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31.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损伤(SCI)后损伤段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机制和相关因子的表达,以及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其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分为4组,建立SCI模型,观察rHu EPO对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损伤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因子(Bcl 2、Bax、Fas)的表达;TUNEL标记凋亡细胞;比较各组间差别。结果 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较损伤组提高(P<0.05);损伤组的凋亡阳性细胞多于治疗组;治疗组Bcl 2阳性表达细胞多于损伤组(P<0.05)。结论 凋亡是 SCI后神经细胞死亡的一种重要方式;rHu-EPO能抑制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对损伤脊髓的神经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2.
背景在脊髓损伤中,除了创伤造成的直接损伤外,脊髓局部还将发生一系列的继发性病理改变.有研究显示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能抑制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脊髓损伤段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因子的表达,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外科实验室和同济医学院病理科.对象实验于2003-09/2004-05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外科实验室和同济医学院病理科进行.雌性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4组,①空白组6只,只暴露脊髓,不损伤.②损伤组8只,脊髓损伤,不用药物.③治疗A组8只,脊髓损伤,仅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④治疗B组8只,脊髓损伤,联合应用重组入红细胞生成素和β-七叶皂甙钠.方法①动物模型制作24只大鼠应用改良的Allen方法致脊髓中度损伤.②给药治疗A组于术后1,3,5,8,11d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300 U/(kg·d).治疗B组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剂量时间同治疗A组,β-七叶皂甙钠0.1 mg/kg,1次/d,连用11d.空白组及损伤组尾静脉推注等容量生理盐水.③神经功能判断在造模后1和12 d分别由同一个实验者进行功能评分记录.行为观察参照改良的Gale神经功能行为分析法评估,0分为严重障碍,6分为正常.斜板试验观察大鼠抓握能力决定斜板角度的大小,反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④组织学检查大鼠术后12 d处死.取损伤段脊髓标本切片做苏木精-伊红染色.⑤神经细胞凋亡因子bcl-2,bax,fas检测取标本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显微镜高倍视野内染色呈棕色的阳性细胞,计算阳性率.⑥凋亡神经细胞检测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计算凋亡指数(凋亡细胞核数/总细胞核数).各指标检测结果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主要观察指标①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及斜板实验结果.②损伤段脊髓组织学观察结果.③神经细胞凋亡因子检测结果.④凋亡神经细胞检测结果.结果①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及斜板实验结果1和12 d空白组无显著差异.损伤组12 d斜板角度显著大于1 d时(P<0.05).治疗A和B组12 d行为评分及斜板角度值均显著大于1 d时(P<0.05),且显著大于损伤组P<0.05).②损伤段脊髓组织学观察结果损伤组损伤段变细,脊髓内有大部分坏死和大量胶质细胞增生;治疗A,B组大多数神经组织正常,治疗B组组织结构优于A组.③神经细胞凋亡因子检测结果损伤组bax,fas凋亡阳性细胞明显多于治疗A,B组[损伤组(25.75±3.37)%和(41.37±2.83)%,治疗A组(19.87±3.56)和(26.00±3.29)%,治疗B组(12.00±2.97)和(17.50±2.20)%,P<0.05];bcl-2显著低于治疗A,B组[(9.75±1.83)%,(14.63±2.83)%,(21.63±5.34)%,P<0.05].④凋亡神经细胞检测结果损伤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治疗A,B组(50.75±5.39,34.75±3.01,24.00±3.46,P<0.05).结论细胞凋亡是脊髓损伤后神经元死亡的一种重要方式.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能抑制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对损伤脊髓的神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3.
陈其友  赵铭  吴清泉  钟胜 《山东医药》2010,50(18):56-57
目的观察胸腹两切口横结肠代食管胸内机械吻合在残胃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3例残胃食管癌患者均采用横结肠胸内机械吻合的方法重建食管。结果本组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5 h,术后并发右侧脓胸、呼吸衰竭各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2周行钡餐造影检查,均未见吻合口狭窄,无吻合口瘘及明显反流。术后随访1~9 a,生存8例,死亡5例。其中4例随访5 a以上,无吻合口狭窄、胸结肠综合征等远期并发症。结论对残胃食管癌患者采用胸腹两切口横结肠代食管胸内机械吻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4.
<正>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是鉴别良恶性肿瘤、肿瘤分级、分期及预后判断较好的检查手段,但对肾脏肿瘤,由于部分肾细胞癌病理的特殊性,使18F-FDG PET/CT检查易出现假阴性,其灵敏度为40%~94%[1,2]。而CT双期增强扫描能明确提高肾脏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因此,本研究将评价18F-FDG PET/CT联合CT双期增强扫描在肾脏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比较常规三联方案与三联方案加气滞胃痛颗粒在胃溃疡的治愈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治疗上的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将病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常规三联方案,另一组采用常规三联方案加上气滞胃痛颗粒.结果 两组在胃溃疡的治愈率以及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上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气滞胃痛颗粒可能协同促进溃疡愈合和Hp的根除.  相似文献   
36.
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以原发心脏损害致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更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其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而运用辨证施护对各型心力衰竭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临床分型1.l气血不足心脾两虚久病失调,劳则气短心悸,神疲体乏,面色苍白,易自汗出,食纳少,睡眠不安,舌质淡红,脉细弱或略数。豆.2。G肾阳虚水气泛滥,呼吸端促,心悸,头汗出,四肢发胀,两额紫赤,腰痛腿酸,腹胀尿少,舌淡而胖,苔浊,脉浮大无力。13,0阳气虚瘀血内阻,呼吸气促,面色梅滞,口后青紫,…  相似文献   
37.
赵铭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289-290
目的探讨老年骨科住院患者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老年骨科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方法对我科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79例老年骨科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9例老年骨科患者治愈、好转出院,无1例护理并发症。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能进一步提高老年骨科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8.
本文通过同种异体骨钉在治疗股骨头骨折中的应用,对同种异体骨钉的制备、手术方法作了介绍,并探讨了其机理及优点,经5例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我们认为同种异体骨钉是治疗股骨头骨折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39.
谈谈甲状腺肿瘤的术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疾病种类颇多,但如何做好手术、保持外容美观、术后功能尽量不受或少受影响,如何减少并发症等是医患共同关心的。这里就我院门诊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来供同道者参考。1、良性甲状腺肿瘤手术时一般没有切断颈前肌的必要,当然对瘤体较大者,如直径超过6cm 以上,或复发性2次手术者应视具体情况对待。具体方法为:取颈前脚骨柄上适当位置弧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颈阔肌,  相似文献   
40.
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中的第一道免疫防线,一旦CNS发生轻微的病理变化即可激活MG,并使其向不同的方向极化,它在CNS疾病的病理变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具体介绍MG的激活以及其在CNS炎症、神经退行性病变、肿瘤等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