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12篇
中国医学   26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黄芪是一味临床应用很普遍的补气药。《神农本草经》将之列为“药之上品”;《本草纲目》认为黄芪“可治一切气衰血虚之证”。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等功效。祖国医学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础物质,脉象能反映气血运行功能状态。黄芪的补气作用能否通过脉图观察加以验证呢?为此我们进行了本课题研究。对黄芪的即时效应进行了观察总结,发现服用黄芪能明显改变脉图形态,主要表现为服生黄芪煎汁后,脉图形态变得高大、滑利,脉图面积增大,提示气血充盈、血行流畅的生理状态。1 实验对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亚健康状态大学生面色特征。方法:应用《健康状态评估简表》对207名大学生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应用数字图像分析技术进行面色特征分析,分别取额头、左颊、右颊、鼻头、下颌、口唇6个部位进行分析;分析不同健康状态、亚健康不同中医证型的面色RGB色度、HIS色度、L*a*b*色度颜色特征。结果:亚健康组与健康组在整体面色上并没有显著性差别,在局部面色上存在一定显著性差异;亚健康各中医证型组之间存在较多显著性差异;对亚健康进行面色观察分析时,局部面色的分析比整体分析更具诊断价值。结论:将面色图像分析方法应用于亚健康评价是完全可行的,为亚健康状态的客观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曹炳章的《辨舌指南》是近代中医舌诊的代表性专著。介绍其主要内容和特点,并对其中八条原文的临床指导意义作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4.
今年2月16日是本世纪全世界所能看到的最后一次日全食,引起了国内外科学工作者的重视,百年罕见的自然壮观是研究气象医学和中医关于太阳与人体阳气关系的良好机会.上海中医学院和市脉象研究组等.组成科研观察小组,经过多学科的课题设计,赴昆明实地观测.他们与昆明铁路局中心医院、昆明市延安医院、云南省交通局医院以及昆明军区军医学校等四个单位协作,就日全食对人体及动物体有何影响进行了观测研究.分别对患有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风心病等59名病人和12名健康人进行了十七个项目的观察和测定,同时对动物的血压和松果体进行观测.他们对病人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获得了日食前后及日食期间的多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数据和资料.除了记录心率、呼吸、体温、血压、自身感觉等一般项目外,还着重使用了多导生理记录仪、心电图  相似文献   
15.
老中医谈脉诊的重要性及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有些年轻中医对脉学不够钻研,对脉诊不够重视,这是应该提醒注意的。脉诊功夫不过硬,怎能当好中医?另外,脉诊客观化的研究,虽已做了些工作,尚待深入。在这方面,多听听老中医的意见是有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其研究成果,要让中医乐于接受和使用。  相似文献   
16.
运用3 MX—1型三头脉象换能器及脉象实验装置。摸拟手指"三部九候"切脉方法,观察并分析62例慢性胃炎患者脉图,并以20例健康者脉图作对照。结果表明:患者组与健康组均以弦脉为主,其中脾胃气虚型,脉形多弦而弱,右关脉力明显减弱;阴虚内热型多见滑脉,左手三部脉力偏弱;湿困脾胃型脉形弦、平而缓、右关部脉力增强;肝郁气滞型的脉形弦,二关部脉力增强。脉形、脉力、脉位的变化与临床辨证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7.
弦脉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弦脉是临床上非常多见的一种脉象,脉形的特征性强,历代医家的论述比较明确,切脉时容易辨认,而且经过多年测绘,弦脉脉图已基本定型。在这基础上,我们结合临床,对弦脉的机理进行探讨。本文的资料是用脉象仪测绘的脉图,分析正常人群中弦脉的分布规律,讨论弦脉在某些疾病中的辨证意义以及弦脉形成的有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亚健康状态大学生舌象特征。方法:应用《健康状态评估简表》对207名大学生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应用舌象数字分析诊断系统(TDAS 2.0)进行舌象采集、舌色、苔色分析;分析不同健康状态、亚健康不同证型的舌色、苔色RGB、L*a*b*颜色特征。结果:亚健康组舌苔a值要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亚健康组舌色、苔色主要显著性指标集中在a、b值上;亚健康气血虚组、阳虚组与健康组比较,存在a值减小、b值增大的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舌象图像分析方法应用到亚健康状态评价与证候分类中是可行的,研究为亚健康状态的客观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费兆馥教授强调中医诊断理论与临床并重,重视中医诊断方法的客观化研究与应用相结合,临床擅于应用舌象、脉象等中医特色诊断方法;重视辨证,主张药随证出、方因法变;用药重视调理血气,提倡扶正为先、祛邪为要,善用黄芪。对硬皮病的治疗主要以滋阴填精、益气温阳为主,辅以活血通络。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医诊断学教学与临床实用脱节的现象,费兆馥教授提出了"分部诊断教学法"。以颈项部诊法教案为例,主要从颈项部的结构与功能、病理变化、常见证候、典型医案、经典文献五个方面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