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3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 毫秒
51.
夹层法鼓膜成形术远期疗效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夹层法鼓膜成形术远期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住院行颞肌筋膜夹层法修补鼓膜穿孔的205例(223耳)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12~65岁,平均34.3岁;病程1个月~25年,平均16.1个月.观察指标包括年龄、性别、病因、病程、干耳时间、手术径路、穿孔部位、穿孔大小、鼓室状况、鼓膜是否有硬化斑.术后随访2年以上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数据管理、统计方法为Logistic回归.结果 随访2~5年鼓膜愈合212耳,远期鼓膜愈合率为95.1%.其中,鼓膜色泽与形态正常、无其他并发症者186耳,远期手术成功率为83.4%.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依据OR值显示可能影响手术成功的相关因素依次为:穿孔大小(OR=1.900)、病程(OR=1.003)、干耳时间(OR=0.908).对术前纯音测听检查为传导性聋175耳分析显示:术后气骨导差(听力级)的平均值较术前降低7.0dB.结论 鼓膜穿孔越小、病程越短、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干耳越久,远期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小,对手术成功越有利.鼓膜内陷钙化常为晚期并发症,也是造成修补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2004年以来,我们接诊的恒前牙外伤患者18例(患牙22个),其中男11例(患牙13个),女7例(患牙9个),年龄8~23岁.病例选择满足以下条件: ①脱位牙均为恒前牙;②损伤牙不包括冠折及合并牙槽骨及颌骨骨折者;③不包括嵌入性脱位且无松动的恒前牙.  相似文献   
53.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了<关于实行病人选择医生促进机构内部改革的意见>,为了适应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和过行机制的深化改革,各级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引进竞争机制,积极推进"病人选择医生"的全新医疗服务模式,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医院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54.
面神经再生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神经损伤及修复的研究一直是相关学者及临床医师关注的课题.面神经损伤的动物造模研究揭示了面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相关影响因素.面神经损伤后的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相关的神经营养因子的研究表明神经生长因子不仅阻止普通神经元死亡,也能抑制损伤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死亡.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具有调节损伤的神经元的作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具有调节损伤的神经元的作用.神经生长因子主要通过与TrkA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营养素-3分别与受体TrkB和TrkC结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芪丹通脉片及其拆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并研究方剂配伍的意义。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芪丹通脉片总方组与黄芪组、活血组。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凋亡神经细胞及Bcl-2蛋白阳性细胞表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丹通脉片总方组与黄芪组、活血组凋亡神经细胞表达降低,Bcl-2蛋白阳性细胞表达增多(P<0.01),且与拆方组比较,总方组的作用最强(P<0.01)。结论芪丹通脉片及其拆方可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芪丹通脉片总方组的作用明显优于黄芪组、活血组。  相似文献   
56.
大鼠出生后发育中螺旋神经节神经元凋亡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出生后发育时螺旋神经节(spiral ganglion,SG)神经元凋亡和分化的关系。方法:应用透射电镜观察1、3、5、7、10、14和30天龄大鼠螺旋神经节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及细胞凋亡现象。结果:大鼠出生后5和7天,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SG神经元凋亡,其典型的超微结构改变为染色质凝聚和着边形成的新月样结构、凋亡小体和细胞皱缩;随后的发育阶段细胞凋亡现象消失;最早可识别的富含神经丝的Ⅱ型神经元(neuron2,N2)出现在出生后7天,新出现的N2有明显的细胞皱缩现象;在随后发育的各阶段,SG中I型神经元(neuron1,N1)和N2的结构特征更明显,逐渐发育成熟。结论:神经元凋亡是大鼠螺旋神经节出现后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发生在N2分化过程中,可能与SG中N2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onga报道的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益气活血方组.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凋亡神经元细胞;用免疫组化法与医学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Bcl-2和Fas-L的蛋白表达.结果:①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及Bcl-2、Fas-L蛋白阳性细胞数目均增多(P均<0.01);②与模型组相比,益气活血方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及Fas-L蛋白阳性细胞数目减少,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目增多(P均<0.01).结论:益气活血方药(芪丹通脉片)可增强Bcl-2蛋白的表达,同时下调FasL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这可能是益气活血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二乙烯三胺五乙酸2-脱氧葡萄糖(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2-de-oxy-D-glucose,DTPA-DG)与2-脱氧葡萄糖(2-deoxy-d-glucose,DG)对己糖激酶磷酸化代谢途径的作用及细胞摄取99m锝-二乙三胺五醋酸-氨基葡萄糖(99mTc-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2-deoxy-D-glu-cose,99mTc-DTPA-DG)的机制.方法 己糖激酶(hexokinase,HK)磷酸化实验分为4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0.5、1.0、2.0和2.5 h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含量;己糖激酶抑制实验分为3组,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偶联比色法检测红细胞中DTPA-DG与DG的HK活性.结果 4组己糖激酶磷酸化实验不同药物浓度、不同时间反应消耗的ATP和生成的ADP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底物浓度为100ul、反应时间为2 h的反应进行最彻底.3组己糖激酶抑制实验不同药物浓度测得的HK活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底物浓度为100uL时ILK活性最高.结论 DTPA-DG与DG能发生己糖激酶磷酸化,99mTc-DTPA-DG通过己糖激酶磷酸化途径进入细胞,可作为葡萄糖代谢类似显像剂.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索充分发挥监督管理职能,切实加强化妆品监督管理的方法.方法 统一方法和标准,随机抽取所查单位经营或使用的美白类和祛斑类化妆品,检查产品标识说明书.结果和结论 我国美白类和祛斑类化妆品主要存在界限不清,标识超范围宣传、夸大宣传、无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成分标识不全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化妆品分类方法滞后;监管法规滞后;监管手段落后;化妆品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薄弱;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等,建议统一归类方便管理;完善化妆品法律法规;增强企业自律意识;强化生产企业监管;提升监管人员素质;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60.
维生素D是参与骨骼和肌肉代谢的重要激素之一,它在骨和肌肉的发育、生理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体内维生素D的状态可以通过血清250HD的水平来评价。250HD血清浓度和甲状旁腺素分泌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