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中国医学   69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滇南本草》是一部很有特色和价值的地方性本草学专著。书中记载的滇南地区的特产药品和少数民族的医药经验,对于研究我国地方药物和民间疗法,有重要价值。本文就近40年来对该书的研究概况作一简要综述,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研益。1版本与作者(滇南本草)现已发现的版本有13种(l)(2)。明嘉靖丙辰范洪整理本(书名(滇南本草图说》;清初云南刊本;清光绪丁亥云南务本堂刊本(书名(滇南草本))21914年云南图书馆刊本;1937年上海世界书局铅印本;1943年昆明中国药物研究所经利彬等刊本(书名(滇南本草图谱));1959年云南人民出…  相似文献   
72.
明代医家张景岳,博学多识,学验俱丰;不仅精于医术,对养生学亦独有神悟,造诣颇深。其在《景岳全书》之“先天后天论”、“治形论”、“传忠录”、“中兴论”等篇中,探《内经》寿夭之理论,集诸家养生之大成,现就其养生学思想作如下探讨。1 禀受于天 制命于人张景岳谓:“人之所受于天而得生者,本有全局,是即所谓天年也”。凡能“尽终其天年”,自然衰老而逝者称“寿”;不及“天年”,早衰而亡者曰“夭”。对于寿夭的原因,张氏认为“人之气数,固有定期,而长短不齐者,有出于禀受,有因于人为”;“夫禀受者.先天也;修养者,后…  相似文献   
73.
《中华医藏》编纂项目正在进行中,伤寒金匮类古籍的编纂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入选《中华医藏》的244部伤寒金匮类古籍的版本进行调研,可以清晰地看出版本分布的特点,包括地域特点和机构特点。对这些版本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有助于推动仲景学术研究与仲景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相似文献   
74.
蔡永敏 《光明中医》1999,14(2):11-13
本文根据古今有关养生文献,论述了张从正“养生当论食补”的理论依据和对人们健康长寿的现实指导意义;强调了“食补”(合理饮食)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和盲目“药补”给人类健康造成的严重危害;介绍了我国古代的饮食养生方法,并结合现代有关文献报道给予印证  相似文献   
75.
仲景文化经后人不断继承发扬成为文化体系,其价值主要体现为:模式价值、经方价值、创造源价值、凝聚价值、医德价值等,对于中医学的传承、医德的升华均具有积极作用,应予以发扬。  相似文献   
76.
阿麒贴治疗癌症疼痛17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蔡永敏  李根林 《中医杂志》2002,43(3):200-201
目的:观察阿麒贴治疗癌症疼痛的疗效。方法:将3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8例)和对照组(160例),根据疼痛分级指数和止痛生效时间,并结合疼痛相似可比法和生活质量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50%,显效率75.84%,平均生效时间16.37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对钝痛、胀痛、刺痛、隐痛和绞痛等均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治疗后还可显著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P<0.01),长期连续使用无成瘾性和明显毒副反应。结论:阿麒贴确有较好的缓解癌痛效果,为临床治疗各种癌痛的安全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77.
刘禹锡《传信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州  蔡永敏 《中医研究》1998,11(5):55-56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河南洛阳人。生于大历七年(772年);卒于会昌二年(842年)。著名文学家、哲学家,通晓医药。幼年体弱多病,后重视研读《小品方》、《药对》、《本草》、《素问》等医药著作。曾著《传信方》两卷,于元和十三年(818年)刊世。《唐书·艺...  相似文献   
78.
河南省中医体质类型流行病学2133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南省自然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状况。方法: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对自然人群中2133例进行横断面现状调查。结果:平和质1283例,单纯偏颇体质599例,兼夹偏颇体质251例。8种偏颇体质分布状况是,气虚质最多(276例,单纯气虚质与兼夹体质中气虚质例数之和,下同),其次为阳虚质(161例)、气郁质(121例)、阴虚质(114例)、湿热质(104例)、痰湿质(82例)、瘀血质(72例)、特禀质(20例);瘀血质和特禀质最少,阴虚质与瘀血质主要出现在兼夹体质中。结论:9种体质类型在自然人群中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兼夹体质在人群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相似文献   
79.
《中国药典》(简称药典)是国家的药物标准,是科技名词定名的重要依据。但作者在参加国家科技部基础专项资金立项项目“中医药基本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时经考证发现,2005年版药典中部分中药名如“豆蔻”、“冬葵果”、“芥子”、“韭菜子”[1]等与古今大多文献记载不一致,且与现代科技名词的定名原则相抵牾,同时也不利于临床应用。1白豆蔻(药典名豆蔻)本药(姜科植物白豆蔻Am om um kravanh P ierre ex G ag-nep.或爪哇白豆蔻A.comp actum So land.ex M aton的干燥成熟果实)始载于宋·刘翰《开宝本草》,并以“白豆蔻”为正名。如《证类本…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索名老中医应用二陈汤及与其他方药配伍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对341例以二陈汤为主方的名老中医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先用频数分析统计出频次10的高频症状、药物及证型,再分别对高频症状、药物进行因子和聚类分析,最后分别对高频药物(剔除二陈汤药组后)间关联分析,再与高频症状(剔除二陈汤主治症状后)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找出有意义的因子组、聚类组,支持度、置信度符合定义的二阶、三阶、四阶、五阶关联结果。结果:得到有意义的因子组、聚类组分别为9组和8组,据定义的最小支持度、置信度,去主方药物后剩余高频药物间二联10组,三联20组,四联3组;去主方主治症状和主药后剩余高频症状、药物三联16组,四联8组,五联8组。结论:二陈汤主治证型为痰浊阻肺、脾虚湿困;主治症状有肺系(咳、喘、痰),脾胃系(腹胀、纳呆、便溏),心系(胸闷、心悸、头晕、失眠),全身症状(发热、恶寒、身痛),舌脉(舌淡、苔白腻,脉滑弦);常用药有橘红、半夏、茯苓、甘草;常配伍药有莱菔子、紫苏子、白芥子、桔梗、苦杏仁等化痰止咳平喘药,枳实等行气药,白术、山药等补气健脾药,干姜、细辛、麻黄等性温药;常配伍方有三子养亲汤、六君子汤、麻杏石甘汤等;二陈汤为治痰基础方,可化裁为导痰汤、半夏茯苓汤、温中化痰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