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13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The distribution of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rgic(CGRP) nerve endings in rat rat nasal mucosa was investigated with immunocytochemical technique (ABC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GRP endings had a robust localization  相似文献   
92.
神经肽在常年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神经肽主要位于神经元内,由较小的氨基酸构成。鼻神经肽及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的发现拓宽了对常年性鼻炎(包括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及常年性非市应性鼻炎)发病机理的认识。NANC神经借助NP发挥作用。鼻腔组织中有多种NP,其作用既有重叠,又有区别。它们主要存在于鼻腔的三类神经中,即C类感觉神经、副交感神级交感神经。按照其作用的不同、分为感觉神经肽、拟副交感神经肽、拟交感神经肽及缓激肽四类。C类神经兴奋所致  相似文献   
93.
选雄性幼年兔(2.5月龄)及成年兔(6月龄)各24只,耳廓反射皆正常。各年龄组随机分为 A、B 两小组;每小组合实验兔10只,对照兔2只。实验组肌注庆大霉素,A 组:50mg/kg·d;B 组:100mg/kg·d,均1日1次,连注10日。对照组同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均于停药7日后处死,左耳作耳蜗铺片光镜检查,右耳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幼年 A 组,OHC 系统广泛破坏,以底回为著;部分 Corti 氏器底回 OHC听毛皆消失;IHC 听毛极向紊乱和融合,以尖回为著。成年 A 组,仅底回及中回 OHC_1听毛粘连肿胀。幼年 B 组及成年 B 组耳蜗 Corti 氏器损坏较相对应的 A 组严重。  相似文献   
94.
目的和传统内科保守治疗比较,观察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3年来选择经头颅CT检查,出血量大于30ml的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例,采取知情同意自愿手术的原则,为25例脑出血患者施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术中给予尿激酶3万U血肿腔注射。持续引流,3d复查头颅CT,在血肿量小于10ml后拔除穿刺针。术中、术后连续观察病情变化。结果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能有效减轻血肿的占位、压迫效应,减轻肢体功能损伤,有利于患肢功能重建,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在重症患者能防治脑疝形成,延长生命。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器才简单易购、方法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通过手术实践和疗效观察我们认为县级基层医院具有开展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的条件,可以在县级医院推广;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疗效优于传统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95.
小鼠变应性鼻炎合并急性细菌性鼻窦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合并急性细菌性鼻窦炎的方法.方法 清洁级C57BL6/J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A组(卵清蛋白+肺炎链球菌);B组(卵清蛋白+生理盐水);C组[磷酸盐缓冲溶液(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PBS)+肺炎链球菌];D组(PBS+生理盐水),每组各10只.①实验第1~9天,A组和B组每天腹腔注射200μl 10%卵清蛋白,第10~17天A、B组用6%卵清蛋白鼻腔局部激发建立变应性鼻炎模型,C组和D组用等量PBS替代,步骤同前;②于实验第13天A组和C组鼻腔接种肺炎链球菌ATCC 49619 200μl;B组和D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接种后第6天处死动物,处死前各组动物行内眦静脉采血,以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白介素5水平.取鼻面骨,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行HE染色和0.5%甲苯胺蓝染色,计算机辅助显微镜下观察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并计算每平方毫米鼻窦黏膜中多形核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的数量.结果 A组和B组分别有9只和8只动物变应性鼻炎建模成功,鼻部症状、黏膜水肿和黏膜下微血管明显扩张,C组症状轻微,D组无任何症状.A组鼻窦黏膜多形核中性粒细胞密度(-x±s)为(139.3±26.5)个/mm2,高于B组(70.7±16.7)个/mm2、C组(63.0±14.7)个/mm2和D组(40.2±14.1)个/mm2(P值均<0.01);A组和B组嗜酸粒细胞密度和白介素5水平(-x±s)分别为(134.6±25.5)个/mm2、(48.2±13.9)pg/ml和(116.2±25.2)个/mm2、(40.8±7.8)pg/ml,均高于C组(16.7±2.7)个/mm2、(23.9±8.7)pg/ml(P值均<0.05)和D组(13.4±4.9)个/mm2、(24.6±6.5)pg/ml(P值均<0.05).结论 变应性鼻炎合并细菌性鼻窦炎造模成功.  相似文献   
96.
不同人群鼻道窦口复合体解剖变异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薄层螺旋CT的高分辨扫描和多平面重建技术对健康人群和慢性鼻窦炎人群鼻道窦口复合体引流通道中的特殊解剖变异:Haller气房,泡性中甲、中甲反向弯曲、钩突气化的出现率进行研究。方法连续选择某一时段就诊的慢性鼻窦炎患者173例,同期选择既往无鼻窦炎病史和CT检查显示无鼻窦病变患者94例。采用美国GE公司8排螺旋CT扫描机进行横断位扫描,将扫描的数据传输至GE Advantage Windows 4.0后台工作站,应用MPR工具在同一屏幕上重建成连续的冠状位,矢状位图像。由耳鼻咽喉科医生和医学影像科医师共同对Haller气房,泡性中甲、中甲反向弯曲、钩突气化进行辨认和统计。使用统计软件SPSS 10.0 for Windows对所得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结果经卡方检验健康组病例和慢性鼻窦炎组病例中Haller气房、泡性中甲观测出现率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中甲反向弯曲、钩突气化出现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位于鼻道窦口复合体中的Haller气房,泡性中甲、中甲反向弯曲、钩突气化对于副鼻窦引流通道的阻塞及炎症的发生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97.
完成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中医正骨手法》的编制后,通过在给中医本科专业《中医伤科学》正骨手法章节课堂教学中的试用,采用问卷调查统计法初步探讨医学视听教材编制完成后,在多媒体组合教学条件下的应用途径和价值。  相似文献   
98.
52例会厌囊肿病理学分类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会厌囊肿的不同组织病理学类型、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 52例会厌囊肿患者,其中11例采用粘膜表面麻醉间接喉镜下Nd:YAG激光手术,41例采用全麻气管插管支撑喉镜下电凝手术.所有标本送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 45例潴留囊肿,4例鳃裂囊肿,3例表皮样囊肿.术后随访0.5~2年,表面麻醉下激光手术复发1例,全麻下手术复发1例,复发者均系潴留囊肿.结论 会厌囊肿包括潴留囊肿、鳃裂囊肿、表皮样囊肿三种病理学类型.治疗会厌囊肿有不同的手术方法和麻醉方式,全麻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显微手术是目前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99.
鼻腔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一般首发于淋巴结。淋巴瘤通常以实体瘤形式生长于淋巴组织丰富的器官中,其中以淋巴结、扁桃体、脾及骨髓最易受累。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恶性淋巴瘤首发于淋巴结以外的淋巴组织或无淋巴组织的器官。恶性淋巴瘤仅限于一个结外器官或组织,伴或不伴有区域淋巴结的浸润,称为原发性结外淋巴瘤。有报道结外淋巴瘤的发病部位最常见的前五位依次为胃肠道、鼻腔、Waldeye环、脾、皮肤。原发性鼻腔及鼻窦淋巴瘤是指源于或者限于鼻腔及鼻窦的头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近年来原发于鼻腔及鼻窦结外淋巴瘤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而且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及误诊。本文就该病的病因、临床特征、病理类型、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特点及最新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0.
MSCT扫描重建健侧胫骨在患侧内固定材料塑形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种内固定材料塑形新方法。[方法]扫描并三维重建健侧胫骨,在健侧测量患侧拟行L形钢板固定的横、纵曲线形状及各长度参数,然后利用曲线描绘工具等比例绘出2曲线。最后以2曲线为基础对L形钢板塑形。[结果]准确测量出了2曲线的形状及各长度参数,并等比例绘出了健侧2曲线,最后成功对钢板进行了塑形。[结论]该方法完全能等比例绘出拟行内固定的曲线,并对钢板进行塑形,可显著提高内固定物与胫骨表面的贴附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疗效。部分病例健侧骨质增生可能影响塑形精度,但通过健侧仍可将内置板材塑出基本形状,术中稍微修改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