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并建立一种适合湖南省会城市HIV/AIDS人群的治疗关爱综合管理模式. 方法建立以定点治疗医院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网络,与各级综合医院、省市区CDC密切联系,及时将发现的HIV/AIDS人群纳入治疗关爱系统,为他们建档,定期追踪观察,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抗病毒治疗及机会性感染的治疗,并提供心理支持以及服药依从性督导. 结果建立了由省市区各级综合医院、疾病控制中心、以及长沙市传染病医院共同参与的完善的医疗服务网络,组建了由疾病预防医师、临床治疗医师、护士、药师以及社区同伴教员一起工作的团队,为HIV/AIDS人群提供全方位的治疗关爱服务,极大地提高了HIV/AIDS人群的随访率及治疗可及性,OIs发生率下降20%左右;AIDS病死率降低到4.92%. 结论该模式的建立,充分、合理地利用了湖南省会长沙市丰富的医疗资源,在管理HIV传染源,延缓HIV/AIDS疾病的进程,降低相关疾病发生率、病死率,降低人均治疗费用,提高HIV/AIDS生活、生命质量以及阻断AIDS的迅速蔓延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为了解一氧化氮(NO)在肝损害中所起的作用,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NO水平。慢性肝炎组血清NO值升高、与重型肝炎、肝硬化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重型肝炎组、失代偿性肝硬化组,对照组中血清NO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TA<40%的患者NO值与>40%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白蛋白血症患者其NO值与正常白蛋白血症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显示在引起肝损害机制中,一氧化氮具有双重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23.
肝纤维化相关性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与肝纤维化相关的细胞因子有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等。这些细胞因子及其网络的相互作用对肝脏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起调控作用,在肝纤维化形成的不同阶段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4.
肝源性糖尿病是继发于慢性肝功能损伤后发生的糖尿病。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与肝源性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密切,但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了解肝源性糖尿病发病机制有助于提高临床对肝源性糖尿病的认识和防治水平。本文阐述了胰岛素分泌与代谢障碍、肝炎病毒感染、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引起的肝脏损害、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肿瘤坏死因子-α和游离脂肪酸等体液因子代谢紊乱、瘦素和脂联素等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以及其他方面的最新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25.
徐春华  谢元林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12):1732-1733
【目的】探讨膦甲酸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病毒性重型乙型肝炎109例(HBVeAg、HBV—DNA均为阳性),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及对照组(51例),两组均给予保肝、支持、对症等治疗,治疗组加用膦甲酸钠注射液3.0g静滴,每日2次,14d后改为每日1次,疗程28d。观察两组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清HBV标志物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及HBeAg阴转、HBV-DNA滴度下降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膦甲酸钠在重型乙型肝炎治疗方面,具有改善症状,促进肝功能恢复、改善预后、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药物联合应用 (甘草酸二铵和丹参注射液 )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方法 :分治疗组、对照组分别联合应用甘草酸二铵、丹参注射液和凯西莱、门冬氨酸钾镁 ,观察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两种药物治疗后TBil值 ,A/G值 ,HA、PCⅢ、LN、Ⅳ -C值分别为 :TBil 17.2 5± 4 .18,A/G 1.4 8± 0 .16 ,肝纤维化指标PCⅢ 12 3.2 6± 36 .2 8,HA 92 .36± 5 7.2 3,LN 10 3.4 5± 34.2 2 ,Ⅳ -C 73.82±2 4 .86 ,HBe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 18.5 %、16 .7%。结论 :联合用药可以显著降低TBil值 ,升高A/G值 ,并且对HBeAg、HBVDNA有阴转效果 ,同时可以降低肝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27.
[目的]了解膦甲酸钠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毒副反应及是否提高生存率.[方法]对52例血清HBeAg定量和HBV DNA阳性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膦甲酸钠抗病毒治疗,对照组为常规综合治疗.[结果]膦甲酸钠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47.73%,HBeAg阴转率46.15%,临床有效率65.38%;对照组HBV DNA阴转率为18.18%;HBeAg阴转率13.33%,临床有效率39.47%.[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膦甲酸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6例长沙地区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感染形式、年龄、血清生化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以皮肤、巩膜黄染(100%)、消化道症状(70%)为主,并伴有并发症的出现,感染形式有单独感染与重叠感染两种。结论散发性戊型肝炎,临床以上单纯感染者为主,但也可与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而老年患者重叠感染黄疸较深,肝功能损害较重,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29.
[目的]了解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大致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改变情况与各因素的关系.[方法]对本院826例血清ALT大致正常[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的CHB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改变与ALT、HBeAg状态、年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LT为1~2×ULN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及以上者显著高于ALT<1×ULN者(P<0.01);HbeAg状态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无关(P>0.05);年龄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改变有密切关系,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ALT大致正常的CHB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与ALT水平、年龄有关,与HBeAg状态无关,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应根据肝脏活检组织学改变情况来决定.  相似文献   
30.
采用乙肝疫苗穴位注射加中药黄白汤(治疗组)与乙肝免疫核糖核酸(对照组)治疗慢性乙肝各50例。两组比较:症状体征消失和肝功能恢复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HBsAg阴转率:治疗组为26%,对照组为10%;HBeAg阴转率:治疗组为60%,对照组为26.32%(P<0.05);HBV-DNAP阴转率:治疗组为14%,对照组为2%。结果提示:乙肝疫苗穴位注射加中药黄白场治疗慢性乙肝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