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72.
目的 分析观察正清风痛宁和塞来昔布改善骨性关节炎功能障碍的效果及机制。方法 采用分组的方法:正清风痛宁和塞来昔布治疗为治疗组,正清风痛宁治疗为对照组1,塞来昔布治疗为对照组2,观察三组患的功能恢复情况及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功能恢复情况及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功能恢复及各项指标改善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对照组2(P<0.05)。结论 正清风痛宁合塞来昔布对改善骨性关节炎的功能障碍及各项指标效果明显,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73.
背景与目的:经气管超声内镜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在纵隔淋巴结诊断中的运用日趋广泛,但涉及麻醉方法的文献报道甚少.本研究探讨3种不同麻醉方法在EBUS-TBNA的应用比较.方法:从2009年1~11月,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或Ⅱ级,年龄35~65岁,因纵隔淋巴结肿大需行EBUS-TBNA患者,按手术顺序分为:气管及声门表面麻醉复合静脉镇静(T组)、静脉麻醉(R组)和全身麻醉(G组),每组20例.T组使用2%利多卡因5 mL经环甲膜注入行气管表面麻醉后TCI丙泊酚3 μg/(kg·min);R组TCI丙泊酚4 μg/(kg·min)及瑞芬太尼5 ng/mL;G组TCI丙泊酚4 μg/(kg·min)和瑞芬太尼5 ng/mL,顺式阿曲库铵0.25 mg/kg为诱导剂量,按需间断静注顺式阿曲库铵0.1mg/kg.3组患者均在入睡后置入喉罩,T组保留自主呼吸;R组和G组潮气量设置为8mL/kg行容量控制机械通气.观察记录患者入室、诱导后即刻、喉罩置入时、超声探头置入时、术毕、术后30min时患者桡动脉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BIS值,以及患者呛咳和呼吸抑制次数、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术者暂停手术操作次数、术后24 h恶心呕吐次数、术后卧床时间等指标.结果:T组患者在置入喉罩和内镜进入声门时血压、心率与基础值相比变化不明显.部分患者镇静后有一过性呼吸抑制.R组诱导后血压低于基础值(P<0.05),内镜进入声门时部分患者发生呛咳及术后有恶心呕吐发生.G组诱导后至术毕平均血压低于基础值(P<0.05),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及苏醒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明显高于T组和R组(P<0.05),无呛咳反应发生.结论:气管及声门表面麻醉复合镇静和静脉麻醉,与全身麻醉相比,能够更安全地应用于EBUS-TBNA.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应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1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选用甲氨蝶呤,口服,每周用10mg,3周后增到15mg,每周1次,以后维持6-12周;观察组应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皮下每次注射25mg,每周注射2次,共注射12周。结果观察组显效33例,有效1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5.0%,早期疗效反应,出现1周后反应明显,明显疗效反应发生在1个疗程结束前后;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1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70.0%,低于对照组(P〈0.05),且起效慢。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中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43.3%和41.7%(P〉0.05),未发生结核病和恶性肿瘤,无死亡病例和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能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症状,比甲氨蝶呤起效快、效果更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5.
76.
甲基强的松龙加环磷酰胺冲击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志明 《广东医学》2002,23(3):312-313
目的 观察甲基强的松龙(MP)加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SLE)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近6年应用MP+CTX冲击治疗53例SSLE患者的情况。结果 并发感染27例(51%),其中6例原有肺部感染加重(2例为结核杆菌感染),余21例在冲击治疗中发生感染(结核杆菌感染有3例)。MP冲击1疗程有28例,冲击2疗程有16例,冲击3疗程有9例,感染发生率依次为43%(12/28例)、50%(8/16例)、78%(7/9例)。53例中,临床缓解38例(72%),死亡15例(28%);其中死于感染10例(67%)、狼疮性心肌炎合并心衰、肾衰3例(20%)、狼疮脑病2例(13%)。结论 MP+CTX冲击治疗SSLE疗效肯定,但感染发生率高,且为SSLE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中,应将防治感染与狼疮治疗等同对待。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不同剂量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改善关节疼痛及活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92例患者采用抽签方法随机分为3组,均在口服西药的基础上,取不同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配50~100g/L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穴位注射;治疗组(32例)取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对照1组(30例)取15mL,对照2组30(例)取10mL,穴位注射1次/d。观察治疗效果和腰背疼痛、腰椎活动功能及各项临床指标。各组间的相关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30/32),对照1组为86.67%(26/30),对照组2为76.67%(23/30),治疗组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928,P<0.05);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104,P<0.01);治疗组患者腰椎的活动功能恢复情况与两个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不同剂量穴位注射治疗可改善患者关节及疼痛和强直状态。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分析观察正清风痛宁和塞来昔布改善骨性关节炎功能障碍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采用分组的方法:正清风痛宁和塞来昔布治疗为治疗组,正清风痛宁治疗为对照组1,塞来昔布治疗为对照组2,观察三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及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功能恢复及各项指标改善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对照组2(P<0.05)。结论正清风痛宁合塞来昔布对改善骨性关节炎的功能障碍及各项指标效果明显,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79.
目的对中药薰蒸与夹脊穴齐刺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止痛效果进行对比,观察其止痛效果,起效时间及疗效。方法采用统一标准随机分组治疗进行对比观察,以2组患者治疗15d及随机分组治疗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针刺组的止痛效果与中药薰蒸组有显著的差别(P<0.01)。并且针刺组的止痛时间与中药薰蒸组的止痛时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夹脊穴齐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止痛作用明显,起效快,而中药薰蒸的疗效稳定,无复发。  相似文献   
80.
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服药依从性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计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资科,比较依从组及不依从组患者在患者因素、药物治疗情况、治疗过程等变量上的差异.结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服药依从41.7%、不依从60.3%,单因素检验12个变量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服药依从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家属不支持、疾病知识掌握差、经济收入少、文化程度低是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惠者服药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影响因素较多,应针畸上述因素实施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其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