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背景:对于弹性髓内钉固定和钢板固定,选择何种方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疗效满意,目前尚未达成共识,且当前的研究仅限于小样本研究,很难做到大样本多中心治疗观察分析. 目的:用 Meta 分析的方法评价弹性髓内钉固定与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2012年第1期),CBM、CNKI、VIP 和万方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领域杂志,时间从建库至2012年3月.搜集关于弹性髓内钉固定与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对照研究,由两名评价员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 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1项随机对照试验,4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试验,共388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弹性髓内钉固定组术后功能恢复 Constant 评分高于钢板固定组(P <0.01).在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弹性髓内钉固定组少于或小于钢板固定组(P <0.01).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骨不连、内置物固定失败、切口感染和骨折畸形愈合等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现有证据表明,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疗效优于钢板固定,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种方法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上述结果尚需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中及术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的发生及早期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中、术后继发对侧颅内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17例迟发性血肿病人,其中4人死亡,手术病死率23.5%.结论:在清除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时发生脑肿胀或术后病情恶化应想到对侧迟发血肿形成,及早钻颅探查或复查CT,发现血肿及时处理,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3.
背景:对于弹性髓内钉固定和钢板固定,选择何种方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疗效满意,目前尚未达成共识,且当前的研究仅限于小样本研究,很难做到大样本多中心治疗观察分析。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弹性髓内钉固定与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2012年第1期),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领域杂志,时间从建库至2012年3月。搜集关于弹性髓内钉固定与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对照研究,由两名评价员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 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1项随机对照试验,4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试验,共38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弹性髓内钉固定组术后功能恢复Constant评分高于钢板固定组(P < 0.01)。在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弹性髓内钉固定组少于或小于钢板固定组(P < 0.01)。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骨不连、内置物固定失败、切口感染和骨折畸形愈合等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现有证据表明,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疗效优于钢板固定,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种方法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上述结果尚需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4.
目的:建立正常脊柱胸腰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选择一位健康成人志愿者,通过CT扫描获得胸腰段数据,Mimics 10.01软件生成T12-L2椎骨三维模型,Geomagic 11.0、UG7.0生成三维实体模型,Hy—permesh10.0划分网格,并建立椎间盘、韧带等结构,Abaqus6.9.1加载求值,施加500N垂直压缩力,7.5Nm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轴向旋转力矩,分三个载荷步(2.5、5.0和7.5Nm)施加,观察T12-L2节段运动范围。结果:建立了正常人胸腰段三维有限元模型,整个模型共90014个单元,158684个节点。对模型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作用,T12-L2节段的力矩-旋转角度曲线与文献体外实验数据基本吻合。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正常脊柱胸腰段三维有限元模型有效,可进行进一步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5.
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徒手植入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方法,总结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新鲜成人寰枢椎标本各50具,男女各25具,用尖嘴咬骨钳咬除进钉点骨皮质,先后分别用1.5、2.5 mm克氏针制备钉道,再用锤子将导锥顺着制造的钉道小心击入,待有落空感时停止;寰椎侧块螺钉进钉点选择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18~20mm,与后弓下缘以上2 mm的交点,钉道方向在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螺钉头端向头侧倾斜约5°。枢椎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钉道与矢状面夹角约15°,横断面夹角约30°。临床寰枢椎不稳患者26例,男15例,女11例,平均39.5岁;应用钉棒系统17例,钉板系统9例。术前JOA评分5.1~10.6分,平均7.5分。[结果]术后无1例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随访9~32个月,平均15个月,JOA评分12.9~16.5分,平均14.5分,改善率87.6%。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简单、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6.
关于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该病不同方法治疗后的疗效研究,为医师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将290名患者按病情轻重分为Ⅰ、Ⅱ、Ⅲ度。I度单纯用物理疗法;Ⅱ度及Ⅲ度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及物理疗法。结果:Ⅰ度患者42例,物理治疗优良率为41%。Ⅱ、Ⅲ度患者248例,手术治疗加物理疗法,优良率达98%。结论:对Ⅰ度患者应首先选择物理疗法。对Ⅱ、Ⅲ度患者,手术治疗固然重要,但术后的正确物理治疗亦不容忽视。术后及时、正确的物理治疗能巩固手术疗效,提高治疗的优良率。  相似文献   
37.
微创技术兴起于20世纪后半叶,1985年英国泌尿外科医生Payne和Wickham首次提出“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的概念,1987年法国医生Mouret成功的施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此后,“微创外科”被广泛接受。实际上1982年Maged就最先描述了腰椎经皮穿刺固定技术翻,真正的“微创脊柱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起步稍晚,它意味着采用微小切口或穿刺通道,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多种游离皮瓣修复足踝部特殊类型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股前外侧皮瓣、胸脐肌皮瓣及旋髂深血管为蒂的髂骨皮瓣3种游离吻合移植方法,对16例足踝部特殊类型组织缺损患者进行修复。结果16例游离移植皮瓣全部成活.随访4~18个月,所有皮瓣色泽、质地,外观良好,创面完全覆盖.结论股前外侧皮瓣、胸脐肌皮瓣及旋髂深血管为蒂的髂骨皮瓣是修复足踝部特殊类型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9.
背景:脊柱侧凸矫正中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成败依赖于钉道的制备.目的:以徒手克氏针加叩击法制备胸椎椎弓根钉道,观察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置入后与宿主的组织相容性反应.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0-01/2005-01在西安市红会医院脊柱外科进行.对象:采用徒手克氏针加叩击法制备胸椎椎弓根钉道置入椎弓根螺钉的方法矫正胸椎侧凸畸形129例,其中103例获得随访,男42例,女61例;年龄13~19岁,平均15.3岁.方法:咬除进钉点骨皮质,以据术前X射线片、CT片测量的深度和旋转的程度,分别先后用15 mm、2.5 mm克氏针沿椎弓根方向钻孔.达到测定的深度停止进针,球形探子探查无误后改用导锥顺着制造的钉道小心缓慢进入.深度一致后,再次用球形探了探查,置入螺钉.主要观察指标:①术中血管损伤、脑脊液漏以及螺钉位置.②置入螺钉的准确性.③置入后观察冠状面、矢状面和旋转畸形的矫正度.④材料与宿丰的牛物相容性.结果:①胸椎椎弓根螺钉一次性置入成功为96.2%,32枚螺钉位置不当,其中18枚术中即被发现,偏内侧5枚,偏下方3枚,偏上方4枚,偏外侧6枚,其余的14枚螺钉都是置入后通过CT或者X射线片发现,且均偏外侧.②1例术中脑脊液漏者骨蜡封闭后未发生脑脊液漏.③置入后甲均身高增加4.6cm,置入后冠状面Cobb角平均21°.甲均矫正率73%:矢状面Cobb角平均23°.旋转畸形矫正Ⅰ~Ⅱ度.平均随访3.5年,最终随访矫正度丢失率为1.8%.④迟发性感染1例,螺钉断裂4例,1例螺钉向椎弓根外侧偏移加重.结论:采用克氏针制备胸椎椎弓根钉道置入螺钉准确率高,并发症少,宿主发生组织相容性的机率较低.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6年3月我科收治的8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疼痛,脊髓损伤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4例,D级3例,所有患者均行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椎弓根螺钉加椎间钛网自体骨固定,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指标,术后随访3~24个月,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VAS评分、脊髓损伤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10~600 min,平均438 min;术中出血量800~7500 mL,平均3000 mL;VAS评分由术前(8.56±0.77)分下降至末次(4.12±0.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例因选择性肿瘤动脉栓塞发生截瘫,术后双下肢肌力0级,只能佩戴支具坐轮椅;;Frankel级别从D级跌至A级,余均获得改善;术中发生1例硬脊膜撕裂伴脑脊液漏,予以缝合修补,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未发生中枢系统感染;还有1例神经根牵拉损伤,术后通过营养神经等对症处理已恢复。结论全脊椎切除术在脊柱转移瘤的应用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是一种积极的外科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