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13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51.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RMS)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5例鼻腔鼻窦RMS患者资料。15例RMS患者多为青少年,胚胎型12例,腺泡型3例。其中单纯化疗1例,鼻内镜手术+术后化疗3例,鼻内镜手术+术后放化疗7例,术前诱导化疗+鼻内镜手术+术后放化疗4例。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用Kaplan-Meier法评估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治疗方式等因素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随访3~113个月。治疗后6例无复发,4例局部复发,5例全身转移。8例生存,7例死亡。1年生存率约为93.3%,5年生存率约为43.6%。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治疗方式及美国RMS研究组(IRS)分期是影响RMS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鼻腔鼻窦RMS临床罕见,易侵及眼眶、颅底,具有高复发率及死亡率。多学科联合诊疗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式,手术联合辅助放化疗可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提高对该病的临床及病理认识,进行分子学及基因组学研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有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上颌骨囊肿开放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对13例侵犯上颌窦或鼻腔底的上颌骨囊肿在鼻内镜下行上颌骨囊肿开放术,即行鼻内镜下囊肿下鼻道或鼻腔底开放术,囊肿囊壁被全部或部分切除。结果:随访6~36个月,13例患者未出现面部隆起、鼻塞及鼻腔溢液等症状,囊肿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上颌骨囊肿开放术适用于侵犯上颌窦或鼻腔底的上颌骨囊肿,较传统手术创伤小,简单高效,受侵牙齿可尽量保存。  相似文献   
53.
儿童突发性聋虽然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但听力损失较重,临床预后较成人差,对患儿身心发育有一定影响,尤其双耳同时患病者更为明显。有关儿童突发性聋的临床报道较少,约有半数可追查到病因或诱因,其中病毒感染和解剖结构异常占很大比例,提示临床应该重视病因学研究,特别是先天解剖发育异常者。头颅和颞骨CT以及MRI在儿童突发性聋病因、治疗方案的确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4.
《耳鼻咽喉头颈部变态反应病学》一书共120余万字,历经数年,在主编顾之燕教授和李源教授的共同努力下,近日终于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顾教授邀请我参与该书写作,我先是一惊,后是一喜。惊的是本人才疏学浅,在学富五车的顾教授面前,做学生是否合格尚需斟酌,担当写书的任务实在有点力不从心,甚至有“班门弄斧”之嫌;喜的是耳闻目睹了顾教授的风采,又参与过顾教授牵头的部分书稿的编写、审阅及修改,此次如能参与写作一定会有许多意外的收获。后来我如愿参加了该书的写作。现借此机会把写作过程中的一些“故事”讲出来,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55.
肾移植后的真菌和病毒感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肾移植后感染已成为肾移植患者移植肾失功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肾移植后感染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的治疗方案.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后感染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提高肾移植后感染的治愈率.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6-02/2008-02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完成.对象:84例肾移植患者中18例移植后的感染者.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胸部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未提示肺部明显病变或肺部感染症状及体征明显者行肺部CT检查.行病原学检测,包括血、尿、痰,鼻拭子、咽拭子培养,痰涂片+培养查真菌,抽血查CMV、EB-DNA及支原体,痰查抗酸杆菌.对所有肺部感染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即抗菌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根据患者病情、血常规淋巴细胞绝对值及CD4+T细胞绝对值计数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对患者感染发生时间、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及诊断和治疗策略进行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感染发生时间及症状.②影像学表现和病原学检测结果.③抗生素的选用和免疫抑制剂调整.结果:18例患者中,11例(61.2%)为尸体供肾肾移植患者.12例(66.7%)发生于移植后3月内,15例(83.3%)发生于移植后6月内.14例(77.8%)以发热为主要症状,呼吸道感染15例(83.3%),其中13(72.2%)例为肺部感染.6例病原学检查提示真菌感染,且以念珠菌为主.3例(16.7%)死亡其中2例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均为混合性感染.结论:肾移植后感染患者病原体呈多样性,但以细菌、真菌和病毒为主.重症肺炎合并CMV感染提示预后不良,真菌和病毒感染在肾移植后感染患者中应引起足够重视.治疗以综合降阶梯治疗为主,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甚至停用免疫抑制剂是治疗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56.
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等许多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病理过程,是肝病治疗中的一大难点。本课题组在既往工作(包括国家“八五”攻关)基础上,重点开展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及其药理(抗肝窦毛细血管化)研究。临床研究采用严密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及平行对照的方法,着重以活检肝组织纤维化分期这一“金标准”进行疗效判断,同时结合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观察。经21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病例(试验组110例、对照组106例,有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肝糖异方及其拆方扶正化瘀方、实脾方对CCl_4所致肝硬化大鼠肝纤维化及糖代谢异常的影响。方法 98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肝糖异方组、实脾方组、扶正化瘀方(FZHY)组和二甲双胍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40%CCl_4橄榄油溶液皮下注射+复合高脂饮食造模。自造模的第5周开始,用药组分别按体质量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8周。12周时,OGTT试验检测大鼠糖耐量,比较各组血糖AUC和血清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记录大鼠体质量、肝质量、脾质量,计算肝体比、脾体比;收集血清和组织样本,检测血清ALT、AST、Alb、TBiL水平;肝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肝脂肪变性,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脏胶原沉积情况;比色法测定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肝糖异方和扶正化瘀方可明显改善糖耐量异常,降低血糖AUC(P0.05),明显降低HOMA-IR(P0.05,P0.01);实脾方组空腹胰岛素浓度明显降低(P0.05)。血清生化检测结果显示肝糖异方和实脾方可以降低ALT(P0.05)水平,实脾方可以降低AST(P0.05)水平。HE染色结果显示,肝糖异方明显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天狼猩红染色结果表明,肝糖异方和扶正化瘀方可明显降低肝脏胶原面积(P0.01)以及肝组织Hyp含量(P0.05,P0.01)。结论肝糖异方及其拆方扶正化瘀方、实脾方可通过减轻肝脂肪变性及纤维化,调节改善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从而缓解CCl_4联合高脂饮食所致大鼠肝源性糖尿病。  相似文献   
58.
59.
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ABC法)观察大鼠鼻粘膜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能神经末梢的分布。结果表明CGRP能神经末梢广泛分布于小动脉壁,小静脉壁、腺泡周围及上皮细胞间,其中以小动脉壁密度最大。CGPR能神经末梢的典型形态为多级分枝的串珠样纤维,三叉神经节中也可见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胞体。基于上述观察,认为鼻粘膜中CGRP能末梢属于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