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3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6篇
  2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建立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患者的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提取2008—2019年重症医学信息数据库(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Ⅳ,MIMIC-Ⅳ)中2767例SAE患者的临床数据作为训练集,构建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预测准确性及拟合优度进行评价。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134例SAE患者临床数据纳入验证集,代入预测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国际标准化比值、动脉血氧分压、血乳酸、血尿素氮、白蛋白是SAE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使用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0.765,95%置信区间为74.45%~78.53%,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χ2=...  相似文献   
72.
目的通过对皮肤衰竭的概念内容、属性、先决条件、结果、正反面案例进行分析, 梳理皮肤衰竭概念的组成部分, 区分皮肤衰竭和压力性损伤, 为护理工作者能有效识别皮肤衰竭、制订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OVID等国内外数据库, 以Walker和Avant概念分析法为框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共纳入51篇文献, 从概念属性、正反案例、前因等7个方面进行介绍。明确概念在临床中的应用, 且进行了深度探究, 总结疾病的评估内容、影响因素以及压力性损伤鉴别等。结论阐明皮肤衰竭的概念, 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在有效识别皮肤衰竭的前提下, 发挥预见性思维, 积极制订护理干预措施, 提高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救治。  相似文献   
73.
目的比较溶栓时间窗内不同时间段急诊溶栓治疗脑卒中的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人民医院在溶栓时间窗内实施溶栓治疗的脑卒中患者78例,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按照急诊溶栓治疗时间分为对照组(36例, 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3~5 h)与研究组(42例, 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0~3 h)。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83%, 39/42)高于对照组(67.44%, 25/36), P<0.05。治疗后, 研究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研究组Fugl-Meyer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8%, 1/42)低于对照组(19.44%, 7/3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 P=0.036)。结论对于溶栓时间窗内行溶栓治疗的脑卒中患者, 在发病后0~3 h开展急诊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促进其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的恢...  相似文献   
74.
75.
背景:高位踝关节扭伤容易漏诊导致踝关节功能障碍,关节镜检查可发现隐匿性高位踝关节扭伤,采用Suture-button弹性固定能恢复远端胫腓联合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目的:探讨踝关节镜辅助下采用Suture-button弹性固定治疗高位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武汉市第四医院足踝外科在踝关节镜辅助下进行Suture-button弹性固定治疗的40例高位踝关节扭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Suture-button弹性固定,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将患者术前影像学数据与术中关节镜下分离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按照Meislin标准进行疗效评估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1)40例患者术后获16-48个月随访;(2)术后末次随访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为(88.95±6.64)分,目测类比评分为(1.78±1.23)分,踝背伸活动度为(33.50±5.79)°,踝跖屈活动度为(34.50±5.97)°,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3...  相似文献   
76.
  目的  了解河北省中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  方法  利用京津冀地区生活社区自然人群慢性病队列研究数据,分析河北省七个区县4 546名40~80岁居民MS的患病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MS患病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MS患病率为25.30%,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8.59%,女性为23.09%;汉族患病率为28.15%,满族为21.07%。MS各组分中,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紊乱的患病率分别为50.99%、46.70%、22.06%和43.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0.69,95% CI:0.57~0.83,P<0.001)、满族(OR=0.68,95% CI:0.59~0.79,P<0.001)和较高的文化程度(相对于小学及以下文化者,高中/初中和大专及以上OR分别为0.83和0.75)是保护因素,高龄(与40~岁年龄组相比,50~岁、60~岁和70~岁年龄组OR分别为1.81、1.76和1.50)是危险因素。  结论  河北省中老年人MS患病率较高,特别是在高龄、男性、汉族和低文化程度人群中。在对人群进行针对性防控的同时应采取积极措施控制体重。  相似文献   
77.
黄芪注射液对老年患者血清SOD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老年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值的影响。方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SOD 值改变。结果:黄芪注射液治疗后血清SOD较治疗前显著增高。结论:黄芪能提高血清SOD,对过氧化脂质致动脉的损伤起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了解邯郸地区女性HPV基因型分布及年龄分布特点,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防治提供临床治疗依据。方法采取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于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5 318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21种HPV基因型(高危型15种:HPV 16、18、52、58、39、53、66、31、51、33、68、45、56、59、35型;低危型6种:HPV 6、11、42、43、44、CP8304型)分析检测,分析感染亚型及其分布特点。结果 5 318例样本中阳性总数848例,总阳性率15.95%,除44型外,其余20种基因亚型全部被检出,高危型感染多于低危型,高危型562例,低危型184例,混合感染型102例。HPV感染率最高是HPV16型,其次为HPV 52、18、52、39型。低危型最常见为HPV6型,其次为HPV 11、CP8304、42、43型。结论HPV感染存在地域差异,了解邯郸地区女性HPV感染亚型及其分布特点,加强对邯郸地区各年龄段女性多种型别HPV的监测及筛查,为邯郸地区女性宫颈癌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数据,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9.
脑转移瘤是常见的继发性恶性肿瘤, 放射治疗是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但由于锥形线束CT(CBCT)等图像引导技术无法较好地实时显示颅内肿瘤体积、形状及瘤周水肿变化, 影响了自适应放疗的精准性, 限制了大剂量低分次放疗在脑转移瘤中的应用。磁共振(MR)图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软组织对比度, 且无额外辐射损伤, 较CBCT具有明显优势。MR引导的自适应放疗可以实时影像跟踪治疗过程中颅内肿瘤解剖形变及位置变动, 并据此进行在线剂量重建, 从而保证肿瘤组织得到足量照射、减少周围重要危及器官受量, 达到动态的精准放疗。本文就MR引导自适应放疗在脑转移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0.
背景与目的 由于机器人手术设备的3D视野以及灵活的内关节器械,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甲状腺外科的应用扩展了腔镜手术的适用范围。本研究对笔者单位应用机器人辅助超精细被膜解剖(SMCD)技术实施的甲状腺癌(TC)根治术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应用机器人实施SMCD技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6月—2022年5月应用机器人辅助SMCD技术完成TC根治手术的1 045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 0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机器人手术,其中,214例(20.5%)行单侧腺叶切除+单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342例(32.7%)行甲状腺全切+单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317例(30.3%)行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157例(15.0%)行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单侧侧方清扫,15例(1.4%)行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双侧侧方清扫。除了进行侧方清扫的172例(16.5%)患者采用经双侧乳晕和腋窝(BABA)入路外,其余873例(83.5%)均采用经单侧腋窝双侧乳晕(UABA)入路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151.74±59.62)min。行甲状旁腺移植38例(3.6%),336例(32.2%)患者术后行131I治疗;术后发生了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45例(23.4%),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7例(0.7%);术后发生了暂时性声音嘶哑4例(0.4%);术后发生局部复发3例(0.3%)。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手术切除范围是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HR=1.51,95% CI=0.90~2.49,P<0.001;HR=1.20,95% CI=1.00~1.43,P=0.049)。结论 机器人TC手术安全彻底,UABA入路能够胜任机器人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清扫,而BABA则是行侧方淋巴结清扫更适合的选择。同时机器人辅助下SMCD的应用有助于保护甲状旁腺功能,减少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