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目的探讨地震所致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早期的处理方法与技巧,总结外固定支架治疗、稳定骨折端的临床效果。方法早期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5.12地震所致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伤员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14~71岁,受伤时间5~26小时,按Gustilo分型,ⅢA16例,ⅢB9例,ⅢC2例。结果25例骨折复位良好,2例因骨折复位不良,再次行骨折复位,外支架调整;肢体肿胀2~4天消退;无感染和II期截肢病例。手术时间40~70分钟,平均48分钟。结论地震所致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早期以外固定支架为主,有利于软组织修复及肢体肿胀消退,便于稳定骨折、术后护理及后期转运。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分期外固定支架结合交锁钉治疗胫腓骨性开放骨折的疗效。方法早期运用外围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待伤口软组织情况稳定后,再二期行交锁钉内固定治疗。Gustilo分类I度16例,Ⅱ度30例,Ⅲ度12例;近端5例,中段36例,远端17例。结果58例伤口愈合良好,57例术后平均12个月获得骨性愈合;1例发生延迟愈合,将髓内钉及锁钉由静力性固定改为动力性固定及植骨后,骨折愈合,无不愈合及畸形愈合。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交锁钉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一种较理想方法,操作简便,固定牢靠,感染率低,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3.
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和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及骶髂钢板或重建钢板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28例骨盆外形恢复良好,患者均恢复行走功能.随访5~42个月,骨折均愈合.按刘利民等评定标准优良率90.6%.结论 外固定架、重建钢板和骶髂钢板能有效固定不稳定骨盆骨折,矫正畸形,重建骨盆环,允许患者早期活动,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交锁钉治疗胫骨多段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运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多段开放性骨折,1周左右伤口干洁,再二期行交锁钉内固定治疗。结果38例术后平均12个月获得骨性愈合,1例因伤口感染,予伤口引流换药后骨折愈合,2例发生延迟愈合,予髓内钉及锁钉由静力性固定改为动力性固定及植骨后骨折愈合,1例骨折轻度成角,外观稍显畸形,负重行走正常。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交锁钉是治疗胫骨多段开放性骨折的一种较理想方法,其术中操作简便,固定牢靠,感染少,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5.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八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总结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经验教训,报道8例患者的诊治经过,并提出在高能量损伤时应注意的问题。本组均为高能量创伤所致。股骨颈骨折为基底部无移位性;股骨干骨折为粉碎性,7例位于中段,1例位于上段。一次手术同时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7例,骨牵引治疗1例。平均随访3年,手术复位除1例股骨干骨折未愈合,再次手术外,7例均满意愈合,功能良好。认为对有股骨干骨折的患者,均应提高警惕,注意有无股骨颈合并损伤。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以两处骨折分别切开复位内固定为宜  相似文献   
46.
目的:股骨下端骨折多为粉碎骨折,易累及膝关节,治疗上较为困难。讨论股骨下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是有必要的.方法:作者于1991年-1997年手术治疗31例,A型11例,B型4例,C型16例,固定方式为"L"型髁钢板、内外侧普遍预弯双钢板、松质骨螺钉和克氏针,合并使用螺栓。采用切口有大腿前外侧切口(部分病例加用内侧切口)和膝关节前外侧切口.结果:25例随访5月-6年2个月,全部病例均获愈合,功能评定优良率72%。结论:手术能较好地解决骨折的解剖复位和膝关节面平整程度的恢复,疗效较满意。手术切口推荐使用膝关节前外侧切口。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后方入路(Kocher-Langenbeck,K-L)在治疗复合髋臼骨折中的特点和选择指征。方法自1994年10月~2010年1月,通过后方入路手术治疗59例复合髋臼骨折,对患者手术过程、术后复位情况和并发症进行随访评价。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05分钟,平均出血量480m l,平均输血2U;解剖复位31例,良好复位17例,复位差11例;发生异位骨化11例。结论在复合髋臼骨折中,后柱+后壁、横断+后壁、部分T型和前方伴后方横形骨折,甚至少量双柱骨折可经后方入路完成复位和固定,手术创伤小,复位情况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8.
Brldie‘s骨脓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Brodie’s骨脓肿12例诊治经验。病灶均位于长骨干骺端,10例有轻微疼痛,全部病例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均在正常范围。X线示长骨干骺端近圆表弧立透光区,边缘清晰,周缘可硬化环。8例细菌培养阴性,均采用病灶刮除,11例植骨,1例用羟在磷灰石填塞,随访未见复发。术前误诊3例。本文目的在于引起临床上对该病的足够认识,减少误诊机会,使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49.
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附3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安全性、提出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和关节置换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03年9月在我院骨科施行关节置换治疗的年龄80岁以上的股骨颈骨折36例的疗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和全髋置换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输血量、Harris评分改善、并发症发生、下地时间、术后翻修等的差异。结果36例中人工股骨头置换组30例,全髋置换组6例。两组中均无病人术中、术后死亡,Harris评分平均改善38.2分,优良率为80.55%,并发症发生10例,发生率27.78%;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在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输血量、并发症的发生均明显低于全髋置换组,而Harris评分改善、术后翻修、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关节置换为有效的治疗方式,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只要经过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该类患者完全能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两种手术方式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更适合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滑动加压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滑动加压鹅头钉内因定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结果 本组87例,术后随访1~4年,疗效满意。结论 滑动加压鹅头钉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较好的内固定物,在无术中影像学定位的情况下,其定位方法亦有一定规律,小粗隆部的碎片,应行固定或植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