累节段后凸Cobb角及并发症。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伤椎注入骨水泥量4.43±0.86ml,手术时间为187.65±51.84min,出血量为374.00±198.00ml,住院日为18.65±8.39d。5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其中渗漏至椎体前方2例,椎体旁1例,上终板1例,椎间隙1例,但均无相关神经或脊髓症状。术后随访17.34±2.41个月(12~24个月)。患者的VAS评分由术前7.30±0.98分降低到术后1周时的3.65±0.67分(P0.05),末次随访时为1.55±0.83分,较术后1周时进一步降低(P0.05);ODI由术前(67.05±6.21)%降低到术后1周时的(34.95±5.35)%(P0.05),末次随访时为(18.60±3.99)%,进一步改善(P0.05);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14.42±2.33mm恢复到术后1周时的21.00±1.84mm(P0.05),末次随访时为20.93±1.83mm,无明显丢失(P0.05);椎体后凸角由术前的23.37°±6.58°矫正为术后1周时的12.27°±2.79°(P0.05),末次随访时为12.26°±2.84°,无明显丢失(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AISA分级,D级3例,E级17例。随访过程中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等。结论 :短节段骨水泥钉棒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Ⅲ期Kümmell病,能有效恢复脊柱序列,同时也能较好地矫正后凸畸形,并能维持伤椎的高度和强度。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按照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指导术后规律性核心肌力训练对老年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后康复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94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因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而行PKP或PVP手术的老年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均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组47例,男18例,女29例,年龄(62.62±3.21)岁;对照组47例,男17例,女30例,年龄(62.38±2.84)岁。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方式训练,观察组按ERAS理念指导患者规律性核心肌力训练。术后1、3、6个月随访,根据患者的Barthel量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对患者病情进行量化评估,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94例完成随访,术后1、3个月观察组的Barthel量表、JOA腰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JOA腰痛评分、Barthel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Barthel量表、JOA腰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好转(P<0.05)。结论:早期规律性核心力量训练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PKP或PVP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及改善生活能力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相似文献   
29.
探讨参照术前个性化设计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中上胸椎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回顾性研究骨质疏松性中上胸椎椎体压缩骨折行PKP手术54例患者,共95节椎体。术前行通过CT影像设计单侧穿刺入路行PKP术。按照VAS评分、Oswetry评分标准及影像学资料对患者疼痛、日常活动功能及Cobb角进行评估。37例共63节椎体顺利完成手术并得到全程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术后疼痛症状缓解;无神经损伤、肺栓塞、感染等并发症。VAS评分及ODI值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个性化设计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中上胸椎压缩性骨折可取得满意疗效,且具有穿刺准确性高、手术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30.
背景:目前所使用的全身振动防治骨质疏松所需振动强度较大,人体不适感较强.作者设计了复合振动,前期实验发现复合振动可在更低强度下有效预防卵巢切除大鼠的骨密度下降. 目的:课题创新性提出低强度复合振动可维持生长期卵巢切除SD大鼠骨质量的理论假设,并期望实验结果加以验证.方法:SPF级4月龄雌性未育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卵巢切除组以及振动1、振动2组,每组大鼠均为8只.振动1组接振45~55Hz,0.05~0.1 g;振动2组接振45~55Hz,0.12~0.21 g.振动20min/次,1次/d,5次/周,休息间隔不大于2d.实验时间13周.观察振动干预前后大鼠活体骨密度,体外标本骨微结构以及生物力学性能. 结果与结论:卵巢切除组腰椎骨密度下降(P<0.05),而正常对照组与两振动组有显著性增加,股骨骨密度均增加,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卵巢切除各组骨微结构参数均明显下降,但振动2组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间距、骨体积分数相对于卵巢切除组有显著改善:腰椎骨强度值两振动组较卵巢切除组显著增加(P=0.025、0.00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实验结果证明,特定的复合振动舒适感较好的低强度下可以有效预防卵巢切除SD大鼠骨密度下降,减轻骨微结构破坏程度,维持骨强度,具有改善卵巢切除大鼠骨质量的作用和潜在的预防骨质疏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