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0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41.
酒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通过查阅相关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及出土文献,对经典名方中所用之酒的字形含义、以酒入药历史、以酒为辅料用于药物炮制的历史延革进行了考证,以期为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参考。经考证,入药用酒在明代以前基本为乙醇浓度较低的粮食酿造酒;元代开始引入蒸馏酒;明代酒被分为米酒、烧酒、葡萄酒3类,米酒、烧酒均有入药用;自唐宋起各医家均强调入药佐使以糯米为原料,用白曲所酿的糯米酒为正。因此,建议《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以下简称《目录》)中所收载汉代名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及清代名方“五味消毒饮”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所载的黄酒,其原料为糯米,曲用白曲,具体工艺和质量标准可参考《黄酒》GB/T 13662—2018“传统型黄酒”中的“干黄酒”。《目录》中所收载的“酒洗”“酒浸”“酒制”“酒炒”等法本意皆为用酒将药材进行润透处理后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干燥,均为《中国药典》2020年版所载“酒炙法”的前身,具体炮制方法的选用需遵循历史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42.
以历代本草、医籍、方书为基础,笔者对经典名方中所用紫苏类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采收、加工及炮制等方面进行了本草考证,厘清古今关系,为相关经典名方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历代本草所载紫苏的主流基原为紫苏(原变种)Perilla frutescens var. frutescens(紫色叶型),其次是野生紫苏P. frutescens var. acuta(紫色叶型),均不选用“白苏”这一类型。现代化学成分研究也多表明紫苏和白苏具有明显差异,为历代区分使用色紫气香的“紫苏”和绿色无香的“白苏”提供了科学依据。虽然植物分类上常将二者作一种处理,但经典名方开发过程中建议选用紫苏(原变种)P. frutescens var. frutescens(紫色叶型),避免选用“白苏”。紫苏分布广泛,但历代本草中多不记载紫苏产区,或以“今处处有之”描述其产地。紫苏的入药部位在南北朝时期就已包括茎、叶、子,明代医家开始重视其叶、梗、子的区分用药。历代采收加工炮制方法与今接近,紫苏子多“炒研入药”,紫苏梗、紫苏叶主要是简单的净制,在实际生产中参考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即可。  相似文献   
43.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方书等文献,对古代五灵脂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及炮制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系统的本草考证,为包含本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古代五灵脂的主流来源为复齿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 Milne-Edwards的干燥粪便,历代以山西、河北为主产区,可生用或炒用。清代以来五灵脂多以醋炒,并延续至今形成醋五灵脂的炮制规格。建议经典名方"身痛逐淤汤"中五灵脂药材按照199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醋五灵脂"的规范进行炮制加工。  相似文献   
44.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及医书典籍,结合现代文献资料与实地考察对枸杞及地骨皮药材的名称、基原、药用部位、性味功效、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炮制进行本草考证,为包含该类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历代本草文献记载枸杞的主流基原为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及宁夏枸杞L.barbarum L.,最早记载其产于河北,唐代确立甘州(今甘肃省张掖市)为枸杞道地产区并为历代认可,至清朝道地产区转移至宁夏地区。古代对枸杞子的性味认识由最初的苦、寒演变为甘、平,地骨皮则由早期的苦、大寒转为甘淡、寒。历代本草典籍记载枸杞子的炮制方式以酒浸为主,而地骨皮主流炮制方式则为甘草汤浸泡后焙干。基于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中涉及枸杞药材以宁夏枸杞L.barbarum为基原,地骨皮以枸杞L.chinense为基原,药用部位分别为果实、根皮,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进行炮制。  相似文献   
45.
“温毒”一词属温病学的基本概念,《温病学大辞典》把温毒归为中医病名,定义为“温病之一,因外感温热时毒而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多见高热、头痛、头面肿痛、咽喉肿痛、斑疹等,并呈急性流行性”。笔者认为,温毒既是病名概念,也是温病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对温毒的概念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6.
研究五味清浊散在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以及其生物碱类成分胡椒碱、胡椒新碱、荜茇宁和二氢荜茇宁的吸收特征。通过构建大鼠肠外翻模型,应用UPLC-Q-TOF-MS技术测定五味清浊散在不同肠段透过的化学成分,以及采用UPLC-Q-TRAP-MS技术测定肠吸收液中胡椒碱、胡椒新碱、荜茇宁和二氢荜茇宁的含量,计算其吸收参数,并分析其在大鼠不同肠段、不同时间的吸收特征。实验结果显示,在建立的UPLC-Q-TOF-MS条件下,在空肠、回肠、十二指肠和结肠段的肠囊液中分别检测到27、27、8、6个吸收成分;且发现五味清浊散中胡椒碱、胡椒新碱、荜茇宁和二氢荜茇宁在各肠段均为线性吸收,r均达到0.9以上,各肠段的吸收量胡椒碱>胡椒新碱>二氢荜茇宁>荜茇宁,但各成分在各个肠段的吸收速率及其机制不尽相同,提示在不同肠段五味清浊散提取液各成分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并不是简单的半透膜渗透过程。  相似文献   
47.
目的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慢性病防控策略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对14省市慢性病患者进行抽样调查,结合文献和国家统计数据研究,分析中医药防治慢性病服务现状。结果慢性病中医药服务的满意度及利用情况目前较好,但是慢性病中医药服务开展和推广应用仍存在国家投入不足、体系建设滞后、专业人才匮乏、实用性特色技术流失严重等一些问题。结论针对以上问题,建议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完善中医药特色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多元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实用性特色技术推广力度等,完善慢性病的中医药防控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48.
卫生资源往往被理解为卫生机构、医疗设备等意味着大量经济投入的资源,而忽略了人体内在的卫生资源,即人体本有的自稳调节、恢复健康等功能。过度依赖医药技术,导致世界范围内卫生经济困境。中医学是注重发掘人体内在卫生资源的医学,弘扬中医学理念,实现中西医并重发展,大力推广应用中医药技术,对于减轻国家外在卫生资源的负担,走出卫生经济困境,顺利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温心炙草汤对乳腺癌阿霉素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影响。方法:将68例接受4周期阿霉素辅助化疗的早期浸润性乳腺癌心阳虚证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温心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温心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完成方案温心组33例,对照组32例。温心组从第2周期开始每周期化疗后口服温心炙草汤2周,对照组给予对应模拟剂,其他治疗两组相同。观察化疗前后两组患者KPS、MDASI-TCM评分和心脏毒副反应程度、心肌及心衰标志物(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前端脑钠肽及心电图改变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化疗前KPS、MDASITCM、cTnI、CK-M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化疗后KPS评分低于化疗前(P<0.05),MDASI-TCM评分、cTnI、CK-MB高于化疗前(P<0.05);温心组化疗后MDASI-TCM评分、CK-MB高于化疗前(P<0.05);且化疗后,温心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MDASITCM评分、cTnI、CK-MB低于对照组(P<0.05)。温心组心脏毒性发生率、NT-BNP和心电图改变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心炙草汤可降低乳腺癌阿霉素化疗所致心脏毒性,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